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控制阀及母线提升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20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解铝辅助设备领域,提供一种手动控制阀及母线提升框架。手动控制阀包括阀体和操作阀芯,阀体具有阀腔以及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三阀孔和第四阀孔,操作阀芯沿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阀腔中,操作阀芯伸出阀体之外;操作阀芯上固定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在操作阀芯位于第一调节位置时,第一活塞阻隔于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之间,第二活塞阻隔于第二阀孔与第三阀孔之间,第三活塞阻隔于第三阀孔与第四阀孔之间;在操作阀芯位于第二调节位置时,第一活塞阻隔于第二阀孔与第三阀孔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动控制阀在进行手动操作时,也能较为稳定地达到切换气路开关的目的。也能较为稳定地达到切换气路开关的目的。也能较为稳定地达到切换气路开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动控制阀及母线提升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铝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手动控制阀及母线提升框架。

技术介绍

[0002]电解铝行业中广泛使用母线提升框架,母线提升框架中执行母线提升的各执行件往往采用气路控制,并且在执行件的运行出现故障时,需要截断执行件的气路,以便对该执行件进行检查。
[0003]公开号为CN20726134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二位四通电磁阀,该方案的阀杆在轴向上的位置如果出现少许偏移,就容易导致各阀孔之间的导通关系发生变化,因而该方案不适于操作人员在检修气路时对气路进行手动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路导通状态稳定的手动控制阀。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手动控制阀包括阀体和操作阀芯,阀体具有阀腔以及从阀腔连通至阀体外的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三阀孔和第四阀孔,操作阀芯沿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阀腔中,操作阀芯的部分结构伸出阀体之外;操作阀芯上固定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各活塞均与阀腔的侧壁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密封连接,各阀孔均开口于阀腔的侧壁上;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三阀孔及第四阀孔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操作阀芯具有第一调节位置和第二调节位置,在操作阀芯位于第一调节位置时,第一阀孔、第一活塞、第二阀孔、第二活塞、第三阀孔、第三活塞、第四阀孔及第四活塞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第一活塞阻隔于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之间,第二活塞阻隔于第二阀孔与第三阀孔之间,第三活塞阻隔于第三阀孔与第四阀孔之间;在操作阀芯位于第二调节位置时,沿第一方向,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位于第二阀孔与第三阀孔之间,第三活塞及第四活塞位于第四阀孔的远离第二活塞的一侧,第一活塞阻隔于第二阀孔与第三阀孔之间,和/或第二活塞阻隔于第二阀孔关于第三阀孔之间。
[0006]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方案在操作阀芯沿第一方向少许偏移后不会影响操作阀芯与阀体之间的密封连接关系,不会导致各阀孔之间的导通关系发生怪变,因而能够确保手动控制阀的状态稳定,本技术的手动控制阀在进行手动操作时,也能较为稳定地达到切换气路开关的目的。
[0007]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活塞的外周壁上固定有绕活塞一周的密封圈,活塞通过密封圈与阀腔的侧壁可滑动地密封连接。
[0008]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操作阀芯的伸出阀体之外的一端具有手柄。
[0009]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沿第二方向,第一阀孔与第三阀孔开口于阀腔的一侧,第二阀孔与第四阀孔开口于阀腔的另一侧,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0010]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手动控制阀还包括预紧件,沿第一方向,预紧件被挤压在操作阀芯与阀体之间,预紧件对操作阀芯的挤压力为沿第一方向从第二活塞指向第一活塞的方向。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预紧件为螺旋压簧。
[0012]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对气动执行件进行检修的母线提升框架。
[00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母线提升框架包括气动执行件,气动执行件具有进气管路、出气管路和前述的手动控制阀,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串联于进气管路中,第三阀孔与第四阀孔串联于出气管路中。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手动控制阀实施例在操作阀芯处于第一调节位置时的剖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手动控制阀实施例在操作阀芯处于第二调节位置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手动控制阀及母线提升框架实施例:
[0017]本实施例的图1及图2采用统一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以表示各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X轴方向为第一方向,Y轴方向为第二方向。
[0018]本实施例的母线提升框架包括弹簧气缸等多个气动执行件,各气动执行件分别连接有进气管路(图中未示出)和出气管路(图中未示出),进气管路与出气管路均与本实施例的手动控制阀连接。
[0019]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手动控制阀包括阀体1、操作阀芯2和螺旋压簧3(预紧件的一个实例),阀体1具有阀腔11、第一阀孔12、第二阀孔13、第三阀孔14和第四阀孔15,阀腔11的侧壁沿X轴方向延展,第一阀孔12与第三阀孔14位于阀腔11的Y轴正向侧,第二阀孔13与第四阀孔15位于阀腔11的Y轴负向侧,各阀孔分别沿Y轴方向从阀腔11连通至阀体1之外,各阀孔在连通阀腔11的一端均开口于阀腔11的侧壁上,第一阀孔12、第二阀孔13、第三阀孔14及第四阀孔15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沿X轴正向依次分布。
[0020]操作阀芯2在X轴方向上位置可调地与阀体1配合,操作阀芯2的部分结构位于阀腔11中。
[0021]具体而言,操作阀芯2具有阀杆21、第一活塞22、第二活塞23、第三活塞24、第四活塞25和手柄26,阀杆21沿X轴方向延伸,手柄26、第一活塞22、第二活塞23、第三活塞24及第四活塞25分别与阀杆21固定连接,手柄26、第一活塞22、第二活塞23、第三活塞24与第四活塞25沿X轴正向依次间隔分布,阀杆21的X轴负向端从阀体1的X轴负向端穿出阀体1之外,阀体1的X轴负向端与阀杆21沿X轴方向可滑动地密封连接,手柄26连接于阀杆21的X负向端,手柄26位于阀体1之外,第一活塞22、第二活塞23、第三活塞24及第四活塞25均位于阀腔11内。
[0022]本实施例的手柄26呈杆状,手柄26与阀杆21组成T形结构,当然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手柄26也可以呈盘状、球状等。
[0023]各活塞的外周壁上均固定套设有密封圈,例如第四活塞25的密封圈251,密封圈绕对应活塞及阀杆21一周设置,各活塞均通过密封圈与阀腔11的侧壁在X轴方向可滑动地密
封配合。
[0024]螺旋压簧3套于阀杆21上,螺旋压簧3被挤压于第四活塞25的X轴正向侧壁与阀体1之间,螺旋压簧3对操作阀芯2的挤压力沿X轴负向。
[0025]操作阀芯2具有第一调节位置和第二调节位置,请参照图1,在操作阀芯2处于第一调节位置时,第一阀孔12、第一活塞22、第二阀孔13、第二活塞23、第三阀孔14、第三活塞24、第四阀孔15及第四活塞25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沿X轴正向依次分布,此时第一活塞22密封阻隔于第一阀孔12与第二阀孔13之间的通路上,第二活塞23阻隔于第二阀孔13与第三阀孔14之间的通路上,第三活塞24阻隔于第三阀孔14与第四阀孔15的通路上,第四活塞25阻隔于第四阀孔15与阀腔11的X轴正向端之间,此时第一阀孔12、第二阀孔13、第三阀孔14及第四阀孔15互不导通。
[0026]请参照图2,在操作阀芯2处于第二调节位置时,沿X轴方向,第一活塞22与第二活塞23均位于第二阀孔13与第三阀孔14之间,第一活塞22及第二活塞23中的至少一个阻隔于第二阀孔13与第三阀孔14之间,第三活塞24及第四活塞25均位于第四阀孔15的X轴正向侧,此时第一阀孔12与第二阀孔13导通,第三阀孔14与第四阀孔15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动控制阀,包括阀体和操作阀芯,所述阀体具有阀腔以及从所述阀腔连通至所述阀体外的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三阀孔和第四阀孔,所述操作阀芯沿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所述阀腔中,所述操作阀芯的部分结构伸出所述阀体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阀芯上固定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各所述活塞均与所述阀腔的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密封连接,各所述阀孔均开口于所述阀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阀孔、所述第二阀孔、所述第三阀孔及所述第四阀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操作阀芯具有第一调节位置和第二调节位置,在所述操作阀芯位于所述第一调节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孔、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阀孔、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三阀孔、所述第三活塞、所述第四阀孔及所述第四活塞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活塞阻隔于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第二阀孔之间,所述第二活塞阻隔于所述第二阀孔与所述第三阀孔之间,所述第三活塞阻隔于所述第三阀孔与所述第四阀孔之间;在所述操作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调节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第二阀孔与所述第三阀孔之间,所述第三活塞及所述第四活塞位于所述第四阀孔的远离所述第二活塞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塞阻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慈元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盛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