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丝杆式可调矩永磁同步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71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8
本技术公开一种双向丝杆式可调矩永磁同步联轴器,涉及永磁同步联轴器技术领域,包括输入轴法兰、左内永磁体、右内永磁体和对称间距调节机构。对称间距调节机构中的双向丝杆套筒旋转过程中,由旋向相反的左丝杆螺母与右丝杆螺母作用,可以同时同步调节左内永磁体与右内永磁体靠近或远离相同长度的距离,能够实现同步调节,操作方便且精确度较高,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平衡掉轴向受力,仅使得径向受力,并能够在输出端负载端检测到的信号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对限制扭矩的控制,在稳定情况下仍可以保持间距调节的动态稳态;丝杆螺母驱动输出轴相对于法兰螺母轴向移动,并留有一定间隙,输出轴浮动式结构,具有更好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永磁同步联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丝杆式可调矩永磁同步联轴器


技术介绍

1、联轴器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械上,其用于联接两根轴,在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过程中一同回转,从而将运动和动力从电机传递到负载上。传统的联轴器主要分为机械式联轴器和液力式联轴器。机械式联轴器主要是通过主动轴与从动轴进行接触联结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在制造装配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液力式联轴器的可调节速度范围较小,高速转差约为5%-10%,且精度较低,响应较差,无法在扭矩传递时进行精确的控制。永磁同步联轴器无需机械连接,便可以实现对扭矩的传递,和传统的联轴器相比,不仅便于安装,而且在进行扭矩传递时,能够更好地控制传递的扭矩大小。

2、目前,永磁同步联轴器产品已经愈发成熟,市面上存在着多种永磁同步联轴器产品,永磁同步联轴器与传统联轴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限矩作用,达到额定扭矩后同步联轴器主动端和从动端保持最大转差,从动端保持静止,主动端随电机旋转,从而使电机不会堵转,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2.维护工作量小,维护成本低;3.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无机械振动传递,不会引起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丝杆式可调矩永磁同步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法兰、左转子背板、右转子背板、左外永磁体、右外永磁体、左内永磁体、右内永磁体、转子套筒、输出轴、对称间距调节机构和轴端法兰螺母;所述输入轴法兰用于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轴端法兰螺母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所述轴端法兰螺母用于与负载相连接;所述左转子背板与所述输入轴法兰相连接;所述右转子背板和所述左转子背板同轴设置并通过所述转子套筒相连接;所述转子套筒的内壁靠近所述左转子背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左外永磁体,所述转子套筒的内壁靠近所述右转子背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右外永磁体;所述输出轴的输入端伸入到所述左转子背板和所述右转子背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丝杆式可调矩永磁同步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法兰、左转子背板、右转子背板、左外永磁体、右外永磁体、左内永磁体、右内永磁体、转子套筒、输出轴、对称间距调节机构和轴端法兰螺母;所述输入轴法兰用于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轴端法兰螺母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所述轴端法兰螺母用于与负载相连接;所述左转子背板与所述输入轴法兰相连接;所述右转子背板和所述左转子背板同轴设置并通过所述转子套筒相连接;所述转子套筒的内壁靠近所述左转子背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左外永磁体,所述转子套筒的内壁靠近所述右转子背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右外永磁体;所述输出轴的输入端伸入到所述左转子背板和所述右转子背板之间,所述输出轴的输入端上靠近所述左转子背板设置有左内永磁体,所述输出轴的输入端上靠近所述右转子背板设置有右内永磁体,且所述右内永磁体滑动的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上位于所述右转子背板与所述轴端法兰螺母之间设置有所述对称间距调节机构,所述对称间距调节机构用于调整所述右内永磁体在所述输出轴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丝杆式可调矩永磁同步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双向丝杆套筒、密封盖、安装支座、轴承、导向轴、右丝杆螺母和左丝杆螺母;所述双向丝杆套筒的内壁一端上设置有左旋螺纹,所述双向丝杆套筒的内壁另一端上设置有右旋螺纹;所述安装支座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设置有所述轴承,所述安装支座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导向轴,每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锡梁兆玉程启超赵红星余明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