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07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其用于插设在发动机的油标尺套管内检查机油液面高度,油标尺结构包括拉环、第一连接体、主弹簧、第二连接体以及油标尺弹簧;拉环上包括圆柱体;第一连接体呈圆柱筒结构,圆柱体插设在第一连接体的一端内,第一连接体上包括通风孔;主弹簧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第二连接体呈圆锥筒结构,主弹簧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连接体的大端以内;油标尺弹簧的一端插设在第二连接体的小端以内,油标尺弹簧包括油标上划线及油标下划线;油标上划线设置在油标尺弹簧外表面的上部;油标下划线设置在油标尺弹簧外表面的下部;其中通风孔用于主弹簧内外的通风。借此,可实现油标尺的自通风功能。风功能。风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发动机制造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可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特殊用途机械、燃油发动机、燃气发动机的自通风、自回油的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油在发动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1、作为润滑油,减少零件的摩擦和损坏;2、作为冷却剂,吸收燃烧室及活塞的热量;3、作为密封剂,填补活塞环和气缸套之间的空间。
[0003]发动机机油过少,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加大发动机磨损;发动机机油过多,增大发动机负荷,汽车耗油量增加。因此,机油量应该保持在油标尺上、下刻线之间。
[0004]当前油标尺主要下图三种结构,如图1a至图1c所示:
[0005]1、结构:
[0006]1)结构1:由拉环、油标尺(金属或塑料等材料),油标尺上限刻度和油标尺下限刻度组成。
[0007]2)结构2:由拉环、拉绳(金属或塑料等材料)、油标尺(金属或塑料等材料),油标尺上限刻度和油标尺下限刻度组成。
[0008]3)结构3:由拉环、油标尺(铁片或塑料等材料),油标尺上限刻度和油标尺下限刻度组成。
[0009]2、缺点:
[0010]1)曲轴箱内的油气在油标尺套管内冷却后,形成油滴附着在油标尺套管上,当油标尺拔出时,油滴会附着在油标尺上限、下限之间,从而影响机油量的判断,导致机油量的过少或过多,进而导致发动机的磨损和功率下降。
[0011]2)曲轴箱内的油气在油标尺套管内冷却,形成油滴附着在油标尺套管上,因为缺乏通风结构,油滴在油标尺和套管之间停留聚集并形成大的油滴,且在最远的靠近拉环处聚集最多。在当油标尺刚拔出时,会有大量油滴跟随油标尺从油标尺套筒喷出。
[0012]3)曲轴箱内的油气在油标尺套管内冷却,形成油滴附着在油标尺套管上,因为拉环处的温度最低,所以越靠近拉环处油滴越多,并形成多个油滴聚集区域。因为缺乏回油结构,油滴无法及时回流到油底壳,所以在当油标尺拔出时,陆续会有油滴跟随油标尺从油标尺套筒不断喷出。
[001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其通过通风孔可以利用压力差和压力波动,实现油标尺的自通风功能,防止油标尺拔出时的油滴喷出。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其用于插设在发动机的油标尺套管内检查机油液面高度,油标尺结构包括拉环、第一连接体、主弹
簧、第二连接体以及油标尺弹簧;拉环上包括圆柱体;第一连接体呈圆柱筒结构,圆柱体插设在第一连接体的一端内,第一连接体上包括通风孔;主弹簧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第二连接体呈圆锥筒结构,主弹簧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连接体的大端以内;油标尺弹簧的一端插设在第二连接体的小端以内,油标尺弹簧包括油标上划线及油标下划线;油标上划线设置在油标尺弹簧外表面的上部;油标下划线设置在油标尺弹簧外表面的下部;其中通风孔用于主弹簧内外的通风。
[001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还包括密封圈,其设置在拉环的圆柱体上的密封槽内,密封圈用于圆柱体与油标尺套管之间的密封。
[001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还包括回油挡板,其设置在第二连接体的上端,回油挡板呈锥形环结构,锥形环结构的小端与第一连接体的大端连接,锥形环结构的朝向主弹簧方向。
[001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回油挡板的大端的外径与油标尺套管的内径相匹配。
[001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油标尺弹簧还包括多条油标等分划线,其均匀地设置在油标上划线和油标下划线之间。
[002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还包括回油球头,其设置在油标尺弹簧的下端,回油球头上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与油标尺弹簧的内孔连通。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首先通过第一连接体、通风孔、主弹簧、第二连接体、油标尺弹簧、油标尺回油球头等结构,并利用压力差和压力波动,实现油标尺的自通风功能,防止油标尺拔出时的油滴喷出;其次可以通过主弹簧、回油挡板、第二连接体、油标尺弹簧、油标尺回油球头等结构,实现油标尺的自回油功能,将油标尺套管上的油滴回油到油底壳,同时防止油标尺拔出时的油滴喷出;还可以通过主弹簧、回油挡板、第二连接体、油标上划线、油标尺弹簧、油标下划线和油标尺回油球头结构,将油标尺套管、油标尺的油滴自回油到油底壳,防止测量出现偏差,同时通过增加油标等分划线,更加保证了油标尺测量机油量的高精度准确性,防止机油量过少或过多,避免发动机磨损和功率下降。
附图说明
[0022]图1a至图1c是根据现有技术三种实施方式的油标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油标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拉环,2

密封圈,3

第一连接体,4

通风孔,5

主弹簧,6

回油挡板,7

第二连接体,8

油标上划线,9

油标等分划线,10

油标尺弹簧,11

油标下划线,12

回油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7]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8]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其用于插设在发动机的油标尺套管内检查机油液面高度,油标尺结构包括拉环1、密封圈2、第一连接体3、通风孔4、主弹簧5、回油挡板6、第二连接体7、油标上划线8、油标等分划线9、油标尺弹簧10、油标下划线11以及回油球头12等。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环1上包括圆柱体,拉环1与圆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体3呈圆柱筒结构,圆柱体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一连接体3的一端内,第一连接体3上包括通风孔4。主弹簧5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连接体3的另一端。第二连接体7呈圆锥筒结构,主弹簧5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连接体7的大端以内。油标尺弹簧10的一端插设在第二连接体7的小端以内,油标尺弹簧10包括油标上划线8、油标等分划线9、油标下划线11及回油球头12。油标上划线8设置在油标尺弹簧10外表面的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其用于插设在发动机的油标尺套管内检查机油液面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标尺结构包括:拉环,其包括圆柱体;第一连接体,其呈圆柱筒结构,所述圆柱体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内,所述第一连接体上包括通风孔;主弹簧,其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第二连接体,其呈圆锥筒结构,所述主弹簧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大端以内;以及油标尺弹簧,其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小端以内,所述油标尺弹簧包括:油标上划线,其设置在所述油标尺弹簧外表面的上部;及油标下划线,其设置在所述油标尺弹簧外表面的下部;其中所述通风孔用于所述主弹簧内外的通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自通风、自回油的油标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拉环的所述圆柱体上的密封槽内,所述密封圈用于所述圆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金龙覃星念李明星赵令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