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辆的差速锁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该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285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辆的差速锁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该车辆。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ESP的地形模式请求信号,其中所述地形模式请求信号用于指示车辆当前选择的地形模式;以及根据预先配置的不同地形模式与不同差速锁状态的匹配关系,控制车辆的各个差速锁以与所述地形模式相匹配的差速锁状态运行,其中所述差速锁状态包括差速锁的锁止状态和无解锁车速限制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全地形模式与电控差速锁系统之间的交互,使得电控差速锁系统依据全地形模式,对应不同的锁止策略和解锁车速限制以匹配不同的路况需求,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越野模式下的电控差速锁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辆的差速锁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该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全地形车辆的差速锁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该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车)性价比的提升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户外越野活动。但是,汽车越野爱好者驾驶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越野经验不足或者驾驶技能不高的驾驶员,在应对如积水路况等越野路况时,会出现陷车、溜车、熄火、水倒灌发动机的问题,甚至可能产生安全风险,使得用户对车辆的涉水通过性等越野性能没有信心。
[0003]对此,通常汽车厂商为客户推出“全地形+差速锁配置”的汽车,供驾驶员在越野时选择合适的驾驶模式,以便顺利通过各种路况。但是,现有“全地形+差速锁配置”策略中,全地形控制系统与电控差速锁(Electronic Locker Differentials,ELD)系统之间没有功能交互。这使得一方面,在选择全地形模式之后,通常需要驾驶员自行识别需要哪种差速锁模式予以配合,才能通过眼前的越野路,而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辆的差速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的电控差速锁ELD系统,且所述全地形车辆的差速锁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来自车辆电子稳定性系统ESP的地形模式请求信号,其中所述地形模式请求信号用于指示车辆当前选择的地形模式;以及根据预先配置的不同地形模式与不同差速锁状态的匹配关系,控制车辆的多个差速锁以与所述地形模式相匹配的差速锁状态运行,其中所述差速锁状态包括差速锁的锁止状态和无解锁车速限制状态,其中所述无解锁车速限制状态是指所述差速锁的解锁不受限于车速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差速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形模式包括4L模式、4L岩石模式、4L凹凸路模式及4L涉水模式,且所述4L岩石模式是指在车辆在处于4L模式下进入的岩石模式,且所述4L凹凸路模式是指在车辆在处于4L模式下进入的凹凸路模式,所述4L涉水模式是指在车辆在处于4L模式下进入的涉水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差速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多个差速锁包括前桥差速锁、中间差速锁和后桥差速锁;所述控制车辆的多个差速锁以与所述地形模式相匹配的差速锁状态运行包括:针对所述4L模式,控制车辆的前桥差速锁和后桥差速锁处于未锁止状态,以及控制车辆的中间差速锁处于锁止状态;针对所述4L岩石模式,控制所述前桥差速锁、所述后桥差速锁及所述中间差速锁均处于锁止状态,以及控制所述后桥差速锁为所述无解锁车速限制状态;针对所述4L凹凸路模式,控制所述前桥差速锁处于未锁止状态,控制所述后桥差速锁和所述中间差速锁均处于锁止状态,以及控制所述后桥差速锁为所述无解锁车速限制状态;以及针对所述4L涉水模式:若水深低于设定值,控制所述前桥差速锁处于未锁止状态,控制所述后桥差速锁和所述中间差速锁均处于锁止状态;若水深等于或高于所述设定值,控制所述前桥差速锁、所述后桥差速锁及所述中间差速锁均处于锁止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宁陈江峰李红超钮微龙张秀明张清华刘彻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