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机器人的防碰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62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走机器人的防碰撞结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设置在机器人底部,还包括防撞机构、触发装置、卡接机构以及缓冲机构,防撞机构位于所述底盘一端外侧,触发装置位于所述底盘两侧与防撞机构两端连接处,卡接机构对应防撞机构位于所述底盘一端底部且位于防撞机构与所述底盘之间,缓冲机构对应防撞机构位于所述底盘一端上部且位于防撞机构与所述底盘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防撞机构,防撞性能好,设有触发装置,可在防撞机构产生碰撞时触发碰撞传感器,设有卡接机构,可对防撞机构进行快速拆装,装配稳定,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防撞性能,设有缓冲机构,可对防撞机构进行缓冲,防止碰撞时防撞机构出现损坏,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机器人的防碰撞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行走机器人的防碰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行走机器人通过加入能够带动机器人进行行走的驱动机构,能够使机器人进行移动,从而使机器人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而行走机器人在工作时,有可能与障碍物发生磕碰,长时间磕碰撞击后,容易导致机器人内部部件发生松动损坏,而机器人本体的抗撞击性能较差,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
[0003]申请号为:201921918073.3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耐撞击的机器人装置。本技术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外部一侧安装有防撞机构,所述机器人本体外部一侧安装有弧形防撞梁,所述弧形防撞梁和机器人本体之间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端与弧形防撞梁底端之间通过缓冲筒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筒底端套接有金属弹性杆,所述缓冲筒内部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机器人的防碰撞结构,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设置在机器人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机构、触发装置、卡接机构以及缓冲机构,防撞机构位于所述底盘(1)一端外侧,触发装置位于所述底盘(1)两侧与防撞机构两端连接处,卡接机构对应防撞机构位于所述底盘(1)一端底部且位于防撞机构与所述底盘(1)之间,缓冲机构对应防撞机构位于所述底盘(1)一端上部且位于防撞机构与所述底盘(1)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机器人的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撞机构包括防撞梁(2)、安装块(3)以及插接槽(4),所述防撞梁(2)设置在所述底盘(1)一端外侧且通过卡接机构与所述底盘(1)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块(3)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安装块(3)间隔设置在所述防撞梁(2)上方且与所述防撞梁(2)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槽(4)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插接槽(4)对应卡接机构设置在所述防撞梁(2)底部,所述防撞梁(2)通过所述插接槽(4)与卡接机构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机器人的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基座(5)、触发机构以及限位机构,所述触发基座(5)有两个,两个所述触发基座(5)分别对应防撞梁(2)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底盘(1)上部两侧且与所述底盘(1)固定连接,触发机构有两个,两个触发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触发基座(5)上端一侧,限位机构有两个,两个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触发基座(5)上端另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走机器人的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触发机构包括触发转轴(6)、触发曲柄(7)以及触发弹簧(8),所述触发转轴(6)设置在所述触发基座(5)上端一侧且与所述触发基座(5)转动连接,所述触发曲柄(7)设置在所述触发转轴(6)上部外侧,所述触发转轴(6)的上部贯穿所述触发曲柄(7)的中部且与所述触发曲柄(7)固定连接,所述触发弹簧(8)设置在所述触发转轴(6)中部且环设在所述触发转轴(6)的外侧,所述触发弹簧(8)的两端分别贯穿设置在对应的防撞梁(2)的侧壁以及所述触发曲柄(7)靠近防撞梁(2)的一端,所述触发弹簧(8)位于所述触发基座(5)与所述触发曲柄(7)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走机器人的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支柱(9)以及限位支撑板(10),所述限位支柱(9)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支柱(9)对应所述触发曲柄(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邵俊峰张天资
申请(专利权)人:莱陆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