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全浮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08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全浮悬架,包括前悬总成、后悬总成,其中前悬总成包括从外向内连接在横向稳定杆的两端的左、右翻转臂与左、右前悬减震器,左、右翻转臂上设有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的外侧设有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立板,左、右前悬减震器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左、右前悬减震器安装支架;后悬总成包括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与左、右后悬下支架,其中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设在车架两侧,均包括后悬减震器、后悬下支架、后悬锁体以及锁体连接板,其中后悬减震器、后悬下支架、锁体连接板两两相连构成三角形的三节臂结构,锁体设置在锁体连接板上,所述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设与左、右后悬下支架的上方。右后悬下支架的上方。右后悬下支架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全浮悬架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驾驶室悬置总成
,具体涉及一种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全浮悬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经济型中型卡车前后悬置大多数采用半浮悬置,其在驾驶室前部两个支撑点采用橡胶隔振垫铰接固定,后悬采用弹簧阻尼原件构成浮动式结构,但是驾驶室前部支撑点的橡胶隔振垫因橡胶本身的非线性原因其阻尼偏小,动刚度大,使悬置整体的隔振效果较弱,驾乘员的舒适感不理想,无法满足人们对驾乘舒适性的追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悬置整体的隔振效果较弱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四点浮动、缓冲减振效果比较好,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的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前后悬架。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全浮悬架,包括前悬总成、后悬总成,其特征在于:
[0005]前悬总成:包括左翻转臂、右翻转臂、左前悬减震器、右前悬减震器、横向稳定杆、左前悬上支架、右前悬上支架,其中左翻转臂、左前悬减震器与右翻转臂、右前悬减震器依次从外向内连接在横向稳定杆的两端,与稳定杆连接的分别为左、右翻转臂的前端以及左、右前悬减震器的上端,左、右翻转臂的后端分别与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铰接,在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的外侧分别连接有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立板,左、右前悬减震器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左、右前悬减震器安装支架;
[0006]后悬总成:包括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以及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左、右后悬下支架分别位于车架两侧,左后悬下支架总成包括左后悬下支架、左后悬减震器、左后悬锁体、左锁体连接板,右后悬下支架总成包括右后悬下支架、右后悬减震器、右后悬锁体、右锁体连接板,其中左、右后悬下支架的上端分别与左、右锁体连接板的一端铰接,而左、右锁体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左、右后悬减震器的上端铰接,左、右减震器的下端分别与左、右后悬下支架的下端铰接,左后悬下支架、左锁体连接板、左后悬减震器连接构成三角形的三节臂结构,右后悬下支架、右锁体连接板、右后悬减震器连接构成三角形的三节臂结构,在左、右锁体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左、右后悬锁体,所述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分别设与左、右后悬下支架的上方。
[000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左、右前悬上支架集成在车身纵梁上。
[000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立板上设有与车身纵梁侧面连接的安装孔。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左、右后悬下支架上设有与车架侧翼面连接的安装孔。
[00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左、右后悬下支架上设有与车架上翼面安装的安装板,该安装板上设有与车架上翼面连接的安装孔。
[00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左、右后悬上支架上均设有纵梁安装板与前围安装板,纵梁安装板上设有的安装孔为腰型孔。
[00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呈“U”型,且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与左、右翻转臂的连接处设有复合衬套。
[001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左、右后悬下支架与左、右锁体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复合衬套。
[0014]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左、右翻转臂上设有与车身纵梁连接的安装孔,该安装孔内设有复合衬套。
[0015]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左、右后悬上支架上设有复合衬套。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前悬减震器的上端与稳定杆连接,使得在驾驶室翻转的过程中减振器与稳定杆同步运动,减小了减振器上吊耳的偏摆,使驾驶室兼顾了稳定性与舒适感。
[0018]2、前悬的结构简单,主要的铸件为翻转臂,其他件为冲压结构件,制造成本较低,适合作为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前悬架。
[0019]3、三角形的三节臂结构简单且三角形结构稳定性能好。
[0020]4、复合衬套的设定能够起到很好的减振缓冲作用,对力的传递有很好的减弱作用,从而达到增强结构稳定性的效果。
[0021]5、左、右后悬上支架上设有的腰型孔保证了合理的工艺性。
[0022]6、本技术的前、后悬总成采用了能够大幅冲击以及减弱振动的减震器等组件,将中卡驾驶室悬置由原来的半浮悬置改进为四点全浮,其隔振效果好,提升了驾驶室的隔振率,改善了驾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3]图 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前悬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后悬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号:1、前悬总成;2、左后悬下支架总成;3、左后悬上支架总成;4、右后悬下支架总成; 5、右后悬上支架总成;6、左翻转臂;7、左翻转臂安装支架立板;8、左前悬减震器;9、左前悬减震器安装支架;10、前悬稳定杆;11、右前悬减震器安装支架;12、右前悬减震器;13、右翻转臂安装支架立板; 14、左翻转臂安装支架;15、右翻转臂;16、右翻转臂安装支架;17、左后悬下支架;18、左后悬减震器;19、左锁体连接板;20、左后悬锁体;21、右后悬锁体;22、右后悬下支架; 23、右后悬减震器;24、右锁体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
[0030]如图1所示的一种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全浮悬架,包括前悬总成1、后悬总成,后悬总成包括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2、4以及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3、5。
[0031]如图2所示的前悬总成包括左翻转臂6、右翻转臂15、左前悬减震器8、右前悬减震器12、横向稳定杆10,其中左、右前悬上支架集成在车身纵梁上,左翻转臂6、左前悬减震器8与右翻转臂15、右前悬减震器12依次从外向内连接在横向稳定杆10的两端,左、右翻转臂6、15的前端与横向稳定杆10铰接,左、右前悬减震器8、12的上端与横向稳定杆10铰接,左、右翻转臂6、15安装支架的后端分别与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14、16铰接,其中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14、16呈“U”型,且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14、16与左、右翻转臂6、15的连接处设有复合衬套,在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14、16的外侧分别连接有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立板7、13,左、右前悬减震器8、12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左、右前悬减震器安装支架9、11,左、右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全浮悬架,包括前悬总成、后悬总成,其特征在于:前悬总成:包括左翻转臂、右翻转臂、左前悬减震器、右前悬减震器、横向稳定杆、左前悬上支架、右前悬上支架,其中左翻转臂、左前悬减震器与右翻转臂、右前悬减震器依次从外向内连接在横向稳定杆的两端,与横向稳定杆连接的分别为左、右翻转臂的前端以及左、右前悬减震器的上端,左、右翻转臂的后端分别与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铰接,在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的外侧分别连接有左、右翻转臂安装支架立板,左、右前悬减震器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左、右前悬减震器安装支架;后悬总成:包括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以及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左、右后悬下支架分别位于车架两侧,左后悬下支架总成包括左后悬下支架、左后悬减震器、左后悬锁体、左锁体连接板,右后悬下支架总成包括右后悬下支架、右后悬减震器、右后悬锁体、右锁体连接板,其中左、右后悬下支架的上端分别与左、右锁体连接板的一端铰接,而左、右锁体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左、右后悬减震器的上端铰接,左、右减震器的下端分别与左、右后悬下支架的下端铰接,左后悬下支架、左锁体连接板、左后悬减震器连接构成三角形的三节臂结构,右后悬下支架、右锁体连接板、右后悬减震器连接构成三角形的三节臂结构,在左、右锁体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左、右后悬锁体,所述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分别设与左、右后悬下支架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庸夏国锋文世红陈振卢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专用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