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水型微动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350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长期使用液体、混合气、蒸气等流体和高温流体时优良的耐水型微动开关装置。微动开关(M)在开关壳体(1)内具有固定触点、与该固定触点相对的可动触点、切换上述触点的可动片以及接受外力来操纵可动片的按钮(2)。检测杆(5)由可挠曲零件(6)的中心部可自由移动地支承,可挠曲零件(6)的外周部由一侧框体(8)和另一侧框体(9)的对向面夹持,该一侧框体和另一侧框体收装该检测杆(5),并使它可自由移动。检测杆(5)的顶端(5A)面对着配置在操作体壳体(4)内的操作体(3),检测杆(5)的后端(5B)与微动开关(M)的按钮(2)接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动开关装置,该装置具有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之间形成的微小的触点间隙和速动机构,当按规定动作时,由规定的力开闭的触点机构被开关壳体覆盖,另外,通过外部操作体的移动来操纵的按钮从一侧开关壳体向着外部突出出来。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水型的微动开关,该开关具有将与按钮的顶端接触并把操作力给与按钮的操作体朝向液体配置的耐水结构。微动开关M在作成箱形的开关壳体50内,具有固定触点,与固定触点具有一定间隙地对向配置的可动触点,具有切换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的速动功能、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可动片,以及作为用外力操纵可动片的促动器的按钮51。上述按钮,因为受到由后述的操作体加的外力,而从开关壳体50向着外面突出出来。52为操纵微动开关M的按钮51的机器或装置的操作体,该操作体52收装配置在操作体壳体53内。在这个例子中的操作体52为可以通过轴52A转动的旋转体,在它的外周上形成凸轮52B。另外,微动开关M用螺钉固定在安装部件54的一端,该部件的另一端用螺钉固定在操作体壳体53上,这时,微动开关M的按钮51支承在穿设于操作体壳体53内的按钮导向孔53A中,向操作体53内突出配置。按钮51的顶端51A在操作体壳体53内,面对着操作体52上的凸轮52B。当采用以上结构的微动开关装置时,由于操作体52转动使凸轮52B转动,按钮51的顶端51A与凸轮52B接触,使按钮51向着图3的左边移动,微动开关M进行电气触点的切换(电气回路开闭或电气回路切换)。现根据图3来具体地说明。在图示状态下,按钮51的顶端51A面对着操作体52的凹进部52C,按钮51处在最右端位置。例如,在这种第一状态下,可动片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两个触点保持接触状态。当操作体52从上述第一状态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由于按钮51的顶端51A离开凹进部52C,与凸轮52B接触,这样,按钮51向着图3的左端位置移动,保持第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动片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两个触点保持开放状态。在现有的微动开关装置中,当在操作体壳体53内有液体、液体与气体的混合气或蒸气等流体流动,而且操作体52、按钮51配置在操作体壳体53内的上述流体中时,会产生以下的问题。即操作体壳体53内的上述流体会通过在穿过操作体53内的按钮导向孔53A和按钮51的外周之间形成的第一个间隙S1,以及在穿过开关壳体50的按钮导向孔50A和按钮51的外周之间形成的第二个间隙S2,进入微动开关M内。(第一个间隙S1和第二间隙S2是为了使按钮51能够侧向移动所必要的间隙)。由于这样,配置在微动开关M的开关壳体50内的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的触点部分会产生腐蚀,特别是长期使用时,会损害开关的功能。图4表示另一种微动开关装置。(与图3结构相同的部分用同一个标号表示,省略其说明)。在按钮51的外周和操作体壳体53上的按钮导向孔53A之间形成的第一个间隙S1中,配置着处在压紧状态下的、由橡胶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环形密封圈55。当密封圈55在第一个间隙S1中处在压紧状态下时,由于该密封圈55可以阻止操作体壳体53内的流体从第一个间隙S1流向外部,因此可以解决上述的操作体53内的流体进入微动开关的开关壳体50内的问题。另外,关于微动开关M的按钮51的动作,按钮51向左端的移动,是由操作体52的凸轮52B机械地推压移动的。同时,按钮51向右端的移动,是由配置在开关壳体50内的弹簧(图中没有示出)的弹力来实现的。由于密封圈55作用在按钮51的外周上的压紧力必须经常保持比弹簧的弹力小,因此,为了长期保持密封圈55的压紧力一定,必须正确地控制密封部分的尺寸精度。此外,在密封圈55由橡胶材料制成,微动开关M长期处在不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密封圈和按钮51的外周会粘着,这样会妨碍按钮51的平滑动作。又,当在操作体壳体53内有高温状态的液体、高温状态的气体、高温蒸气等高温流体流动,而且操作体52、按钮51配置在操作体壳体53内的上述高温流体中时,操作体壳体53内的流体温度会加热按钮51,使它的温度大大升高,按钮51的热作用在构成微动开关M的可动片、固定触点、可动触点和端子等上,会损害开关的功能。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可采用图5所示的微动开关M。但这样,按钮51的长度要很长,操作体壳体53和微动开关M的距离要增大。当采用这种微动开关M时,即使按钮51的顶端51A被操作体壳体53内的高温流体加热,但由于随着向按钮51的后端进展,按钮51的温度降低,因此,可以抑止高温流体对开关功能的损害。然而,由于必须采用与上述微动开关不同的新的长度很长的按钮51,因此不能使用市场上销售的通用的微动开关。另外,微动开关M向侧面突出很多,这些都是不理想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微动开关装置的第一个特征为,具备在开关壳体内,具有固定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的可动触点、切换所述触点的可动片以及接受外力来操纵可动片的按钮的微动开关;配置在操作体壳体内,将机械的外力加在按钮上的操作体;顶端检测所述操作体的移动并通过后端将该移动传递至按钮的检测杆,上述检测杆由可挠曲零件的中心部可自由移动地支承,该可挠曲零件的外周部由一侧框体和另一侧框体的对向面夹持,该一侧框体和另一侧框体收装该检测杆并使检测杆可自由移动。除了上述第一个特征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特征为,在上述一侧框体上凹设有面对可挠曲零件的前端面的第一腔,而在另一侧框体上,凹设有面对可挠曲零件的后端面的第二腔。另外,除了上述第一个特征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特征为,上述一侧框体与操作体壳体作成一个整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耐水型微动开关装置的第一个特征,由于安装在检测杆上的可挠曲零件可以阻止操作体壳体内的流体,通过检测杆的外周和按钮导向孔之间的间隙,从操作体壳体内流向微动开关内部,因此配置在微动开关的开关壳体内的零件不会被流体腐蚀,可以长时间地保持稳定的开关功能。另外,在操作体面临高温流体配置的情况下,高温流体的热作用在检测杆上,使检测杆加热,但由于从检测杆长度方向的前端向着后端温度降低,流体的高的温度不直接作用在按钮上,因此可以抑止高温流体造成的开关功能降低。又因为检测杆由可挠曲膜片在中心支承,因此,检测杆可以平滑地移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特征,由于作为可挠曲膜片的前后空间,形成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冷却从检测杆前端向后端的热传导,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从检测杆作用在微动开关上的热的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特征,由于一侧的框体可与操作体壳体作成一个整体,因此,它可在操作体壳体喷射成型时同时形成。这样,可以抑止向着微动开关的侧面突出,同时,可以废除作为一个零件的一侧框体,可以减小微动开关装置的尺寸,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耐水型微动开关装置具备在开关壳体内,具有固定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的可动触点、切换所述触点的可动片以及接受外力来操纵可动片的按钮的微动开关;配置在操作体壳体内,将机械的外力加在按钮上的操作体;顶端检测所述操作体的移动并通过后端将该移动传递至按钮的检测杆,上述检测杆由可挠曲零件的中心部可自由移动地支承,该可挠曲零件的外周部由一侧框体和另一侧框体的对向面夹持,该一侧框体和另一侧框体收装该检测杆并使检测杆可自由移动。因此,可以完全抑止在装有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水型微动开关装置,具备:在开关壳体内,具有固定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的可动触点、切换所述触点的可动片以及接受外力来操纵可动片的按钮(2)的微动开关(M);配置在操作体壳体内,将机械的外力加在按钮上的操作体(3);顶端检测所述操作体的移动并通过后端将该移动传递至按钮的检测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由可挠曲零件(6)的中心部可自由移动地支承,该可挠曲零件(6)的外周部由一侧框体(8)和另一侧框体(9)的对向面夹持,该一侧框体和另一侧框体收装该检测杆(5)并使检测杆(5)可自由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11-20 2001-3544501.一种耐水型微动开关装置,具备在开关壳体内,具有固定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的可动触点、切换所述触点的可动片以及接受外力来操纵可动片的按钮(2)的微动开关(M);配置在操作体壳体内,将机械的外力加在按钮上的操作体(3);顶端检测所述操作体的移动并通过后端将该移动传递至按钮的检测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由可挠曲零件(6)的中心部可自由移动地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久中平亮宍户义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京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