超小型高灵敏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51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超小型高灵敏继电器,由带簧片(11)的衔铁(10)与线圈架(1)上所连接带引线脚(3)的线圈(2)、铁心、轭铁配合,推动片(9)分别与动触片(16)和衔铁(10)连接,带有上、下静触点(14)、(18),上、下静触脚(7)、(8)的上、下静触片(22)、(19),与带动触点(15)、动触脚(21)的动触片(16)固定在底板(17)和固定板(5)上,并互相配合,而底板(17)和固定板(5)连接成一体,插装在基座(13)上,安装在罩壳(12)内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引线脚(3)的线圈(2)的线圈架(1),固定在固定板(5)和底板(17)的外侧,所述的铁心和轭铁为一整体的上、下轭铁(6)、(4),分别固定在线圈架(1)内和固定板(5)上连接成一体,而上、下轭铁(6)、(4)与连接在固定板(5)上的带簧片(11)的衔铁(10)配合形成回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小型高灵敏继电器,可广泛应用在通信设备、办公设备、教学视听设备及医疗设备、测量仪表、安全报警和探测器等上作信号切换使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超小型高灵敏继电器由带簧片的衔铁与线圈架上所连接带引线脚的线圈、铁心、轭铁配合,推动片分别与动触片和衔铁连接,带有上、下静触点,上、下静触脚的上、下静触片与带动触点、动触脚的动触片固定在底板和固定板上,并互相配合,底板和固定板连接成一体,插装在基座上,安装在罩壳内组成,所述带引线脚的线圈的线圈架,固定在固定板和底板的外侧,所述的铁心和轭铁为一整体的上、下轭铁,分别固定在线圈架内和固定板上连接成一体,而上、下轭铁与连接在固定板上的带簧片的衔铁配合形成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因线圈架外绕有带引线脚的线圈,固定在固定板、底板的外侧,比原有线圈有较大的空间可选用,所以可采用较大线径的导线制作线圈、降低电阻,从而减少线圈的发热量,线圈功耗小可达到0.15瓦,轭铁和铁心为一整体的两轭铁,直接从线圈架两边对称插接在线圈架内,不需铆接加工,线圈架也不会变形,影响其的绝缘电阻和耐压强度,并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而簧片直接铆接在水平形状的衔铁上,无磨损,同时磁路的漏磁小、则吸力大、灵敏度高,吸合时间≤4.5毫秒,释放时间≤1.5毫秒。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轴测图);图2.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3.动簧片结构示意图;图4.下静触片、引出片和底板结构示意图;图5.衔铁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结构示意图(拿掉罩壳);图7.本实刚新型结构示意图(拿掉罩壳);图8.上静触片结构示意图。固定板5下端面两边缘有均布的6个圆柱形的连接柱,一端头中间有一通孔,上端面两边缘有带凹槽的立面。上、下轭铁6、4截面为 形,下层面的两侧为由阶梯面构成的滑轨。衔铁10一端头中间有通孔,一表面铆固有簧片11。推动片9开口两端各有一斜面凸,上、下层表面分别有一个和二个凸台。带下静触点18、下静触脚8的下静触片19及带动触脚21的引出片20与底板17注塑成一体,底板17两边缘有均布的6通孔,中间为有间隔的两凹槽,一端头中间有一凸柱,带动触点15的两动触片16焊接固定在引出片20的一端上。带上静触点14、上静触脚7的上静触片22,分别用其上的通孔插套在固定板5两边缘的连接柱上,并将固定板5、底板17用其上的通孔和连接柱连接成整体,从而形成一对由下静触片19与动触片16上的静、动触点18、15构成的常闭触点,一对由动触片16与上静触片22上的动、静触点15、14构成的常开触点。带簧片11的衔铁10放置在固定板5上端面的中间位置上,并在衔铁10的端部夹持推动片9,推动片9上表面的一凸台紧扣在衔铁lO上的通孔内,开口处的两斜面凸卡扣在衔铁10表面的两边缘上,下表面上的两凸台夹持在动触片16的叉口端。再将上部分带线圈2、引线脚3的线圈架1,放在下部分的固定板5上,上、下轭铁6、4的上层画分别从两端插入线圈架1内,分成紧贴在一起的上、下层,而下层面利用其两侧边上的滑轨,分别从两端插入固定板5两边缘立面上的凹槽内,对接在同一平面内,将上、下两部分连接成一整体,并利用其上的上静触脚7、下静触脚8、动触脚21、引线脚3插入基座13上的通孔内固定,最后盖上罩壳12,继电器装配成。使用时,电流从引线脚3处进入线圈2,电磁线圈工作,产生吸力吸合衔铁10,同时带动与衔铁10连接成一体的推动片9一起向上移动,与此同时与推动片9连接在一起的动触片16也被带动向上移动,使动触片16上的动触点15,脱离下静触片19上的下静触点18,而与上静触片22上的上静触点14接触,完成一次线路切换,使另一条线路导通。若无电流通入,则衔铁10被释放,在簧片11的作用下,衔铁10恢复原状,与衔铁10连接在一起的推动片9也在重力作用下恢复原位,使与其连接的动触片16上的动触点15重新与下静触片19上的下静触点18接触,使原来的一条线路恢复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小型高灵敏继电器,由带簧片(11)的衔铁(10)与线圈架(1)上所连接带引线脚(3)的线圈(2)、铁心、轭铁配合,推动片(9)分别与动触片(16)和衔铁(10)连接,带有上、下静触点(14)、(18),上、下静触脚(7)、(8)的上、下静触片(22)、(19),与带动触点(15)、动触脚(21)的动触片(16)固定在底板(17)和固定板(5)上,并互相配合,而底板(17)和固定板(5)连接成一体,插装在基座(13)上,安装在罩壳(12)内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引线脚(3)的线圈(2)的线圈架(1),固定在固定板(5)和底板(17)的外侧,所述的铁心和轭铁为一整体的上、下轭铁(6)、(4),分别固定在线圈架(1)内和固定板(5)上连接成一体,而上、下轭铁(6)、(4)与连接在固定板(5)上的带簧片(11)的衔铁(10)配合形成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板(5)下端面两边缘有均布的6个圆柱形的连接柱,一端头中间有一通孔,上端面两边缘有带凹槽的立面;衔铁(10)一端头中间有通孔,一表面铆固有簧片(11);上、下轭铁(6)、(4)截面为 形,下层面的两侧为由阶梯面构成的滑轨;推动片(9)开口两端各有一斜面凸,上、下层表面分别有一个和二个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厦村上良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外合资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