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薄热导管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79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超薄热导管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步骤1、根据产品厚度,选用材料规格;步骤2、将铜管按照要求的长度、尺寸进行裁剪;步骤3、根据不同喷砂机的规格型号和铜管直径进行设定机台参数;步骤4、将铜管装夹在喷砂机内进行喷砂;步骤5、烧结退火后形成稳定的微孔及毛刺凸起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超薄管内壁比表面积小,导热效率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铜管内表面喷砂加工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增加了铜管内表面比表面积,提高了超薄热导管的热传递效率,同时铜管内表面的凸起特征与3D编织铜线接触,交错间形成毛细结构孔,单位体积的毛细结构又增加有效孔隙比,从而增加了超薄热管的最大热传量。加了超薄热管的最大热传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超薄热导管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手机内部超薄热管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超薄热导管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超薄热导管使用的毛细结构加工的工艺方式因外形尺寸的限制,其内部空间非常狭小,故而能使用的毛细结构有限,无法采用粉末烧结式的毛细结构,目前采用较多的毛细结构为编织线结构,在狭小的超薄热管空间内架设,受限于管内铜编织线表面积和铜管内壁表面积,从而使热传递效率受限。
[0003]由于毛细结构空间的限制,这种编织线结构无法达到传统的无空间限制的烧结粉末毛细结构的效能。粉末结构是由较细的雾化铜粉经过一定温度与时间烧结而成,其外形相当于海绵的结构,有较多颗粒组成的一个多孔质结构。这种多孔质结构其铜粉末内结构的比表面积高,可达6000cm2/cm3,因而在热管内做动液接触面相当大,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热传递效果。而超薄热导管是由模具抽拉成型,内表面是光滑的。现有技术是依靠铜管光滑内表面及编制线结构退火工艺出来之成品比表面积,远低于粉末烧结结构,所以对应的热传递效果会不足。
[0004]所以,一种用于超薄热导管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技术受限于管内铜编织线表面积和铜管内壁表面积,从而使热传递效率受限。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超薄热导管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所述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如下所示:
[0007]步骤1、根据产品厚度,选用材料规格;
[0008]步骤2、将铜管按照要求的长度、尺寸进行裁剪;
[0009]步骤3、根据不同喷砂机的规格型号和铜管直径进行设定机台参数;
[0010]步骤4、将铜管装夹在喷砂机内进行喷砂;
[0011]步骤5、烧结退火后形成稳定的微孔及毛刺凸起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材料规格包括砂砾型号和铜管厚度。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克服了超薄管内壁比表面积小,导热效率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铜管内表面喷砂加工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增加了铜管内表面比表面积,提高了超薄热导管的热传递效率,同时铜管内表面的凸起特征与3D编织铜线接触,交错间形成毛细结构孔,单位体积的毛细结构又增加有效孔隙比,从而增加了超薄热管的最大热传量;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值得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超薄热导管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一种用于超薄热导管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所述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如下所示:
[0016]步骤1、根据产品厚度,选用材料规格;
[0017]步骤2、将铜管按照要求的长度、尺寸进行裁剪;
[0018]步骤3、根据不同喷砂机的规格型号和铜管直径进行设定机台参数;
[0019]步骤4、将铜管装夹在喷砂机内进行喷砂;
[0020]步骤5、烧结退火后形成稳定的微孔及毛刺凸起结构。
[0021]所述材料规格包括砂砾型号和铜管厚度。
[0022]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超薄热导管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根据产品厚度,选用材料规格;将铜管按照要求的长度、尺寸进行裁剪;根据不同喷砂机的规格型号和铜管直径进行设定机台参数;将铜管装夹在喷砂机内进行喷砂;烧结退火后形成稳定的微孔及毛刺凸起结构;
[0023]本专利技术在保证总体尺寸符合超薄管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热管毛细结构的热传导面积,提高毛细结构与发热源及做动液传动间的热传递效率;新的毛细结构改良工艺是在现有光滑铜管内表面上形成微孔,为毛刺结构,这种微孔、微毛刺结构上覆盖3D编织铜线,交错形成毛细结构孔。
[002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超薄管内壁比表面积小,导热效率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铜管内表面喷砂加工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增加了铜管内表面比表面积,提高了超薄热导管的热传递效率,同时铜管内表面的凸起特征与3D编织铜线接触,交错间形成毛细结构孔,单位体积的毛细结构又增加有效孔隙比,从而增加了超薄热管的最大热传量;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值得大力推广。
[0025]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薄热导管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喷砂增加毛细结构的制作工艺如下所示:步骤1、根据产品厚度,选用材料规格;步骤2、将铜管按照要求的长度、尺寸进行裁剪;步骤3、根据不同喷砂机的规格型号和铜管直径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卫戴正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威铂驰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