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取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608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取电车,轨道取电车于两轨道上行走,其中一轨道连接正极电压,另一轨道连接负极电压;轨道取电车包括有车架、两组行走轮组及驱动电机;每组行走轮组具有一主轴、两行走轮和两分别抵顶两行走轮的取电棒,行走轮具有内层滚轮、外层滚轮、及隔绝内层滚轮和外层滚轮的绝缘套筒,内层滚轮锁固在主轴端部,绝缘套筒套设在内层滚轮外环,外层滚轮套设在绝缘套筒外环;外层滚轮于轨道上行走,且取电棒一端抵靠在外层滚轮上取电,取电棒另一端通过电线连接至驱动电机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轨道连接电源,轨道取电车从轨道上取电,可避免使用电线通电造成电线繁杂而影响轨道取电车正常行走,使得轨道取电车的整体结构更简洁,使用更灵活。使用更灵活。使用更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取电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取电车。

技术介绍

[0002]在建材生产中,混凝土制品需要放入养护窑中进行养护,养护窑可为混凝土制品提供一定的温湿度和压力,让混凝土制品成型后结构更牢固;以往是将混凝土制品放置在小车上,工人人工推入养护窑内放置养护;但是混凝土制品非常重,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时间,生产效率低;进而就研发了一种轨道车,在养护窑内设置有轨道,轨道车在轨道上行走运送混凝土制品,运送速度快,且节省了比较多人力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这种轨道车的行走轮需要安装驱动电机来驱动轨道车在轨道上行走,驱动电机需要连接电源,一般是采用电线连接市电;当轨道车行走时会拉动电线随之移动,当行走距离长时,电线的长度需要很长,即电线的长度必须大于轨道车行走距离,不然轨道车会受电线限制而无法行走;当行走距离短时,过长的电线就堆积在一起,杂乱无章;而且当轨道车来回移动时,电线往返拉动容易缠绕在一起,不方便打理,影响轨道车正常行走;且电线的连接使得轨道车的整体结构繁杂,使用不灵活。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轨道车取电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取电车,通过轨道连接电源,轨道取电车从轨道上取电,可避免使用电线通电造成电线繁杂而影响轨道取电车正常行走,使得轨道取电车的整体结构更简洁,使用更灵活。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轨道取电车,所述轨道取电车于两轨道上行走,其中一轨道连接正极电压,另一轨道连接负极电压;所述轨道取电车包括有车架、设置于车架下方两端的两组行走轮组及驱动至少一组行走轮组行走的驱动电机;每组所述行走轮组具有一枢接于车架上的主轴、两位于主轴两端的行走轮和两分别抵顶两行走轮的取电棒,所述行走轮具有内层滚轮、外层滚轮、及隔绝内层滚轮和外层滚轮的绝缘套筒,所述内层滚轮锁固在主轴端部,所述绝缘套筒套设在内层滚轮外环,所述外层滚轮套设在绝缘套筒外环;所述外层滚轮于轨道上行走,且所述取电棒一端抵靠在外层滚轮上取电,取电棒另一端通过电线连接至驱动电机上,驱动电机驱动主轴转动进而带动行走轮于轨道上行走。
[0007]所述内层滚轮具有套设于主轴端部的第一圆筒和设置于第一圆筒外环一端的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所述绝缘套筒具有套设于第一圆筒外环的第一环部、套设在第一圆环外环的第二环部、及连接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且贴靠在第一圆环一侧的第三环部,所述第三环部对应第一螺孔设置有第三螺孔;所述外层滚轮具有套设于绝缘套筒外的第二圆筒和设置于第二圆筒内环一端且贴靠在第三环部另一侧的第二圆环,
所述第二圆环对应第三螺孔设置有第二螺孔;螺栓锁设于第一螺孔、第三螺孔和第二螺孔内将内层滚轮、外层滚轮和绝缘套筒锁固在一起。
[0008]所述螺栓在位于第一螺孔内或位于第二螺孔内的部位套置有绝缘垫环。
[0009]所述车架两侧设置有支撑取电棒的支撑套筒座,所述支撑套筒座一端设置有供取电棒进出的开口,另一端设置有供电线穿出的通孔;所述支撑套筒座的内环设有一绝缘圆环,所述绝缘圆环内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取电棒连接电线一端设置有一抵顶弹簧的绝缘推块;所述支撑套筒座和绝缘圆环的侧壁皆设置有一限位孔,一限位螺栓穿过限位孔锁接于取电棒上。
[0010]所述限位螺栓与限位孔接触位置套设有绝缘环。
[0011]所述正极电压和负极电压为36V电压。
[0012]所述绝缘套筒的第一环部凸出内层滚轮和外层滚轮的内端面;所述绝缘套筒的第二环部凸出内层滚轮和外层滚轮的外端面。
[0013]所述轨道下方通过多个锁固结构固定于地面上方,所述锁固结构具有第一垫片、绝缘垫片、第二垫片和锁固螺栓,所述第一垫片横设于轨道下方,且设置有两位于轨道两侧的第一锁孔;所述绝缘垫片位于第一垫片下方,且设置有两与第一锁孔对应的第三锁孔;所述第二垫片位于绝缘垫片下方且支撑于地面上,所述第二垫片设置有两与第二锁孔对应的第二锁孔,所述锁固螺栓锁接于第一锁孔、第三锁孔和第二锁孔并将轨道架空于地面上。
[0014]所述车架具有车框架和支撑台,所述主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枢接于车框架上;所述车框架的中部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上设置有两抵顶支撑台下方的升降油缸,两所述升降油缸连接一电机,所述电机和其中一组行走轮组的两取电棒连接。
[0015]所述平板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抵顶支撑台下方的辅助支撑伸缩杆。
[001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轨道取电车在轨道上取电时,首先,两轨道分别接通正极电压、负极电压,每组行走轮组和驱动电机连接形成一个电路回路为驱动电机供电,驱动电机驱动主轴转动带动行走轮在轨道上滚动行走,可以完成轨道取电车行走目的;具体说明,正极电压的轨道和其上方的行走轮连接,该行走轮和其上的取电棒连接,该取电棒通过电线连接驱动电机;负极电压的轨道和其上方的行走轮连接,该行走轮和其上的取电棒连接,该取电棒通过电线连接驱动电机,正极电压和负极电压都连接至驱动电机形成电路回路,产生电流流动可为驱动电机供电,驱动电机驱动主轴转动带动行走轮在轨道上滚动行走,实现轨道取电车取电并被驱动行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轨道取电车在取电行走过程中并不受电线长度限制,可以随意在轨道上行走,在行走过程中也不需要整理电线,行走更顺畅;且因为取电棒和驱动电机都设置在车架上,它们两者之间的电线连接的长度是固定的,不存在电线拉扯过程,因此取电棒和驱动电机之间的电线连接不影响轨道取电车的正常行走;本专利技术通过轨道连接电源,轨道取电车从轨道上取电,可避免使用电线通电造成电线繁杂而影响轨道取电车正常行走,使得轨道取电车的整体结构更简洁,使用更灵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轨道取电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轨道取电车的侧视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轨道取电车隐藏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轨道取电车1
ꢀꢀꢀ
轨道2
[0024]车架11
ꢀꢀꢀꢀꢀꢀꢀꢀ
行走轮组12
[0025]驱动电机13
ꢀꢀꢀꢀ
主轴121
[0026]行走轮122
ꢀꢀꢀꢀꢀ
取电棒123
[0027]内层滚轮3
ꢀꢀꢀꢀꢀ
外层滚轮4
[0028]绝缘套筒5
ꢀꢀꢀꢀꢀ
电线124
[0029]第一圆筒31
ꢀꢀꢀꢀ
第一圆环32
[0030]第一螺孔33
ꢀꢀꢀꢀ
第一环部51
[0031]第二环部52
ꢀꢀꢀꢀ
第三环部53
[0032]第三螺孔54
ꢀꢀꢀꢀ
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取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取电车于两轨道上行走,其中一轨道连接正极电压,另一轨道连接负极电压;所述轨道取电车包括有车架、设置于车架下方两端的两组行走轮组及驱动至少一组行走轮组行走的驱动电机;每组所述行走轮组具有一枢接于车架上的主轴、两位于主轴两端的行走轮和两分别抵顶两行走轮的取电棒,所述行走轮具有内层滚轮、外层滚轮、及隔绝内层滚轮和外层滚轮的绝缘套筒,所述内层滚轮锁固在主轴端部,所述绝缘套筒套设在内层滚轮外环,所述外层滚轮套设在绝缘套筒外环;所述外层滚轮于轨道上行走,且所述取电棒一端抵靠在外层滚轮上取电,取电棒另一端通过电线连接至驱动电机上,驱动电机驱动主轴转动进而带动行走轮于轨道上行走。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取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滚轮具有套设于主轴端部的第一圆筒和设置于第一圆筒外环一端的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所述绝缘套筒具有套设于第一圆筒外环的第一环部、套设在第一圆环外环的第二环部、及连接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且贴靠在第一圆环一侧的第三环部,所述第三环部对应第一螺孔设置有第三螺孔;所述外层滚轮具有套设于绝缘套筒外的第二圆筒和设置于第二圆筒内环一端且贴靠在第三环部另一侧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对应第三螺孔设置有第二螺孔;螺栓锁设于第一螺孔、第三螺孔和第二螺孔内将内层滚轮、外层滚轮和绝缘套筒锁固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轨道取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在位于第一螺孔内或位于第二螺孔内的部位套置有绝缘垫环。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取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两侧设置有支撑取电棒的支撑套筒座,所述支撑套筒座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怀焜庞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