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的制造方法及热管技术

技术编号:311580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6
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的制造方法,根据热管的原始设计模型建立热管的工艺模型,采用激光选区融化成形工艺对所述工艺模型进行增材制造,对成形后的工艺模型进行后处理,将配有充液管的封头一端焊接到所述预留封装口上,得到所述热管,上述热管的制造方法工序简洁、加工周期更短。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的制造方法及热管


[0001]本专利技术散热设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5G及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尺寸电子设备中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急剧增长,由高热流密度导致电子设备失效的情况日益严重。具有导热率高、可靠性好、无需外额外动力驱动等特点的热管成为了解决小型电子设备中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的主要选择。毛细吸液芯结构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热管的传热性能,目前常用的吸液芯结构主要由沟槽、丝网、粉末烧结等单一结构组成。其中在微热管中沟槽结构吸液芯制造成本太高,且毛细抽吸力较小,克服重力能力较差所以传热性能较差;丝网结构吸液芯工艺重复性差,且无法在弯曲热管中运用,所以丝网结构吸液芯已逐渐被其他吸液芯结构所代替;粉末烧结吸液芯结构虽具有很强的毛细抽吸能力,但其多孔结构渗透率过低,提高毛细抽吸力同时会出现渗透率下降的情况,且由于其烧结制造工艺导致其烧结层与管壁之间会出现较大界面热阻,这些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烧结芯热管的轴向传热能力。
[0003]粉末烧结吸液芯热管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热管类型,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根据热管的原始设计模型建立热管的工艺模型,所述热管的原始设计模型包括一体化成形的管壳,所述管壳内设有空腔,设置于所述空腔与所述管壳的内壁之间的复合吸液芯,所述管壳开设有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一体化成形有预留封装口;采用激光选区融化成形工艺对所述工艺模型进行增材制造;对成形后的工艺模型进行后处理;将配有充液管的封头一端焊接到所述预留封装口上,得到所述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热管的原始设计模型建立热管的工艺模型,所述热管的原始设计模型包括一体化成形的管壳,所述管壳内设有空腔,设置于所述空腔与所述管壳的内壁之间的复合吸液芯,所述管壳开设有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一体化成形有预留封装口的步骤中,所述壳体的外径为3-8mm,所述管壳的壁厚为0.5-1mm,所述复合吸液芯为框架式多孔径复合毛细结构,所述框架式多孔径复合毛细结构的毛细间隙为0.08-0.2mm,所述框架式多孔径复合毛细结构的厚度为0.5-1mm,所述预留封装口的通孔直径为1-3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艺模型中,沿成形高度方向的补偿为原设计模型高度的5%,管壳表面的补偿值设计为原设计模型的0.05mm,内部毛细结构的补偿值设计为原设计模型的0.0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激光选区融化成形工艺对所述工艺模型进行增材制造的步骤中,激光能量的工艺窗口范围为90W-130W,扫描间距的工艺窗口在180-300um范围内,能量密度的工艺窗口范围为60-90J/mm3,光斑0.0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成形后的工艺模型进行后处理的步骤中,包括:对成形后的工艺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恒孟旭张益茬刘帅王仁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