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928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杨梅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得乙醇提取液,所述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叶绿素、杨梅黄酮和杨梅黄酮糖苷;在乙醇提取液中加入蒸馏水和叶绿素酶后进行酶解,从而使叶绿素分解;在酶解液中加入酸性助剂进行酸化反应,使杨梅黄酮糖苷转化为杨梅黄酮;将酸性转化后的提取液旋转蒸发去除乙醇,加入蒸馏水后静置,所得的杨梅黄酮粗提物纯化,得杨梅黄酮。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叶绿素酶酶解排除叶绿素干扰,进一步联合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从而获得高纯度(纯度≥95%)的杨梅黄酮。(纯度≥95%)的杨梅黄酮。(纯度≥95%)的杨梅黄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杨梅叶中提取并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杨梅黄酮,又名杨梅素、杨梅酮、杨梅树皮素,其化学名为5,7

三羟基
‑2‑
(3,4,5

三羟基苯基)

4H
‑1‑
苯并呋喃
‑4‑
酮,分子式C15H
10
O8,分子量318.24。杨梅黄酮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杨梅黄酮具有抗氧化、降血糖、保肝护肝、抗炎、美白等多种生理功效。美国FDA已批准将杨梅黄酮应用于化妆品、食品、保健品和医药领域。
[0003]杨梅黄酮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叶中,但是杨梅黄酮在植物叶中含量较低。据文献报道,藤茶、显齿蛇葡萄、杨梅等植物叶片的含量较高,关于其分离纯化杨梅黄酮的专利已有公开。但是由于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和杨梅黄酮溶解性质相近,叶绿素严重影响杨梅黄酮的提取纯化。
[0004]专利CN200510034824公开了一种从显齿蛇葡萄茎叶中提取杨梅黄酮的方法,采用乙醇水溶液和中等极性溶液进行二次提取,并利用聚酰胺和大孔树脂进行纯化,获得纯度80%的杨梅黄酮;该技术不能完全排除叶绿素的干扰,导致制备的杨梅黄酮纯度较低。专利CN200610019693公开了一种从藤茶及其它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中提取制备杨梅素的方法,采用沸水提取杨梅黄酮,排除叶绿素的干扰,经浓缩、结晶制得高纯度杨梅黄酮;但是杨梅黄酮高温下极不稳定,导致得率严重下降,而且杨梅黄酮在热水中溶解度较低,需消耗大量的水和电能。专利CN102040576公开了一种从杨梅枝叶提取杨梅素的方法,采用酶解杨梅枝叶,所用酶为纤维素酶、β葡聚酶、苦杏仁酶、淀粉酶中的一种或多种,95%乙醇水溶液提取,然后利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纯化同时去除叶绿素,获得高纯度杨梅黄酮;但是该技术所采用的高速逆流色谱纯化效率低、成本高,只适用于实验室研究,不适用于规模化批量生产,而且大量消耗有机溶剂,污染环境。因此,亟需开发新的技术排除叶绿素对从植物叶中提取纯化杨梅黄酮的干扰。
[0005]分解叶绿素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光、酸、碱、氧、氧化剂等,但是这些方法产生的分解产物溶解性与叶绿素性质较相近,无法利用这些方法去除叶绿素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该方法针对从植物叶(特别是杨梅叶)中分离纯化杨梅黄酮易受叶绿素干扰的问题,利用叶绿素酶酶解排除叶绿素干扰,进一步联合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从而获得高纯度(纯度≥95%)的杨梅黄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提取:
[0009]将杨梅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得乙醇提取液,所述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叶绿素、杨梅黄酮和杨梅黄酮糖苷;
[0010]2)、叶绿素分解:
[0011]在步骤1)所得的乙醇提取液中加入蒸馏水和叶绿素酶,形成反应体系,所述反应体系中叶绿素酶含量50~200U/ml;
[0012]反应体系于30~60℃(优选40~60℃)酶解1~2小时,从而使叶绿素分解,得酶解液;
[0013]叶绿素分解为完全分解,获得脱植基叶绿素和叶绿醇(植醇)
[0014]3)、酸性转化:
[0015]在步骤2)所得的酶解液中加入酸性助剂,直至pH为1~3(优选为1~2),然后于室温下酸化反应1~2小时,使杨梅黄酮糖苷转化(完全转化)为杨梅黄酮,得酸性转化后的提取液;
[0016]所述酸性助剂为挥发性酸;
[0017]4)、萃取和分液:
[0018]将步骤3)所得的酸性转化后的提取液旋转蒸发去除乙醇,加入为步骤1)的杨梅叶2~5倍重量的蒸馏水,充分混合均匀后于室温下静置(静置时间约为8~12分钟),取静置所得的沉淀物干燥,获得杨梅黄酮粗提物;
[0019]即,静置使得杨梅黄酮粗提物沉于底部,叶绿醇漂于水层上部,脱植基叶绿素溶于中间水层;经分液、过滤去除叶绿醇和脱植基叶绿素后、干燥,获得杨梅黄酮粗提物;
[0020]说明:上述步骤1)~步骤3)所得物为全部进入下一步骤;
[0021]5)、纯化:
[0022]将杨梅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得杨梅黄酮(纯度≥95%)。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的改进,步骤5)的纯化为:
[0024]按照2.0~5.0mg/mL的料液比,将杨梅黄酮粗提物溶于30%乙醇水溶液中,先过滤(防止有叶片残渣残留,保护吸附柱),所得滤液用填充了大孔树脂的吸附柱进行吸附,然后以40%的乙醇水溶液洗脱2个柱体积,弃去洗脱液,续用60%的乙醇水溶液洗脱2个柱体积收集洗脱液,旋转蒸发去除乙醇后,形成析出物,将此析出物干燥(50℃),得杨梅黄酮(纯度≥95%)。
[0025]即,旋转蒸发去除乙醇后,由于杨梅黄酮不溶于水,因此被析出;过滤,收集沉淀(析出物),干燥,得杨梅黄酮(纯度≥95%)。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27]所述步骤3)中的挥发性酸为盐酸、甲酸。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29]所述步骤5)中的大孔树脂为D101型、AB

8型或HPD500型大孔树脂。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31]步骤5)中的过滤为过500目滤网。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33]所述步骤1)为:将杨梅叶粉碎至50~200目,按照1:5~10的重量比,在杨梅叶粉碎物中加入乙醇浸提后过滤,浸提温度为室温,浸提次数为2次,过滤滤网500目,每次浸提1小
时,提取液合并后得乙醇提取液。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步骤2)中,蒸馏水主要是为了后续步骤4)中旋转蒸发酸性转化后的提取液完全去除乙醇后析出的溶质不会结块。一般而言,每1kg杨梅叶粉配用0.25
±
0.05kg蒸馏水。
[0035]叶绿素酶是存在于叶绿体中的一种酯酶,能将叶绿素水解成为羧酸的脱植基叶绿素和高级一价醇叶绿醇。叶绿素经叶绿素酶分解产生的脱植基叶绿素和叶绿醇的溶解性质与叶绿素差异极大,脱植基叶绿素亲水性强,可经水萃取去除,而叶绿醇脂溶性极强,不溶于水,常温下为液态,密度低于水,可利用水分液去除。
[0036]即,常温下,叶绿素和叶绿醇的物理状态不同,叶绿素为固态,叶绿醇为液态(密度小于水);杨梅黄酮常温下是固态。三者均难溶于水,若叶绿素和杨梅黄酮分散于水中,静置后均下沉于底层;而叶绿醇和杨梅黄酮分散于水中,静置后叶绿醇漂于水层上,杨梅黄酮下沉于底层,达到分离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将杨梅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得乙醇提取液,所述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叶绿素、杨梅黄酮和杨梅黄酮糖苷;2)、叶绿素分解:在乙醇提取液中加入蒸馏水和叶绿素酶,形成反应体系,所述反应体系中叶绿素酶含量50~200U/ml;反应体系于30~60℃酶解1~2小时,从而使叶绿素分解,得酶解液;3)、酸性转化:在步骤2)所得的全部的酶解液中加入酸性助剂,直至pH为1~3,然后于室温下酸化反应1~2小时,使杨梅黄酮糖苷转化为杨梅黄酮,得酸性转化后的提取液;所述酸性助剂为挥发性酸;4)、萃取和分液:将步骤3)所得的全部的酸性转化后的提取液旋转蒸发去除乙醇,加入为步骤1)的杨梅叶2~5倍重量的蒸馏水,充分混合均匀后于室温下静置,取静置所得的沉淀物干燥,获得杨梅黄酮粗提物;5)、纯化:将杨梅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得杨梅黄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杨梅叶中纯化杨梅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纯化为:按照2.0~5.0mg/mL的料液比,将杨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波叶兴乾陈士国程焕陈健乐王艺徐新雷钱子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