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35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包括前工序输送线、用于搬运且调整软管方向的旋转搬运机构以及后工序输送线,所述旋转搬运机构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和后工序输送线之间;沿着前工序输送线的输送方向,所述前工序输送线的末端设有通过AI技术智能识别软管上的图形或文字方向的智能识别模块,该智能识别模块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智能识别模块,通过AI智能技术,快速、精准地对静止摆放在前工序输送线上的软管进行方向识别,识别精度高;相较于传统的通过软管旋转让对位色标露出进行识别的方式,有效地简化装置结构,缩减识别步骤,加快软管的方向识别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化包装产品的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日用化工及美容美发等行业中,经常以软管为容器,装载相关化工材料,例如牙膏、护肤品和化妆品等。在软管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先印刷其外侧面的图案、文字,接着再在软管的端部注塑其肩部和螺纹头部,而肩部和螺纹头部在软管的端部注塑位置与软管表面的图案和文字有关,因此对已印刷了表面的软管方向进行识别检测,在软管的生产过程中十分必要。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会在软管的尾部印刷一短粗深色条(俗称对位色标),以供后序生产识别。在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全程人工参与,用肉眼直接目测识别软管的方向;而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则是以自动输送线来连接各生产工序,比较常见的是皮带输送线,并在皮带输送线的上方加装用于识别对位色标的感应电眼。但是,输送软管过程中,其上的对位色标并非一定朝向感应电眼,因此,就必须在进入注肩注螺纹头工序前,增加一台色标识别机构;具体地,通过对软管进行旋转,以便感应电眼对软管进行对位色标的检测,接着再通过换向机构或换向机械手对反向放置的软管进行换向。显然,在软管的输送过程中,需要增加旋转检测工位,增加了整个软管的加工生产工序,影响加工效率,并且导致整个生产线的结构复杂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该装置的识别精度高,可靠性强,并且结构简单。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待检测软管的前工序输送线、用于搬运且调整软管方向的旋转搬运机构以及用于输送完成检测和调整的软管的后工序输送线,所述旋转搬运机构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和后工序输送线之间;沿着前工序输送线的输送方向,所述前工序输送线的末端设有通过AI技术智能识别软管上的图形或文字方向的智能识别模块,该智能识别模块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的上方。
[0007]上述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0008]待检测识别的软管在前工序输送线的作用下移动至末端,且与所述智能识别模块对应,此时,智能识别模块对该软管上的图形或文字进行拍摄扫描识别,与预设信息进行对比,经过判断后得出该软管的方向是否符合预先规定的方向。若该软管的方向与预先规定的方向一致,则无需进行旋转调整,此时通过所述旋转搬运机构将该软管按照原来的方向,从前工序输送线搬运转移至后工序输送线,即可完成软管方向的识别。若该软管的反向与预先规定的方向相反,则需要进行旋转调整,此时通过所述旋转搬运机构将该软管抓取离
开前工序输送线后,进行换向调整,最后再将完成换向的软管放置在后工序输送线上,完成软管方向的识别和调整。
[0009]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智能识别模块包括安装架、AI相机以及处理模块,所述安装架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的末端一侧,所述AI相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AI相机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
[0010]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前工序输送线上的软管,其长度方向与前工序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平行设置。
[0011]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挡管块,该挡管块设置在所述前工序输送线的末端出口处。
[0012]优选地,还包括驱动所述挡管块伸缩的伸缩驱动机构。在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挡管块将前工序输送线的末端出口进行阻挡或放开,使得灵活性更好。
[0013]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搬运机构包括摆动架、驱动摆动架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用于抓取软管的抓取组件以及驱动所述抓取组件水平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抓取组件和水平旋转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摆动架的上端,所述摆动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与所述摆动架的下端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抓取组件包括吸盘,该吸盘与真空装置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为旋转气缸。
[0016]优选地,所述旋转搬运机构还包括水平保持机构;所述摆动架的上端设有安装连接架,该安装连接架转动连接在所述摆动架的上端,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以及抓取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安装连接架上;所述水平保持机构包括水平驱动机构、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环绕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中,所述主动轮设置在摆动架的下端,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水平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连接,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摆动架的上端,所述安装连接架通过连接杆与所述从动轮连接。
[0017]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后工序输送线包括定位座以及驱动所述定位座移动的输送驱动机构,所述定位座上设有多个用于定位软管的定位槽,所述多个定位槽沿定位座的移动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的识别精度高,可靠性强,并且结构简单,有利于快速完成对软管的方向识别。
[0020]2、本技术通过智能识别模块,通过AI智能技术,快速、精准地对静止摆放在前工序输送线上的软管进行方向识别,识别精度高;相较于传统的通过软管旋转让对位色标露出进行识别的方式,有效地简化装置结构,缩减识别步骤,加快软管的方向识别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

图3为本技术的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第一视角的立体图,图2为第二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旋转搬运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23]参见图1

图3,本实施例的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待检测软管的前工序输送线2、用于搬运且调整软管方向的旋转搬运机构以及用于输送完成检测和调整的软管的后工序输送线5,所述旋转搬运机构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2和后工序输送线5之间;沿着前工序输送线2的输送方向,所述前工序输送线2的末端设有通过AI技术智能识别软管上的图形或文字方向的智能识别模块,该智能识别模块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2的上方。
[0024]参见图1

图3,所述智能识别模块包括安装架11、AI相机1以及处理模块,所述安装架11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2的末端一侧,所述AI相机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1上,所述AI相机1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AI相机1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2末端的一侧上方,从上往下倾斜拍摄前工序输送线2 上的软管。
[0025]参见图1

图3,所述前工序输送线2上的软管,其长度方向与前工序输送线 2的输送方向平行设置。这样使得软管到达智能识别模块的对应处时,以便AI 相机1将软管单独且完整地进行拍摄,从而有利于提高智能识别精度,进而便于准确判断软管的方向。
[0026]参见图1

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待检测软管的前工序输送线、用于搬运且调整软管方向的旋转搬运机构以及用于输送完成检测和调整的软管的后工序输送线,所述旋转搬运机构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和后工序输送线之间;沿着前工序输送线的输送方向,所述前工序输送线的末端设有通过AI技术智能识别软管上的图形或文字方向的智能识别模块,该智能识别模块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的上方;所述智能识别模块包括安装架、AI相机以及处理模块,所述安装架设置在前工序输送线的末端一侧,所述AI相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AI相机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工序输送线上的软管,其长度方向与前工序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管块,该挡管块设置在所述前工序输送线的末端出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挡管块伸缩的伸缩驱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方向智能识别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搬运机构包括摆动架、驱动摆动架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用于抓取软管的抓取组件以及驱动所述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达明谭自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星科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