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使寿命特性提高,因薄层化、多层化所致更加小型大容量化的。通常,叠层陶瓷电容器由片状基体和在该基体两端所形成的一对外部电极构成。一般,该基体由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交互地多层叠层的叠层体所构成。在该内部电极中,相邻内部电极通过电介质层而对置并分别与外部电极电气连接。这里,作为电介质层14的材料使用例如以钛酸钡作为主成分,并在其中添加稀土元素的氧化物的、耐还原性电介质瓷体组合物。又,作为内部电极使用例如将以Ni金属粉末为主成分的导电性糊烧结的电极。上述基体是这样制造的将陶瓷坯片和内部电极图形交互地叠层为一整体的片状叠层体再将其脱粘合剂后,在非氧化性气氛气中、约1200~1300℃的高温下烧成,随后,在氧化性气氛气中使再氧化。但是,近年来,随着电子线路的小型化、高密度化的流行,对叠层陶瓷电容器也要求小型大容量化;为了小型大容量化,电介质层的叠层数正进一步增加和每一层的电介质层进一步薄层化。然而,当使电介质层薄层化时,也有这样的问题即每一层的电场强度增大,叠层陶瓷电容器的寿命缩短,故得不到所期望寿命的叠层陶瓷电容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即使电介质层多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容器由多数电介质层和多数内部电极交互叠层,并形成与该多数的内部电极相连接的一对外部电极构成,该电介质层由电介质瓷体构成,该电介质瓷体由陶瓷粒子和连结该陶瓷粒子的玻璃构成,在该玻璃中含有选自Mn、V、Cr、Mo、Fe、Ni、Cu和Co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添加物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4-26 125289/00;JP 2000-3-30 94532/00;JP 201.一种叠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容器由多数电介质层和多数内部电极交互叠层,并形成与该多数的内部电极相连接的一对外部电极构成,该电介质层由电介质瓷体构成,该电介质瓷体由陶瓷粒子和连结该陶瓷粒子的玻璃构成,在该玻璃中含有选自Mn、V、Cr、Mo、Fe、Ni、Cu和Co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添加物元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含于所述电介质瓷体中的所述添加物元素是0.01~1.0摩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是在陶瓷粒子间的晶粒间界部分将陶瓷粒子被覆的状态下存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以器械分析值计,含于上述电介质瓷体中的所述添加物元素中有20wt%以上存在于所述晶粒间界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物元素在所述晶粒间界部分的所述玻璃中固溶。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介质层由钛酸钡系电介质瓷体或钛酸锶系电介质瓷体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介质瓷体中含有选自Sc、Y、Gd、Dy、Ho、Er、Yb、Tm、Lu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稀土元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元素在所述玻璃中固溶,在所述玻璃中固溶的所述稀土元素在2.0摩尔%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由以Li2O-SiO2-MO或B2O3-SiO2-MO作为主成分构成的,其中,MO是选自BaO、SrO、CaO、MgO和ZnO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茶园広一,静野寿光,岸弘志,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