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3563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微动开关,包括开关壳体和按钮,开关壳体内设有底座,底座上安装有共通端子、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上分别对应设有触点,开关壳体内还安装有动片和支杆,动片一端呈U型状,在共通端子上设有用于动片卡入的两安装槽,动片一端的两外侧分别设有卡接住共通端子外侧面的凸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动片与共通端子连接装配以及拉簧和支杆的连接更稳固,当开关组装时,动片不会左右摆动,不会滑脱,拉簧和支杆也不会散落,提高产品的制造性和可靠性,确保开关功能;另外,将触点的工作面置于端子间的横截面处,端子占用空间小,结构更简单,制作更容易,安装精度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关
,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微动开关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开关是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中用于控制电器装置的重要设备,其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设备(如空调、门锁等)信号控制应用领域。现有技术中,开关存在多种缺陷,一、动片与共通端子的安装连接不够稳固,导致动片在组装过程中容易从共通端子上滑脱,致使开关功能失效;二、由于未组装完成前,拉簧与支杆连接的一端悬空,组装时拉簧和支杆容易散落,也会使开关功能失效;三、端子占用空间较大,结构复杂,制作困难,精度难于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动开关,包括开关壳体和设置在开关壳体上的按钮,开关壳体内设有底座,底座上安装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共通端子、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上分别对应设有触点,开关壳体内还安装有动片和支杆,动片一端借助拉簧固定在共通端子中部上,动片另一端与触点连接,支杆中部借助拉簧另一端固定在共通端子上部上,支杆顶部抵于按钮底面,当按钮接收来自外部的力或行程时,将使得支杆一端移动,并通过支杆的另一端带动拉簧移动,拉簧带动动片与设定好的相关端子触点接触导通,所述动片一端呈U型状,在共通端子上设有用于动片卡入的两安装槽,动片一端的两外侧分别设有卡接住共通端子外侧面的凸出部。优选的,上述底座上拉簧另一端的下方设有凸台,支杆在初始工作状态时,拉簧另一端的底面承载于凸台上。优选的,上述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呈片状,触点的工作面位于端子间的横截面处。优选的,上述端子间的横截面为阶梯状。优选的,上述端子间的横截面处开有圆柱形凹槽。优选的,上述触点为圆形铆钉状,触点用于焊接的小圆柱圆周面上开有一豁口,小圆柱的豁口平面与片状端子的侧面相接。优选的,上述触点为圆柱体,在圆柱体的圆周面上开有一豁口,圆柱体的豁口平面与片状端子的侧面相接。优选的,上述触点为横截面为“L”形的方体,方体的内侧面与片状端子的侧面相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显著效果: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动片与共通端子连接装配以及拉簧和支杆的连接更稳固,当开关组装时,动片不会左右摆动,不会滑脱,拉簧和支杆也不会散落,提高产品的制造性和可靠性,确保开关功能;另外,将触点的工作面置于端子间的横截面处,端子占用空间小,结构更简单,制作更容易,安装精度更好。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装配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底座和动片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底座、各端子、动片、拉簧和支杆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与圆形铆钉状触点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技术开有圆柱形凹槽的端子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本技术开有豁口的圆柱体触点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本技术“L”形触点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如附图1-6所示,一种新型微动开关,包括开关壳体1和设置在开关壳体1上的按钮3,开关壳体1内设有底座2,底座2上安装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共通端子41、常开端子42和常闭端子43,常开端子42和常闭端子42上分别对应设有触点40,开关壳体1内还安装有动片5和支杆6,动片5一端借助拉簧7固定在共通端子41中部上,动片5另一端与触点40连接,动片5上也设有触点40,即动片5上的触点40与常开端子42或常闭端子43上的触点40连接,支杆6中部借助拉簧7另一端固定在共通端子41上部上,支杆6顶部抵于按钮3底面。本实施例中,动片5未设有端子40的一端呈U型状,在共通端子41上设有用于动片5卡入的两安装槽411,动片5U型状一端的两外侧分别设有卡接住共通端子41外侧面的凸出部51。该动片5增加两凸出部51,使动片5与共通端子41连接装配更稳固,确保装配时动片5不会左右摆动,不会滑脱,提高产品的制造性和可靠性,确保开关功能。本实施例中,在底座2上拉簧7另一端的下方设有凸台21,即支杆6与拉簧7连接一端的下方,支杆6在初始工作状态时,拉簧7的底面承载于凸台21上,从而确保开关组装时,拉簧7和支杆6不会散落,确保开关功能。本实施例中,常开端子42和常闭端子43呈片状,为了方便触点40在焊接过程中能够方便定位,端子40的横截面采用阶梯状,触点40可以采用圆形铆钉状或圆柱体状或横截面为“L”形的方体,圆形铆钉状或圆柱体状触点40的工作面可以直接焊接于端子间的横截面处;也可以在端子间的横截面处开设圆柱形凹槽,如附图7所示,圆形铆钉状或圆柱体状触点与圆柱形凹槽相接;或者在触点40用于焊接的小圆柱圆周面上开有豁口,将小圆柱的豁口平面与端子的侧面相接,如附图8所示;从而焊接时大大方便触点40的定位,简化操作工艺过程。由于圆形铆钉状或圆柱体状触点目前都有成熟的技术工艺,制作比较简单。采用横截面为“L”形的方体触点40时,方体的内侧面与片状端子的侧面相接,如附图9所示。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时,按钮3接收来自外部的力或行程,按钮3向下按压支杆6上端,将使得支杆6下端移动,支杆6下端带动拉簧7移动,拉簧7带动动片5与设定好的相关端子触点40接触,从而实现开关导通或断开功能。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实现的优选方案,并非限定性穷举,在相同构思下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变换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微动开关,包括开关壳体(1)和设置在开关壳体上的按钮(3),开关壳体内设有底座(2),底座上安装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共通端子(41)、常开端子(42)和常闭端子(43),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上分别对应设有触点(40),开关壳体内还安装有动片(5)和支杆(6),动片一端借助拉簧(7)固定在共通端子中部上,动片另一端与触点连接,支杆中部借助拉簧另一端固定在共通端子上部上,支杆顶部抵于按钮底面,当按钮接收来自外部的力或行程时,将使得支杆一端移动,并通过支杆的另一端带动拉簧移动,拉簧带动动片与设定好的相关端子触点接触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片一端呈U型状,在共通端子上设有用于动片卡入的两安装槽(411),动片一端的两外侧分别设有卡接住共通端子外侧面的凸出部(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动开关,包括开关壳体(1)和设置在开关壳体上的按钮(3),开关壳体内设有底座(2),底座上安装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共通端子(41)、常开端子(42)和常闭端子(43),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上分别对应设有触点(40),开关壳体内还安装有动片(5)和支杆(6),动片一端借助拉簧(7)固定在共通端子中部上,动片另一端与触点连接,支杆中部借助拉簧另一端固定在共通端子上部上,支杆顶部抵于按钮底面,当按钮接收来自外部的力或行程时,将使得支杆一端移动,并通过支杆的另一端带动拉簧移动,拉簧带动动片与设定好的相关端子触点接触导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片一端呈U型状,在共通端子上设有用于动片卡入的两安装槽(411),动片一端的两外侧分别设有卡接住共通端子外侧面的凸出部(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拉簧另一端的下方设有凸台(21),支杆在初始工作状态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健许小云吴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仝达机电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