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29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0
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包括第一升降件、第二升降件,第一升降件与第二升降件扣合连接;第一升降件包括两气囊与气泵,气囊相对地设置于第一升降件远离第二升降件的一端,气泵设置于第一升降件内部,气泵与气囊连接;气泵为气囊持续充气或抽取气囊内的空气。第一升降件可远离或靠近第二升降件,令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可升起或降下,以阻挡机动车进入人行道上,同时提示行人前方为人行横道,道路上两相邻的智能管控的升降柱之间的气囊,遮挡两相邻的智能管控的升降柱之间的空隙,气泵持续地为气囊持续充气,从而提示行人避免直接越过升降柱,防止行人越过升降柱被路过的车辆撞倒,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路的安全性。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

技术介绍

[0002]升降柱,又称升降地柱,升降路桩,防冲撞路桩,液压升降柱,隔离桩等。升降柱的应用对于城市的通道管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车辆的行进方向、路线,同时对各出入口的通行也起到了管理与管制作用,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成本,保障了社会公共安全的稳定性。
[0003]路人在等待红路灯时,路人会越过升降柱靠近斑马线站立,容易被路过车辆碰撞到,安全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目前的路人在等待红路灯时,会越过升降柱站在靠近斑马线站立,容易被路过车辆碰撞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其包括第一升降件、第二升降件,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二升降件扣合连接;所述第一升降件包括两气囊与气泵,所述气囊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远离所述第二升降件的一端,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内部,所述气泵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气泵为所述气囊持续充气或抽取所述气囊内的空气。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件远离所述第二升降件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气泵上设置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第一升降件外,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伸缩管内。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二升降件的开口相对且相互卡持。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件包括齿条,所述第二升降件包括齿轮、螺杆,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螺杆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螺杆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齿条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相背的两端。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件进一步包括固定件,所述齿轮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智能管控的升降柱进一步包括预埋筒,所述第二升降件设置于所述预埋筒内,所述第一升降件长度小于所述预埋筒内部长度。
[0012]优选地,所述智能管控的升降柱进一步包括法兰盘,所述法兰盘设置于预埋筒开口处,且所述法兰盘与预埋筒的开口持平。
[0013]优选地,所述智能管控的升降柱进一步包括所述控制系统,所述预埋筒进一步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螺杆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螺杆转动。
[0014]优选地,所述预埋筒包括出水口,所述第二升降件包括开口与出水管,所述出水管
与所述开口连通,且所述出水管穿透所述出水口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具有以下优点:
[0016]1、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第一升降件可远离或靠近第二升降件,令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可升起或降下,以阻挡机动车进入人行道上,同时提示行人前方为人行横道,另外,通过在第一升降柱上设置气囊,在气泵的充气下,气囊膨胀变大,在升降柱的两侧外挂持,当前处于绿灯时,气泵将气囊内的空气抽取,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处于收缩的状态,当前为红灯时,气泵充气,气囊处于膨胀的状态,道路上两相邻的智能管控的升降柱之间的气囊,遮挡两相邻的智能管控的升降柱之间的空隙,气泵持续地为气囊持续充气,从而提示行人避免直接越过升降柱,防止行人越过升降柱被路过的车辆撞倒,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0017]2、伸缩管可伸出通孔或从通孔处缩回第一升降件内,气囊的开口与伸缩管连接,气泵泵出气体将气囊充满,或抽取气囊的气体,气囊膨胀,可将智能管控的升降柱之间的空间遮挡,提示行人避免直接越过智能管控的升降柱,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气囊可收纳于伸缩管内,当第一升降件降下,可避免气囊被卡在外部,防止气囊被扯坏,对气囊达到保护的作用。
[0018]3、第一升降件与第二升降件开口相对,两者的开口相互卡持,可避免第一升降件从第二升降件脱落,保持两者连接的关系,防止第一升降件升起高度过高导致脱离第二升降件,提高智能管控的升降柱的使用稳定性。
[0019]4、齿条与齿轮啮合,螺杆与齿轮啮合,螺杆转动驱动齿轮转动,使齿条运动,齿条与第一升降件连接,齿条的运动,使第一升降件升起或降下,通过控制螺杆可控制第一升降件的升降,简化设计。
[0020]5、支撑件在第一升降件内部分隔出一个容置空间,气泵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使气囊、气泵处于一个独立的空间,避免气囊被齿条上的齿刮破,提高气囊使用的寿命。
[0021]6、固定件将齿轮固定,螺杆连接固定件,避免螺杆在第二升降件内部晃动与齿轮掉落,使螺杆、齿轮的传动带动齿条沿第二升降件方向上移动,避免齿轮与齿条、螺杆与齿轮之间脱离,保持智能管控的升降柱稳定性。
[0022]7、法兰盘扣合于预埋筒开口处,在第一升降件降下后,第一升降件与法兰盘持平,法兰盘可避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突出地面,可以防止智能管控的升降柱绊倒行人或者影响车辆行驶,提高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0023]8、出水管穿透预埋筒与第二升降件,将内部的水排向智能管控的升降柱的外部,避免内部被水长时间覆盖,防止内部机构被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的侧面剖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管控的使用状态图一;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管控的使用状态图二;
[0028]图4是图1的P处放大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智能管控的升降柱;11、第一升降件;12、第二升降件;13、预埋筒;14、法兰盘;15、控制系统;
[0031]111、气囊;112、气泵;1121、伸缩管;113、通孔;114、齿条;115、支撑件;
[0032]121、齿轮;122、螺杆;123、固定件;124、开口;125、出水管;
[0033]131、电机;13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6]升降柱,又称升降地柱,升降路桩,防冲撞路桩,液压升降柱,隔离桩等。升降柱的应用对于城市的通道管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升降件、第二升降件,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二升降件扣合连接;所述第一升降件包括两气囊与气泵,所述气囊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远离所述第二升降件的一端,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内部,所述气泵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气泵为所述气囊持续充气或抽取所述气囊内的空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件远离所述第二升降件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气泵上设置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第一升降件外,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伸缩管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二升降件的开口相对且相互卡持。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件包括齿条,所述第二升降件包括齿轮、螺杆,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螺杆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螺杆驱动所述齿轮转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管控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所述气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万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思科瑞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