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k锰锌铁氧体磁粉磁芯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7926 阅读:4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18k锰锌铁氧体磁粉磁芯的制造方法,包括配料、溶解、沉淀、预烧、粉碎、成型和烧成,将铁皮、电解锰、锌锭按摩尔百分比为Fe↓[2]O↓[3]51.8~53%、MnO25~27%和ZnO20~22%的配料比例配料,依次放入稀硫酸中溶解获得工作液,将工作液注入到碳酸氢氨溶液和氨水溶液组成的沉淀剂中进行沉淀,将沉淀物烘干并轧成片预烧,再将预烧料放入球磨机中研磨混合,并加入添加剂进行喷雾造粒,然后经压制成型后烧成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合理选料配料,并添加V↓[2]O↓[5]、Bi↓[2]O↓[3]、CaCO↓[3]改善材料频率特性、损耗特性,调整烧成工艺,制备了磁导率达18K,居里温度达120℃,使用频率达100KHz的锰锌铁氧体磁粉磁芯材料,满足了通讯、通信、数字、网络技术中所用电感器件具有高磁导率、高频特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磁性材料

技术介绍
高磁导率铁氧体磁粉、磁芯是实现程控通讯、数字技术、网络通讯彩电等电子设备中用作电感器、滤波器、脉冲变压器等产品使其小型化、轻量化必不可少的电子材料。不断提高磁性材料中的初始磁导率值这一目标,一直是从事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厂商的追求。我国用传统的氧化物法研制高磁导率材料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到目前用氧化物法生产的高磁导率材料只能达到10000左右,且材料的性能指标,如损耗、频率特性、居里温度等都不尽人意。而在我国用共沉工艺研制.生产高磁导率材料也有二十年左右的历史,其磁导率已达到12000~15000的水平。随着通讯通信、数字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国内外用户对高磁导率材料与相应的磁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使用共沉工艺研制生产高磁导率材料让磁导率再上一个台阶使其磁导率达到18000(即18K),还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简单易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配料、溶解、沉淀、预烧、粉碎、成型和烧成,其特征在于将铁皮、电解锰、锌锭按摩尔百分比为Fe2O35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8k锰锌铁氧体磁粉磁芯的制造方法,包括配料、溶解、沉淀、预烧、粉碎、成型和烧成,其特征在于将铁皮、电解锰、锌锭按摩尔百分比为Fe↓[2]O↓[3]51.8~53%、MnO25~27%和ZnO20~22%的配料比例进行配料,将铁皮、锌锭、电解锰依次放入稀硫酸中溶解获得工作液,将工作液注入到碳酸氢氨溶液和氨水溶液组成的沉淀剂中进行沉淀,控制溶液PH值在6.8~7.2,将沉淀物依次经过甩干、漂洗、烘干,然后将烘干后的料粉轧成片在800~1000℃的温度下预烧,再将预烧料放入球磨机中研磨混合,并加入预烧料重量的0.01~0.1%V↓[2]O↓[5]、0.01~0.1%Bi↓[2]O↓[3]和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8k锰锌铁氧体磁粉磁芯的制造方法,包括配料、溶解、沉淀、预烧、粉碎、成型和烧成,其特征在于将铁皮、电解锰、锌锭按摩尔百分比为Fe2O351.8~53%、MnO 25~27%和ZnO 20~22%的配料比例进行配料,将铁皮、锌锭、电解锰依次放入稀硫酸中溶解获得工作液,将工作液注入到碳酸氢氨溶液和氨水溶液组成的沉淀剂中进行沉淀,控制溶液PH值在6.8~7.2,将沉淀物依次经过甩干、漂洗、烘干,然后将烘干后的料粉轧成片在800~1000℃的温度下预烧,再将预烧料放入球磨机中研磨混合,并加入预烧料重量的0.01~0.1%V2O5、0.01~0.1%Bi2O3和0.01~0.1%CaCO3添加剂,将研磨混合后的料浆进行喷雾造粒,然后经压制成型后烧成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8k锰锌铁氧体磁粉磁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沉淀剂的配制关系为碳酸氢氨溶液的密度为1.4~1.42g/ml,工作液与碳酸氢氨溶液的比例为1∶1,氨水溶液的密度为0.918~0.924g/ml,工作液与氨水溶液的比例为1∶0.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8k锰锌铁氧体磁粉磁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球磨料的颗粒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法忠王孚亮董汉文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宇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