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72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包括副架座骨架,所述副架座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和座椅骨架,所述靠背骨架的左侧杆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左侧壁设置有碰撞传感器和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所述连接架的后侧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平面且位于远离合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碰撞传感器检测到车辆事故传递到副驾座骨架上的震动,使气体发生器快速对气囊充气,并使外壳打开,从外壳和连接架之间弹出,实现对副驾驶座乘客的保护,通过气囊充气过程中使第一固定板变形挤压开关,进而使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打开,方便路过车辆发现事故车辆。故车辆。故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各个家庭外出的主要工具,在外出形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夜间行车,由于路况、自然灾害或者交通事故会引起车辆损伤,进而使车内的人受伤,如果发生事故并造成车内乘客晕倒,这时路过的其他车辆可能看不到事故发生,特别是山地夜晚行车更为明显,这就使一部分人错过最佳抢救时间。主驾驶座的对应的方向盘处有气囊,副驾驶座的置物仓的上方也有气囊,虽然可以对车辆前后碰撞造成的震动快速充气进行保护,但是侧面的碰撞或车辆急转弯而行驶出车道,使前排乘客与车门碰撞而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包括副架座骨架,所述副架座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和座椅骨架,所述靠背骨架的左侧杆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左侧壁设置有碰撞传感器和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所述连接架的后侧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平面且位于远离合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外壳的两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所述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位于下部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气体发生器,位于下部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r/>[0005]所述外壳的侧壁内部设置有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所述外壳的内侧面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的触点与第一固定板远离气囊的一侧相接触。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连接架的截面呈L形。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发光二极管位于蜂鸣器的两侧,所述外壳的侧面其位于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的外侧设置有透明壳,所述透明壳正对蜂鸣器的位置贯穿有第一通孔。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两个所述隔板均贯穿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沿圆弧线分布。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外壳的两端其位于凹槽的外侧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沿圆弧线分布。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靠背骨架和座椅骨架转动连接,所述靠背骨架的内侧通过短簧连接有背靠板,所述靠背骨架的内侧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有横架,所述横架和背靠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凹槽位于连接架左侧壁的中部,所述固定柱与两个滚轮位置对应。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与传统技术相比,该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通过碰撞传感器检测到车辆事故传递到副驾座骨架上的震动,使气体发生器快速对气囊充气,并使外壳打开,从外壳和连接架之间弹出,实现对副驾驶座乘客的保护。
[0022]2、与传统技术相比,该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通过固定柱插入两个滚轮之间实现外壳的闭合,从外壳两端的凹槽处可以手动打开,非常方便使用
[0023]3、与传统技术相比,该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通过气囊充气过程中使第一固定板变形挤压开关,进而使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打开,方便路过车辆发现事故车辆。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的正视图;
[002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的连接架和外壳打开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的连接架和外壳打开的侧视图。
[0028]图例说明:
[0029]1、副驾座骨架;2、横架;3、弹簧;4、背靠板;5、靠背骨架;6、座椅骨架;7、连接架;8、外壳;9、发光二极管;10、蜂鸣器;11、透明壳;12、开关;13、固定柱;14、气囊;15、第一固定板;16、气体发生器;17、隔板;18、凹槽;19、滚轮;20、碰撞传感器;21、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
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包括副架座骨架1,副架座骨架1包括靠背骨架5和座椅骨架6,靠背骨架5和座椅骨架6转动连接,靠背骨架5的内侧通过短簧连接有背靠板4,靠背骨架5的内侧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有横架2,横架2和背靠板4之间设置有弹簧3,用于副驾驶座的减震,靠背骨架5的左侧杆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有连接架7,连接架7的截面呈L形,连接架7的左侧壁设置有碰撞传感器20和凹槽18,凹槽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19,连接架7的后侧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外壳8,外壳8的平面且位于远离合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3,在外壳8闭合在连接架7侧面时,固定柱13插在两个滚轮19之间,外壳8的两端设置有凹槽,从凹槽处可以手动将外壳8转动打开,进而对气囊14进行更换,外壳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17,隔板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1,位于下部的第二固定板21的下表面设置有气体发生器16,用于对气囊14快速充气,在气囊14充气后可将固定柱13从两个滚轮19之间顶出,这样就可以使外壳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包括副架座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架座骨架(1)包括靠背骨架(5)和座椅骨架(6),所述靠背骨架(5)的左侧杆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有连接架(7),所述连接架(7)的左侧壁设置有碰撞传感器(20)和凹槽(18),所述凹槽(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19),所述连接架(7)的后侧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外壳(8),所述外壳(8)的平面且位于远离合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3),所述外壳(8)的两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外壳(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17),所述隔板(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1),位于下部的所述第二固定板(21)的下表面设置有气体发生器(16),位于下部的所述第二固定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5);所述外壳(8)的侧壁内部设置有蜂鸣器(10)和发光二极管(9),所述外壳(8)的内侧面设置有开关(12),所述开关(12)的触点与第一固定板(15)远离气囊(14)的一侧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7)的截面呈L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气囊接插件支架的副驾坐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5)和第二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汉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广申隆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