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DCB覆铜陶瓷基板冷热冲击可靠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6640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提高DCB覆铜陶瓷基板冷热冲击可靠性的方法,在DCB覆铜陶瓷基板的制备过程中,增加菲林设计间距并提高腐蚀线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改善DCB覆铜陶瓷基板的制备工艺,例如通过增加DCB菲林设计间距并提高腐蚀线速,从而减少DCB产品蚀刻工序的蚀刻因子,最终实现提高半导体制冷器、LED、功率半导体等DCB产品的冷热冲击可靠性能,提高客户对于产品日益严格的使用要求及使用环境。对于产品日益严格的使用要求及使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DCB覆铜陶瓷基板冷热冲击可靠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DCB基板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DCB覆铜陶瓷基板的冷热冲击可靠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评价DCB覆铜陶瓷基板的时候有一项性能指标:热温度循环,也可以称作冷热冲击性能。行业内一般的测试条件是:温度热冲击条件:-55℃~+150℃,1cycle 15min转换时间<6min。根据陶瓷搭配的不同,相关的指标也不一样,目前行业内0.30mm Cu/0.38mm Al2O3/0.30mm Cu,without dimple为45cycle;0.30mm Cu/0.635mm Al2O3/0.30mm Cu,without dimple为60cycle;0.30mm Cu/0.635mm AlN/0.30mm Cu,without dimple是35cycle。
[0003]对于使用环境越来越苛刻的DCB产品来讲,承受冷热冲击的能力越强也就意味着其应用场合也就会越广泛。目前行业内提高冷热冲击的做法是选择不同厂家的陶瓷,不同厂家由于其陶瓷配方及烧结工艺不一样,其性能存在会存在差别,但是由于客户限制,会有陶瓷供应商加以限制,使得在选择陶瓷厂家上受限,DCB制造厂家只能改善其自身工艺以提高冷热冲击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DCB覆铜陶瓷基板冷热冲击可靠性的方法,在DCB覆铜陶瓷基板的制备过程中,在曝光工序中增加菲林设计间距,并在蚀刻工序中提高腐蚀线速。
[0005]进一步地,菲林设计间距提高至0.43mm,腐蚀线速提高到0.8250m/min。
[0006]进一步地,所述DCB覆铜陶瓷基板的图形面铜厚为0.3
±
0.02mm,顶部间距为0.7mm,底部间距应满足0.5
±
0.1mm,蚀刻因子为2~3。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部间距为0.426mm,蚀刻因子为2.19。
[0008]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本申请通过改善DCB覆铜陶瓷基板的制备工艺,例如通过增加DCB菲林设计间距并提高腐蚀线速,从而减少DCB产品的蚀刻因子,最终实现提高半导体制冷器、LED、功率半导体等DCB产品的冷热冲击可靠性能,提高客户对于产品日益严格的使用要求及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蚀刻因子F的计算公式中的参数解释示意图;
[0011]图2为经过冷热循环测试后的DCB覆铜陶瓷基板的超声波扫描照片;
[0012]图3中的A为一对比例中DCB覆铜陶瓷基板经过冷热冲击可靠性测试后的底部间距照片;B为对比例中DCB覆铜陶瓷基板经过冷热冲击可靠性测试后的顶部间距照片;
[0013]图4中的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DCB覆铜陶瓷基板经过冷热冲击可靠性测试后的底
部间距照片;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DCB覆铜陶瓷基板经过冷热冲击可靠性测试后的顶部间距照片;
[0014]图5A

图5E为分别采用大蚀刻因子和小蚀刻因子的蚀刻工艺蚀刻的DCB覆铜陶瓷基板经过冷热冲击可靠性测试的结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6]如图1所示,蚀刻因子F的计算公式为:F=t/A=2
×
铜厚/(顶部间距

底部间距)。
[0017]目前企业内控要求F>2。
[0018]一、对比例
[0019]现有技术中,DCB的覆铜陶瓷基板的基本工艺为:原材料清洗——氧化——烧结——前处理——贴膜——曝光(菲林)——显影——蚀刻(腐蚀)——后处理——切割——检验——包装。
[0020]其中,对于原材料清洗、氧化、烧结、前处理、贴膜、显影、后处理、切割、检验和包装的具体步骤及其参数,采用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即可;
[0021]对于设计菲林间距,现有技术中一般为0.34mm;对于腐蚀线速,现有技术中一般为0.7316m/min;
[0022]产品图形面铜厚为0.3
±
0.02mm,顶部间距为0.648mm,底部间距为0.470mm,且尺寸间距(底部)要求0.5
±
0.1mm;
[0023]实际测量蚀刻因子F=0.3*2/(0.648

0.470)=3.37。
[0024]鉴于公司内控F>2,结合铜厚及蚀刻线速,现有技术中的实际蚀刻因子一般为3~5。
[0025]二、实施例
[0026]本申请在制备DCB覆铜陶瓷基板过程中,采用优化后的曝光和蚀刻工艺,具体如下:
[0027]步骤1:在曝光工序,设计菲林间距提高为0.43mm;
[0028]步骤2:在蚀刻工序,腐蚀线速提高到0.8250m/min;
[0029]注:其他工序(例如原材料清洗、氧化、烧结、前处理、贴膜、显影、后处理、切割、检验和包装)的具体步骤及其参数与上述对比例保持一致。
[0030]其中,产品图形面铜厚为0.3
±
0.02mm,顶部间距为0.7mm,底部间距为0.426mm,且底部间距满足0.5
±
0.1mm;
[0031]实际测量蚀刻因子减小0.3*2/(0.7

0.426)=2.19。
[0032]优选地,本申请中的蚀刻因子为2~3。
[0033]三、效果例测试冷热冲击可靠性能
[0034]1、测试仪器:高低温循环试验箱。
[0035]2、测试目的:用于测试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产品及材料经过高温、低温、或恒定试验的温度环境变化后的参数及性能。
[0036]3、冷热冲击可靠性的测试环境:其中,温度热冲击条件:-55℃~+150℃,
1cycle15min转换时间<6min。判定标准:如果DCB覆铜陶瓷基板的边缘小于2mm瓷裂及铜脱(如图2所示,超声波扫描后内方框内的瓷裂及铜脱处表现为发白),则判定失效。
[0037]4、测试结果:尺寸测试结果见图3、图4,改善前的底部间距尺寸为0.470mm(即图3中的A),尺寸间距(底部)要求0.5
±
0.1mm,优化后底部间距为0.426mm(即图4中的A),底部间距满足0.5
±
0.1mm。通过图5A

图5E可知,经冷热循环测试,改善后(蚀刻因子变小后)的60次的DCB覆铜陶瓷基板与改善前(蚀刻因子大)的45次的DCB覆铜陶瓷基板的效果相当,因此,蚀刻因子变小后的DCB覆铜陶瓷基板的冷热循环测试提高15次,提高33%。
[0038]应当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DCB覆铜陶瓷基板冷热冲击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DCB覆铜陶瓷基板的制备过程中,在曝光工序中增加菲林设计间距,并在蚀刻工序中提高腐蚀线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DCB覆铜陶瓷基板冷热冲击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菲林设计间距提高至0.43mm,腐蚀线速提高到0.8250m/min。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DCB覆铜陶瓷基板冷热冲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贺贤汉马敬伟李炎陈元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富乐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