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94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薄膜开关,其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设置间隔层或间隔块的问题。该薄膜开关包括一上薄膜及一下薄膜。该上薄膜形成有一上弹片及一环绕该上弹片的开放状上镂空部,该上薄膜的顶面印刷一第一电路,该第一电路形成一位于该上弹片的第一接点;该下薄膜形成有一相对应于该上弹片的下弹片及一环绕该下弹片的下镂空部,该下薄膜的底面印刷一第二电路,该第二电路形成一位于该下弹片的第二接点,其中该下弹片穿过该上薄膜的该上镂空部且弹性地延伸至该上弹片的上方,其中当该下薄膜下压时,该第一接点接触到该第二接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薄膜以控开电路的导通或断开的开关,例如可应用于任何电子装置的按键开关等。
技术介绍
薄膜开关(Membrane switch)已广泛使用在许多电子装置的按键开关(keyswitch)内,例如键盘。每一按键开关通常包括有一键帽及一位于键帽下的薄膜开关,当键帽按下时,该薄膜开关被导通而送出一信号。请参阅图7,现有技术有一种薄膜开关9是由三层薄膜所组成,其包括有一底层91、一间隔层92及一顶层93。该底层91的顶面印刷有第一导电电路(conductive trace)912,该顶层93的底面印刷有第二导电电路932,该间隔层92设置于该底层91及该顶层93之间,并设有开孔920,以使该第一导电电路912可与该第二导电电路932相互电接触。例如美国专利第6,600,121号。此种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需要三层薄膜,特别是需要间隔层92,不符合环保的趋势。请参阅图8,另有一种先前技术的薄膜开关8是由二层薄膜所组成,其包括有一底层81及一顶层82,该底层81的顶面印刷有第一导电电路812且设有多个间隔块814,该间隔块814位于第一导电电路812的周围,该顶层82的底面印刷有对应于第一导电电路812的第二导电电路822。上述间隔块814是用以隔开该底层81及该顶层82。此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需要设置间隔块814,成本会增加。所以,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薄膜开关,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者。因此,本技术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即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开关,其仅使用两层薄膜,无需间隔层或间隔块,以有效降低成本及减少材料使用,达到环保设计的需求。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薄膜开关,其包括一上薄膜及一下薄膜。该上薄膜形成有一上弹片及一环绕该上弹片的开放状上镂空部,该上薄膜的顶面印刷一可导电第一电路延伸至该上弹片;该下薄膜形成有一相对应于该上弹片的下弹片及一环绕该下弹片的下镂空部,该下薄膜的底面印刷一可导电第二电路延伸至该下弹片,其中该下弹片穿过该上薄膜的该上镂空部且弹性地延伸至该上弹片的上方,其中当该下薄膜下压时,该上薄膜的第一电路与该下薄膜的第二电路电接触。本技术相比较现有技术,其优点在于本技术只需两层薄膜,不需间隔层,也不需要间隔块,有效降低成本且减少材料使用,更符合环保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薄膜开关的俯视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薄膜开关组合前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薄膜开关组合后的侧面剖视图;图3A为本技术的薄膜开关导通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薄膜开关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的薄膜开关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薄膜开关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薄膜开关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另一现有技术的薄膜开关的侧面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现有技术薄膜开关9底层91 第一导电电路 912间隔层 92 开孔 920顶层93 第二导电电路 932薄膜开关8底层81 第一导电电路 812 间隔块814顶层 82第二导电电路 822本技术薄膜开关1、1’上薄膜 10上弹片 12 凹口 122前缘124、126第一电路16 第一接点 162定位元件18 上镂空部 14下薄膜 20下弹片 22 下镂空部 24第二电路26 第二接点 262定位元件28底板30凸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的薄膜开关的俯视分解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薄膜开关1,其包括有一上挠性薄膜10及一下挠性薄膜20。该上薄膜10及该下薄膜20是由绝缘材料所制成,例如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是一种热塑性聚酯工程塑料,这种材质的特性为耐热性及绝缘性良好、并且具有高透明度。本技术的上薄膜10及下薄膜20可以利用射出成型的技术制造,此时PET可以用玻璃纤维和(或)矿物补强。当PET混合了补强材料后,其强度、刚性和耐热性会大幅度增加。本技术中该上薄膜10形成有一上弹片12以及一上镂空部14。该上镂空部14是形成于该上弹片12的周围。一可导电的第一电路16印刷于该上薄膜10的上表面,该第一电路16形成一位于该上弹片12的第一接点162。其中上述第一电路16是以导电材料印制而成,例如银浆。该下薄膜20形成有一相对应于该上弹片12的下弹片22及一环绕该下弹片22的下镂空部24。该下薄膜20的一下表面也印刷一可导电的第二电路26,该第二电路26形成一位于该下弹片20的第二接点262。本技术中该上薄膜10及该下薄膜20形成有相同的结构,意即都具有镂空部及印刷电路。本较佳实施例中,该上镂空部14及该下镂空部24都呈U字型,该上弹片12及该下弹片22各呈矩形。此外,其中该上弹片12的自由端进一步设有一凹口122,该凹口122相对应于该下弹片22的第二电路26。当本技术组合后,该下薄膜20的第二电路26位于该上弹片12的凹口122内,由此可以避免该上弹片12自由端的边缘刮伤该第二电路26。以下举例说明本技术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上薄膜10及下薄膜20,然后各自印刷可导电的第一、第二电路16、26于上薄膜10及下薄膜20上,接着冲压上薄膜10及下薄膜20以各自形成上镂空部14、下镂空部24、上弹片12及下弹片22。其中该上镂空部14及下镂空部24或者可以在注塑上薄膜10及下薄膜20时,同时形成。请参考图2及图3,为本技术的薄膜开关的组装示意图。假设该上薄膜10及该下薄膜20未印刷有导电线路的那一面为背面。在组装时,首先将该上薄膜10及该下薄膜20背对背,使之呈绝缘状态。亦即使该上薄膜10印有第一电路16的表面向上而设为顶面,并使该下薄膜20印有第二电路26的表面向下而设为底面。设定该上弹片12及该下弹片22的自由端为前端,使该上弹片12及该下弹片22的方向相对。接着,撑起该下弹片22并穿过该上薄膜10的该上镂空部14,以使该下弹片22弹性地延伸至该上弹片12的上方。请参阅图3A,当该下弹片22被下压时,位于该下弹片22底面的该第二接点262向下接触到位于该上弹片12顶面的该第一接点162。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接点162与该第二接点262乃是上下相互重叠。由此完成本技术的薄膜开关1。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的薄膜开关的立体组合图。本技术中在该上弹片12的自由端(前端)设有该凹口122,使该上弹片12自由端的两侧前缘124、126顶抵于该下弹片22。此时该下弹片22被该上弹片12所抵住而形成一斜度,当该下弹片22被下压时,该第二接点262与第一接点162形成接触,当下压的力量消失时又回复而不接触。由于该上弹片12与该下弹片22会有频繁的摩擦,特别是该上弹片12自由端的两侧前缘124、126顶抵于该下弹片22处,本实施例通过形成该凹口122于该上弹片12的自由端相对应于该下弹片22的该第二电路26处,使得该下弹片22的该第二电路26置于该凹口122内,由此,本技术中该第二电路26可以避免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薄膜,形成有上弹片及环绕该上弹片的开放状上镂空部,该上薄膜的顶面印刷第一电路是延伸至该上弹片;及下薄膜,形成有相对应于该上弹片的下弹片及环绕该下弹片的开放状下镂空部,该下薄膜的底面印刷第二电路是延伸至该下弹片,其中该下弹片穿过该上薄膜的该上镂空部且弹性地延伸至该上弹片的上方,其中当该下薄膜下压时的该下薄膜的第二电路接触到该上薄膜的第一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薄膜,形成有上弹片及环绕该上弹片的开放状上镂空部,该上薄膜的顶面印刷第一电路是延伸至该上弹片;及下薄膜,形成有相对应于该上弹片的下弹片及环绕该下弹片的开放状下镂空部,该下薄膜的底面印刷第二电路是延伸至该下弹片,其中该下弹片穿过该上薄膜的该上镂空部且弹性地延伸至该上弹片的上方,其中当该下薄膜下压时的该下薄膜的第二电路接触到该上薄膜的第一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上薄膜及该下薄膜乃是一绝缘材料元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材料元件是混合有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及补强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上镂空部及该下镂空部皆呈U字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上薄膜的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宽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