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其槐专利>正文

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935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包含左靠模、右靠模和绕线芯轴,其特征在于:该左、右靠模中仅有一个靠模中心设置有与该绕线芯轴断面形状和尺寸相一致的型孔;该绕线芯轴尾端设置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使绕线芯轴穿过上述左、右靠模中开设有型孔的靠模后,与未开设有型孔的靠模表面相抵靠。(*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绕线机,特别是关于空芯线圈绕线机的部件。
技术介绍
线圈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为减轻重量和占地空间,目前线圈从最初的有芯线圈(即框架线圈)向空芯线圈(即无框架线圈)发展,而且这种空芯线圈在自动化仪表、通讯、电脑、影视、航空航天等设备和领域中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这种自动化的绕线机在绕制空芯线圈时采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固定式绕线靠模A。该固定式绕线靠模由左靠模A1、右靠模A2和绕线芯轴A3组成。左靠模A1安装在主旋转轴上,右靠模A2安装在副旋轴上,当副旋转轴将左靠模A2向左移动到位后,左、右靠模A1、A2之间的距离就决定了欲绕制的空芯线圈的幅度,它们的中心均开设有断面形状和大小均与绕线芯轴A3断面形状一致的型孔。绕线芯轴A3的断面形状和大小则取决于该空芯线圈内孔的形状和大小,该绕线芯轴A3从左靠模A1内穿过其中心处的型孔后,再穿入右靠模A2的型孔,如此即形成了一个绕制空间。当空芯线圈绕制完毕,副旋转轴带动右靠模A2右移,使其与绕线芯轴A3分离;而绕线芯轴A3向左移动,从空芯线圈内孔退出缩进左靠模A1内,从而可将成品线圈取出。但是,这种固定式绕线靠模存在下述不足之处1.虽然主、副旋转轴之间采用高精度的同步传动结构,但左、右靠模扭矩的微小差异和振动却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这就引起左、右靠模的型孔与绕线芯轴之间的磨损,以及绕线芯轴扭曲变形。当绕线芯轴断面积很小时,甚至会折断。磨损造成的间隙增大容易导致漆包线陷入其间,轻则使漆包线脱漆,重则断线;线径愈细这种现象愈严重。绕线芯轴的扭曲变形则无法绕出合乎要求的空芯线圈。因此,目前的各种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不能绕制超小孔径和使用线径在0.05mm以下的漆包线的空芯线圈,而这种微小的空芯线圈正是现今航天、卫星、高速通迅等高科技领域中迫切期望的原器件。2.绕线结束后,涂覆在漆包线上的热融合树脂将空芯线圈粘贴在左靠模上,脱模难,不易取下。3.为使左、右靠模的型孔与绕线芯轴三者之间达到精密的配合,因此它们的形位公差要求极高,这势必增加了靠模制造加工的难度,提高了靠模的成本。4.靠模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件,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解决绕线芯轴不受左、右靠模旋转差异和振动影响产生磨损、扭曲变形、折断的技术问题,以及脱模难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包含左靠模、右靠模和绕线芯轴,其特征在于该左、右靠模中仅有一个靠模中心设置有与该绕线芯轴断面形状和尺寸相一致的型孔;该绕线芯轴尾端设置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使绕线芯轴穿过上述左、右靠模中开设有型孔的靠模后,与未开设有型孔的靠模表面相抵靠。所述的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压缩弹簧设置在连接绕线芯轴与驱动气缸的联轴器腔内,弹簧一端抵靠在固定于气缸轴端部的弹簧座上,另一端抵靠在与绕线轴固定的转动轴的轴承座上。所述的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联轴器上设置有可与弹簧座抵靠的调整螺母或螺钉。所述的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压缩弹簧设置在该联轴器与绕线芯轴相连接的转轴内腔中,该压缩弹簧一端抵靠在转轴内腔底端,另一端抵靠在位于转轴内腔中的绕线芯轴尾端;转轴上设置有凸入开设于绕线芯轴的轴向长孔的销钉。所述的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左、右靠模中,仅在开设有型孔的一个靠模上设置有引线槽。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1.由于不存在绕线芯轴受左、右靠模转速差异和振动引起的损坏,因此可以做到目前无法做到的内径小于1mm的线圈,最小可达0.3mm内径的线圈。2.如使用特殊构造的左靠模,可以绕制形状复杂的多连线圈,例如四连线圈。3.对漆包线不会造成损伤,无废品,特别适宜高速和细线径线圈的绕制。4.在线圈绕制完毕,一侧靠模退出后,绕线芯轴在压缩弹簧弹力作用下从另一侧靠模中伸出一段距离,使其上的线圈与该侧靠模表面脱离,成悬空状态,便于冷却热融合树脂令线圈固结,利于脱膜。5.左、右靠模和绕线芯轴制造难度大为降低,使用寿命增加,成本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固定式绕线靠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是脱模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具有引线槽的一侧靠模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包含左靠模1、右靠模2和绕线芯轴3。右靠模2固定设置在绕线机的副旋转轴6上,随该副旋转轴6旋转或左右移动,其外壁中心不开设与绕线轴3断面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型孔。左靠模1固定设置在绕线机的主旋转轴5上,随该主旋转轴5一起转动,其外壁中心开设有与绕线芯轴3断面形状和大小相一致的型孔,绕线芯轴3断面形状和大小则与所需绕制的空芯线圈8的内孔一致,它通过左靠模1上的型孔可伸出或退入。在绕线芯轴3处于左靠模1内的连接部分31与绕线机的气缸轴7之间设置有包含有转轴41、轴承43、导板44、外壳48的联轴器4,以保证绕线芯轴3既可随气缸轴7作直线运动,又不妨碍其随主旋转轴5的高速旋转。转轴41一端开设有中心轴411孔,绕线芯轴3的连接部分31置于该中心轴孔411内,并以螺钉或销钉14进行连接固定。转轴41的另一端用轴承43支承于导板44上的轴承座42内,并用锁紧螺母46锁固。导板44装有直线运动的导轨(图中未示),并用螺钉固定在外壳48上。在联轴器4外壳48的内腔中设置有压缩弹簧9和弹簧座49,弹簧座49固定在气缸轴7一端,而该压缩弹簧9一端抵靠在弹簧座49上,另一端抵靠在轴承座42上,其弹力使绕线芯轴3靠紧在右靠模2的表面实现浮动接触。为调节该弹力的大小,在外壳48上可设置有螺纹旋钮47或调节螺钉45(参见图5)。参见图3,本技术在空芯线圈8绕制完毕后,右靠模2随副旋转轴6一齐向右位移,绕线芯轴3在压缩弹簧9的弹力下带同绕于其上的空芯线圈8右移,使空芯线圈8离开左靠模1的表面,其两侧呈悬空状态,冷却喷嘴10的冷风使漆包线上的热熔胶冷凝,然后,绕线芯轴3在通过联轴器4在气缸轴7带动下左移(参见图4);并缩入左靠模1的型孔中,空芯线圈8在上述移动过程中被左靠模1挡住并从绕线芯轴3上脱出,完成脱模,自动落下。本技术的弹簧9还可以如图6所示设置在转轴41的中心轴孔411内,此时弹簧9一端抵靠在中心轴孔411的底端,另一端直接抵靠在绕线芯轴3的连接部分31的尾端。该连接部分31上开设有轴向长孔311,设置在转轴41上的销钉14穿入该轴向长孔311内。此种结构适合于细小尺寸(如宽2mm、厚仅0.5mm)的空芯线圈,因此时的绕线芯轴3尺寸极小,应极大地降低弹簧9的弹力和惯矩性。请参见图7所示,本技术的引线槽11仅设置在中心开有型孔的左靠模1上。在上述的例举说明中,“左”“右”的概念是相对的,若将图1所示的结构旋转180°配置,则左靠模就成了右靠模,而原先的右靠模就成了左靠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包含左靠模、右靠模和绕线芯轴,其特征在于该左、右靠模中仅有一个靠模中心设置有与该绕线芯轴断面形状和尺寸相一致的型孔;该绕线芯轴尾端设置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使绕线芯轴穿过上述左、右靠模中开设有型孔的靠模后,与未开设有型孔的靠模表面相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压缩弹簧设置在连接绕线芯轴与驱动气缸的联轴器腔内,弹簧一端抵靠在固定于气缸轴端部的弹簧座上,另一端抵靠在与绕线轴固定的转动轴的轴承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空芯线圈绕线机的浮动式绕线模具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其槐
申请(专利权)人:姚其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