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32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回火炉,包括炉体、运料装置、加热装置、转动驱动装置和下料驱动装置,炉体具有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运料装置设于进料通道与出料通道之间,运料装置接收进料通道输送的物料,加热装置用于对运料装置内的物料进行加热,转动驱动装置驱动运料装置转动,并带动下料驱动装置驱动运料装置向出料通道输送物料。该回火炉通过设置的转动驱动装置以及下料驱动装置可以实现运料装置对物料的均匀下料,同时能够避免出现卡料现象,保证加工效率,工人无需再处理卡料情况,降低劳动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火炉


[0001]本技术涉及弹簧制造加工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回火炉。

技术介绍

[0002]加工完弹簧后,为了提高弹簧的抗拉强度、释放弹簧的残余应力,以保证弹簧能够正常的进行回弹并增加弹簧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对弹簧进行回火处理,而弹簧回火处理通常在回火炉中进行。
[0003]然而现有的回火炉对弹簧进行加工回火时,经常会在下料的环节出现卡料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导致卡料的弹簧变形,还会阻挡后面的弹簧下料,继而需要人工处理,费时费力,影响弹簧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回火炉。
[000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回火炉,包括炉体、运料装置、加热装置、转动驱动装置和下料驱动装置,炉体具有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运料装置设于进料通道与出料通道之间,运料装置接收进料通道输送的物料,加热装置用于对运料装置内的物料进行加热,转动驱动装置驱动运料装置转动,并带动下料驱动装置驱动运料装置向出料通道输送物料。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运料装置包括料斗和料板,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料斗转动,料斗具有若干个料腔,料斗对应料腔处均设置料口,料板用于打开/关闭料口,料板的数量与料口的数量相同,且料板与料口一一对应。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下料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座和若干组下料传动组件,驱动座设于转动安装座,下料传动组件的数量与料板的数量相同,且下料传动组件与料板一一对应,下料传动组件随料斗转动,并与驱动座配合驱动料板打开/关闭料口。/>[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下料传动组件包括下料传动安装座、第一下料传动件、第二下料传动件、弹性件和驱动件,下料传动安装座连接于料斗,第一下料传动件和第二下料传动件设于下料传动安装座的安装位,第一下料传动件与第二下料传动件铰接,第二下料传动件与下料传动安装座铰接,且第二下料传动件与料板连接,弹性件的一端与下料传动安装座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下料传动件连接,驱动件设于第一下料传动件的端部,驱动座的外周面面向出料通道处设置凹位,驱动件沿驱动座的外周面移动。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下料传动安装座具有导向臂,第一下料传动件设有导向槽,导向臂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下料传动件与第一下料传动件的铰接处为腰形孔。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循环装置,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风扇和循环风道,循环风扇设于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与进料通道及运料装置连通。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循环风道设于循环风箱及储风体,循环风箱与进
料通道及储风体连通,储风体设于运料装置,储风体面向运料装置的料斗的一侧设置若干个风孔。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循环风扇设于循环风箱内,循环风箱设有若干个散热口。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体,加热体设于运料装置,加热体沿风孔蜿蜒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回火炉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的回火炉,通过设置的转动驱动装置以及下料驱动装置可以实现运料装置对物料的均匀下料,同时能够避免出现卡料现象,保证加工效率,工人无需再处理卡料情况,降低劳动强度。
[0017]另外,本技术还设置循环装置,通过热空气的循环,将热能充分利用,达到减少耗能、节能环保的效果,同时料斗处能够达到温度均匀,让物料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实施例中回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中回火炉的第一结构剖视图;
[0021]图3为实施例中回火炉的第二结构剖视图;
[0022]图4为实施例中运料装置、转动驱动装置及下料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实施例中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实施例中加热体及储风体的安装示意图;
[0025]图7为实施例中下料传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炉体;11、外壳;111、盖板;1111、盖板开口;112、支承板;113、外壳开口;114、滑轮;12、进料漏斗;121、漏斗进口;122、漏斗内腔;123、漏斗出口;124、出风部;13、出料漏斗;131、出料槽;132、出料罩;2、运料装置;21、料斗;211、隔板;212、料腔;213、料口;22、料板;23、料盖;231、料盖开口;3、加热装置;31、加热体;4、转动驱动装置;41、转动驱动电机;42、转动传动组件;421、传动轴;422、第一转动传动齿轮;423、第二转动传动齿轮;43、电机座;44、转动安装座;5、下料驱动装置;51、驱动座;511、凹位;52、下料传动组件;521、下料传动安装座;5211、安装位;5212、导向臂;522、第一下料传动件;5221、导向槽;523、第二下料传动件;5231、腰形孔;524、弹性件;525、驱动件;6、循环装置;61、循环风箱;611、箱体;6111、箱体进风口;6112、箱体出风口;612、风罩;6121、散热口;613、风管;62、储风体;621、连接管;622、风孔;63、循环风扇;7、控制装置;71、总开关;72、调速器;73、温控器;74、延时继电器;75、空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参见图1

7,一种回火炉,包括炉体1、运料装置2、加热装置3、转动驱动装置4、下料驱动装置5、循环装置6和控制装置7。
[0031]炉体1具有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运料装置2、加热装置3、转动驱动装置4和下料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运料装置、加热装置、转动驱动装置和下料驱动装置,所述炉体具有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运料装置设于所述进料通道与所述出料通道之间,所述运料装置接收所述进料通道输送的物料,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运料装置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运料装置转动,并带动所述下料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运料装置向所述出料通道输送物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料装置包括料斗和料板,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料斗转动,所述料斗具有若干个料腔,所述料斗对应所述料腔处均设置料斗出料口,所述料板用于打开/关闭所述料斗出料口,所述料板的数量与所述料斗出料口的数量相同,且所述料板与所述料斗出料口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座和若干组下料传动组件,所述驱动座设于转动安装座,所述下料传动组件的数量与所述料板的数量相同,且所述下料传动组件与所述料板一一对应,所述下料传动组件随所述料斗转动,并与所述驱动座配合驱动所述料板打开/关闭所述料斗出料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传动组件包括下料传动安装座、第一下料传动件、第二下料传动件、弹性件和驱动件,所述下料传动安装座连接于所述料斗,所述第一下料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下料传动件设于所述下料传动安装座的安装位,所述第一下料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下料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朗明项立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和而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