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953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装置、转盘式检测装置、出料机构及下料装置,所述转盘式检测装置包括转盘、公转驱动机构、设置在转盘上的芯棒、自转驱动机构及视觉拍摄装置;所述转盘上设有两个以上出料工位,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两条以上下料输出通道;还包括智能判定系统,所述智能判定系统包括深度学习模块;所述视觉拍摄装置与所述智能判定系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两个以上出料工位及下料输出通道,使得检测后的软管分类更加精细,以便进行软管外观印刷质量的统计反馈以及成品率控制,另外,还可根据需求提供不同印刷质量的软管,进而有利于改进提高软管外观的印刷质量。的印刷质量。的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软管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日用化工和美容美发等行业中经常用软管装载相关材料,例如牙膏、护肤品和化妆品等。在包装印刷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软管表面的图案和文字进行识别检测,以实现对软管印刷质量的检查。
[0003]对于软管的检测,一般会将待测软管固定在转盘上的芯棒上,通过芯棒带动软管自转,同时采用视觉检测设备对软管进行视觉识别检测,从而判断软管的印刷质量。现有技术中,一般只会将软管的检测结果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对于产品质量存疑的情况一律划分为不合格产品,导致产品合格率低,并且严重浪费软管成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该设备的检测精度高,分类精细,有利于提高软管外观质量检测的精度,提高成品率。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装置、转盘式检测装置、出料机构以及下料装置,所述转盘式检测装置包括转盘、驱动转盘转动的公转驱动机构、设置在转盘上的芯棒、驱动所述芯棒转动的自转驱动机构以及视觉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设有两个以上出料工位,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两条以上下料输出通道,所述下料输出通道与出料工位一一对应设置;还包括智能判定系统,所述智能判定系统用于对软管的质量结果进行判定,所述智能判定系统包括深度学习模块;所述视觉拍摄装置与所述智能判定系统电连接。
[0007]上述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是:
[0008]待检测的软管通过上料装置穿套在转盘上的芯棒上,并且在公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转盘转动,带动芯棒及穿套在芯棒上的软管转动至拍摄工位;随后,自转驱动机构驱动芯棒转动,使得软管进行自转,以便视觉拍摄装置进行软管外观的拍摄;接着,视觉拍摄装置将拍摄的照片信息发送至智能判定系统,智能判定系统经过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及其他判定手段得出该软管的外观检测结果,同时在公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通过转盘带动该软管转动至对应的出料工位,最终由出料机构和下料装置完成该软管的下料收集。当智能判定系统无法判定软管的检测结果时,在转盘的带动下将软管转移至指定的出料工位(例如可以为待定出料工位),在出料机构和下料装置的作用下完成软管的下料收集后,通过人工判定,并将判定结果输入至智能判定系统中,并通过深度学习模块对该软管的外观检测结果进行再学习,以便提高后续的软管检测精度,以防误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0009]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下料装置的下料输出通道包括合格通道、不合格通道及待定通道。
[0010]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沿着转盘的转动方向,所述合格通道、待定通道及不
合格通道依次设置,且位于所述转盘的前方。
[0011]优选地,所述合格通道包括合格输送线以及驱动合格输送线运转的合格出料驱动机构,所述合格输送线水平设置,且所述合格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芯棒垂直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待定通道包括导向滑板,该导向滑板设置在所述合格输送线的下方,且导向滑板倾斜设置;沿着软管在导向滑板的滑动方向,所述导向滑板的后端比所述合格输送线后;所述导向滑板的导向方向与芯棒垂直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不合格通道包括不合格输送线以及驱动不合格输送线运转的不合格出料驱动机构,所述不合格输送线设置在导向滑板的后方,所述不合格输送线与芯棒平行设置。
[0014]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输送机构及推料机构,沿着软管的上料方向,所述推料机构设置在上料输送机构的前方;其中,所述上料输送机构包括上料输送线及驱动上料输送线运转的上料驱动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导向支撑板、推料件以及驱动推料件靠近或远离芯棒的推料驱动机构,所述导向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前方,所述推料件设置在所述上料输送线的上方。
[0015]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移动架、驱动移动架靠近或远离转盘的出料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移动架上的多个刮料机构;所述多个刮料机构与转盘上的多个出料工位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刮料机构包括刮料件以及驱动刮料件伸缩的伸缩驱动机构,当刮料件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刮料件位于待出料的软管的尾端后方。
[0016]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运行参数采集机构,该运行参数采集机构包括采集组件以及采集支架,所述采集组件设置在采集支架上,所述采集组件的采集端与所述芯棒上的待测软管接触;所述采集组件与所述智能判定系统电连接。
[0017]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沿着转盘的转动方向,所述视觉拍摄装置的后方设有外表清洁机构,该外表清洁机构包括沿芯棒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清洁轮,当待测软管位于外表清洁机构的对应处时,待测软管的外表面与所述清洁轮接触。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设有两个以上出料工位及下料输出通道,使得检测后的软管分类更加精细,以便进行软管外观印刷质量的统计反馈以及成品率控制,另外,还可根据需求提供不同印刷质量的软管(如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等),进而有利于改进提高软管外观的印刷质量。
[0020]2、本技术通过智能判定系统的设置,结合人工复检和深度学习模块,不断优化软管外观的检测精度,对质量存疑的软管产品进行再学习检测,以提高检测精度和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

图2为本技术的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立体图。
[0022]图3

图5为运行参数采集机构、转盘、视觉拍摄装置及外表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为主视图,图4为立体图,图5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3]图6为省去视觉拍摄装置和外表清洁机构的立体图。
[0024]图7为公转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0025]图8

图9为运行参数采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为立体图,图9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6]图10

图12为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出料驱动机构未显示),图10为整体立体图,图11为横向延伸件和刮料机构的主视图,图12为横向延伸件和刮料机构的立体图。
[0027]图13为出料机构与转盘的立体图。
[0028]图14为其中一个刮料机构与芯棒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30]实施例1
[0031]参见图1

图2,本实施例的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装置、转盘式检测装置、出料机构以及下料装置,所述转盘式检测装置包括转盘10、驱动转盘10转动的公转驱动机构、设置在转盘10上的芯棒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装置、转盘式检测装置、出料机构以及下料装置,所述转盘式检测装置包括转盘、驱动转盘转动的公转驱动机构、设置在转盘上的芯棒、驱动所述芯棒转动的自转驱动机构以及视觉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设有两个以上出料工位,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两条以上下料输出通道,所述下料输出通道与出料工位一一对应设置;还包括智能判定系统,所述智能判定系统用于对软管的质量结果进行判定,所述智能判定系统包括深度学习模块;所述视觉拍摄装置与所述智能判定系统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的下料输出通道包括合格通道、不合格通道及待定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沿着转盘的转动方向,所述合格通道、待定通道及不合格通道依次设置,且位于所述转盘的前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格通道包括合格输送线以及驱动合格输送线运转的合格出料驱动机构,所述合格输送线水平设置,且所述合格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芯棒垂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定通道包括导向滑板,该导向滑板设置在所述合格输送线的下方,且导向滑板倾斜设置;沿着软管在导向滑板的滑动方向,所述导向滑板的后端比所述合格输送线后;所述导向滑板的导向方向与芯棒垂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管外观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合格通道包括不合格输送线以及驱动不合格输送线运转的不合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达明谭自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星科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