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限位双防脱轴间差速器结构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87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限位双防脱轴间差速器结构总成,其特点是,由输入轴、十字轴、行星轮、后半轴轮、主动圆柱齿轮、止推轴承、轴差外壳和滑动啮合套组成;与传统结构相比,主动圆柱齿轮内孔两侧限位结构的设置,解决了衬套在任何一侧脱出问题;主动圆柱齿轮以及滑动啮合套倒锥结构啮合齿的设置,解决了差速锁挂锁后啮合齿脱出问题;行星轮球面偏心球结构的设置,既保证了轴差壳对行星轮的有效限位,还使二者球面间得到良好润滑;行星轮三段式内孔结构的设置,同样是不仅保证了二者间的有效限位,还使得二者的轴孔配合间得到了良好的润滑,减少了异磨故障的发生。减少了异磨故障的发生。减少了异磨故障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限位双防脱轴间差速器结构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重卡汽车车桥
,具体地讲是一种内限位双防脱轴间差速器结构总成。

技术介绍

[0002]轴间差速器总成是驱动桥中桥主减速器总成上的一个重要部件,不仅起到将输入轴传来的扭矩传递给中桥主、从动圆柱齿轮,还要在二者之间产生差速的功能,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
[0003]传统的轴间差速器总成,主动圆柱齿轮内孔不设有衬套限位结构,由于主动轮受载情况复杂,不间断参与轴间差速且与输入轴间产生轴向运动,以致衬套脱出的故障频发,而且,即使设置有对衬套防脱限位的,也是单侧限位,在实际使用中证实衬套两侧都会脱出;传统的轴间差速器总成,主动圆柱齿轮和滑动啮合套的啮合齿都为直边,实际使用中挂锁后常存在脱落故障,挂锁不牢靠;传统的行星轮外球面与轴差外壳内球面同心,二者间隙过大、过小均不妥,间隙过大影响锥齿轮啮合间隙,间隙过小球面间无法得到有效润滑,磨损严重;行星轮内孔与十字轴的配合亦如此,二者间隙过大影响锥齿轮啮合,间隙过小齿轮油无法充分进入,以致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限位双防脱轴间差速器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由输入轴(1)、十字轴(2)、行星轮(3)、后半轴轮(4)、主动圆柱齿轮(5)、止推轴承(6)、轴差外壳(7)和滑动啮合套(8)组成;所述的十字轴(2)的内径与输入轴(1)的十字轴配合位的外径相同,二者配合实现径向限位,输入轴(1)带动十字轴(2)自由旋转;所述的行星轮(3)的内径与十字轴(2)的外径相同,二者装配在一起,行星轮(3)在十字轴(2)上自由旋转;所述的轴差外壳(7)球面内径与行星轮(3)的球面外径相同,二者通过球面内、外径配合装配在一起,轴差外壳(7)浮动在行星轮(3)上,并受到行星轮(3)的轴向和径向限位;所述的后半轴轮(4)的内径与输入轴(1)后半轴轮配合位的外径相同,二者配合装配在一起,实现了后半轴轮(4)在输入轴(1)上的自由旋转;所述的后半轴轮(4)与行星轮(3)的锥齿模数相等,节锥角互余,轴心线互相垂直且节锥点重合,啮合在一起实现了直齿锥齿的互相啮合和相对转动关系;所述的主动圆柱齿轮(5)的内径与输入轴(1)主动圆柱齿轮配合位的外径相同,二者配合装配在一起,实现了主动圆柱齿轮(5)在输入轴(1)上的自由旋转;所述的主动圆柱齿轮(5)与行星轮(3)的锥齿模数相等,节锥角互余,轴心线互相垂直且节锥点重合,啮合在一起实现了直齿锥齿的互相啮合和相对转动关系;所述的止推轴承(6)的内径与输入轴(1)的主动圆柱齿轮安装位外径相同,二者配合安装在一起,且其上、下端面分别与输入轴(1)和主动圆柱齿轮(5)的对应配合端面平行,三者顶靠在一起并留有0.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景玉王国元石景华迟述迪张凯郝毅兴王立帅王海龙孟瑶苏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