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172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结构及汽车,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前纵梁,还包括横板(6),所述横板(6)的表面上固定两个容纳空间(4),所述容纳空间(4)沿着所述横板(6)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容纳空间(4)的内壁与所述前纵梁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前纵梁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横板上间隔布置的两个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内壁与前纵梁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固定连接,增加了与前纵梁的连接的面积,提高了与前纵梁连接的牢固度,进而提高了车架整体的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结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车架前横梁用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最大程度上降低汽车内外人或物体的伤害。现有技术中,车架前横梁为采用单层板围成的腔体结构,并仅与前纵梁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面连接,两者相连接的面积过小,使得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现有结构的车架前横梁与前纵梁连接的牢固度不足,进而造成车架的整体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针对目前的防撞横梁与前纵梁连接的牢固度不足,提供一种防撞结构,目的之二提供了具有该防撞结构的车体。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撞结构,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前纵梁,还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侧面上固定两个容纳空间,两个所述容纳空间沿着所述横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与所述前纵梁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前纵梁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间隔布置从而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翼板与前纵梁的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翼板与前纵梁的第二侧面固定连接。增加了与前纵梁的连接面积,提高了与前纵梁的牢固度,进而增加了车架的整体强度。
[0006]进一步,所述横板包括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所述第一腹板与第二腹板相叠放且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翼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腹板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翼板分别与所述第二腹板的两端连接。增加了整体的强度。
[0007]进一步,所述前纵梁的前端面的正前方设有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翼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翼板连接。当发生碰撞时,吸能盒可吸收部分能量,防止前纵梁的变形过大。
[0008]进一步,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一端与第一翼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翼板连接。加强了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连接的强度。
[0009]进一步,所述加强件的顶面与所述前纵梁相连接。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吸能盒、加强件、横板和前纵梁围成了腔体结构,增加了整体的强度进一步,所述第一翼板与前纵梁焊接,所述第二翼板与前纵梁焊接。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腹板的厚度为0.5mm

0.6mm,所述第二腹板的厚度为0.5mm

0.6mm。相比于现有技术,实现了轻量化,降低了成本。
[0011]一种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上述防撞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采用在横板上间隔布置的两个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内壁与前纵梁的
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固定连接,增加了与前纵梁的连接的面积,提高了与前纵梁连接的牢固度,进而提高了车架整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爆炸图,其中只包含内板和外板。
[0018]图中标记:1

内板,2

外板,11

第一翼板,12

第一腹板,21

第二翼板,22

第二腹板,3

加强件,4

容纳空间,5

吸能盒,6

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
[0020]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撞结构,如图1和2所示,包括内板1、外板2和前纵梁(图中未示出),前纵梁位于车架的前端,数量为两个,间隔布置。内板1和外板2均构造为U型,内板1包括两个第一翼板11和第一腹板12,第一翼板11分别与第一腹板12的两端连接,外板2包括两个第二翼板21和第二腹板22,第二翼板21分别与第二腹板22的两端连接。第一腹板12汽车横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腹板22。
[0021]第一翼板11和第二翼板21组成了容纳空间4,使得前纵梁的前端面位于容纳空间4内部,具体的:两个第一翼板11与前纵梁的内侧面(第一侧面)分别连接,两个第二翼板21与前纵梁的外侧面(第二侧面)分别连接。此处的内侧面是指两个前纵梁相对的侧面。外侧面为两个前纵梁相背的侧面,内侧面和外侧面不连接。
[0022]第一腹板12与第二腹板22相叠放且固定连接组成横板6,本实施例为焊接,也可以为螺纹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的防撞结构与前纵梁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焊接,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加了与前纵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与前纵梁连接的牢固度,从而整体上增加了车架的强度和稳定性。
[0024]本实施例中,在前纵梁的前端的正前方设置吸能盒5,吸能盒5通过螺钉和螺孔的配合与第一翼板11和第二翼板21均连接,当汽车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时,吸能盒5可以吸收一定的能量,可减小前纵梁由于撞击带来的形变。
[0025]容纳空间4内部设有加强件5,本实施例中,加强件5构造为板状,加强件5的一端与第一翼板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翼板21连接,位于容纳空间4朝后的位置,加强件5的顶面与前纵梁连接,使得前纵梁、第一翼板11、第二翼板21和吸能盒5围成腔体结构,提高了防撞结构的整体的强度。
[0026]现有技术中,由于防撞横梁仅与前纵梁的内侧面连接,且为单层板组成的腔体结构,因此需要壁厚至少为2mm的钢板方可达到需要的强度,本实施例提出的防撞结构,由于增加了与前纵梁的连接面积,同时也形成了由前纵梁、第一翼板11、第二翼板21和吸能盒5
围成的腔体结构,因此只需壁厚均为0.5mm

0.6mm的内板1和外板2即可达到需要的强度,相比于现有技术,防撞结构减小壁厚,实现了轻量化,降低了成本。
[0027]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车体设有上述防撞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结构,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板(6),所述横板(6)的侧面上固定两个容纳空间(4),两个所述容纳空间(4)沿着所述横板(6)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容纳空间(4)的内壁与所述前纵梁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前纵梁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的内部,第一翼板(11)和第二翼板(21)间隔布置从而第一翼板(11)和第二翼板(21)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4),所述第一翼板(11)与前纵梁的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翼板(21)与前纵梁的第二侧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6)包括第一腹板(12)和第二腹板(22),所述第一腹板(12)与第二腹板(22)相叠放且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翼板(11)分别与所述第一腹板(12)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翼板(21)分别与所述第二腹板(22)的两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的前端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张明星邓祥伟廖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