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1708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3
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包括底板、侧壁及间隔板,底板、侧壁及间隔板均为液冷板,每个液冷板内均含有内流道,各个液冷板上的内流道相互串通且通过进口、出口输入、输出流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既能发挥高效热管理的作用,还能达到减重轻量化的目的。还能达到减重轻量化的目的。还能达到减重轻量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尤其是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在动力电池的换热器结构中,主要采用铝合金材质的液冷板进行电池发热部位的热交换,通过导热胶将液冷板与动力电池壳体相接触,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和交换。在制造方法上,液冷板主要采用搅拌摩擦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流道腔体的封装成型。
[0003]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1)、当前的动力电池用液冷板主要是平板结构形式,其热管理空间集中在与其表面接触的电池底部平面区域,其接触表面依赖导热胶或导热硅脂来实现热传导,上述两种方式都未能充分实现界面间的高效热传递。
[0004]2)、动力电池液冷板的制造主要采用搅拌摩擦焊或激光焊,这两种制造方法要求液冷板的流道壁厚不能过于狭窄,以避免搅拌针无法作业或发生结构变形,这制约了液冷板的流道密集型和换热结构的高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解决了常规动力电池换热器的热效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侧壁(2)及间隔板(3),底板(1)、侧壁(2)及间隔板(3)均为液冷板,每个液冷板内均含有内流道(4),各个液冷板上的内流道(4)相互串通且通过进口(5)、出口(6)输入、输出流动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3)分多块间隔布置在底板(1)上且一侧与侧壁(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基板(7)、盖板(8);其中,基板(7)上布满相互连通的内流道(4),盖板(8)盖在基板(7)上形成液冷板组合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流道(4)包括主流道(4.1)和支流道(4.2),主流道(4.1)左右布置并与多条支流道(4.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流道(4)为迷宫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用换热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洪录赵厚谦焦敬东康毅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盛宏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