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99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前围构造,包括前围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围板沿纵向向内弯折;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沿横向分设在所述前围板的两侧,且所述左侧板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倾斜,所述右侧板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倾斜,能够使得整车轻量化的同时,提升整车性能,且降低整车成本。降低整车成本。降低整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围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前围构造。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NVH性能、异响等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性无疑是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交通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加,因此,必须通过车身设计来提高安全性及消费者的需求;在车身结构设计中,前围的设计很重要,是影响碰撞安全的主要零部件,如若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地板强度、刚度不足,影响碰撞性能及整车刚度、模态等性能,为了增加车身强度及刚度,会增加很多的加强梁,因此增加了整车的重量,不利于整车轻量化,未有效的做到节能减排的同时提升整车性能,且使整车成本增加。
[000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车辆前围构造,能够使得整车轻量化的同时,提升整车性能,且降低整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车辆前围构造,能够使得整车轻量化的同时,提升整车性能,且降低整车成本。
[0005]本技术的车辆前围构造,包括前围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围板沿纵向向内弯折,所述前围板弯折的面为圆弧面,以使得形成纵向截形为“L”形的前围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沿横向分设在所述前围板的两侧,且所述左侧板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倾斜,所述右侧板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倾斜,以使得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横向截形为“八”字形。
[0006]进一步,还包括前围横梁,所述前围横梁连接在前围板外壁上,且与所述前围板形成沿纵向截形封闭的前围横梁加强腔室。
[0007]所述左前围横梁为“U”形梁,且所述“U”形梁扣合在所述前围板上;所述右前围横梁为“U”形梁,且所述“U”形梁扣合在所述前围板上。
[0008]进一步,所述前围横梁包括相连通的左前围横梁和右前围横梁,所述左前围横梁和右前围横梁沿前围板弯折面的边沿连接在前围板上。
[0009]进一步,还包括左前围加强件和右前围加强件,所述左前围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左侧板的内壁上,所述右前围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右侧板的内壁上,在空间位置上所述左前围加强件与所述左前围横梁相连通,所述右前围加强件与所述右前围横梁相连通。
[0010]进一步,所述前围板沿横向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中通道,所述中通道内壁上连接有前围加强板下板,所述前围板下加强板的第一端部抵于圆弧面。
[0011]进一步,所述前围加强板下板沿横向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对应形成中通道左加强腔室和中通道右加强腔室。
[0012]进一步,所述中通道沿横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左前围加强梁和右前围加强梁,所
述左前围加强梁的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左前围横梁,所述右前围加强梁的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右前围横梁。
[0013]进一步,所述左前围加强梁的第一端部沿中通道的左边沿纵向延伸,连接在所述中通道的左边沿;所述右前围加强梁的第一端部沿中通道的右边沿纵向延伸,连接在所述中通道的右边沿。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车辆前围构造,前围板的多加强筋造型,既能满足前围板的结构刚强度、又能满足局部NVH模态且质量最优的状态。提高了正碰的安全性能,并降低油耗和成本;前围板整体冲压成型,降低冲压模具的数量,简化了工艺,降本效果明显,优化了板件的形状,避免了焊点疲劳风险;前围板中部、下部的针对性加强,增加前围板整体刚强度,提高了正碰的安全性能;整体布局简洁、高效,材料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前围构造包括前围板1、左侧板2和右侧板3,所述前围板1沿纵向向内弯折,所述前围板1弯折的面为圆弧面,以使得形成纵向截形为“L”形的前围板1;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沿横向分设在所述前围板1的两侧,且所述左侧板2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倾斜,所述右侧板3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倾斜,以使得所述左侧板2和所述右侧板3的横向截形为“八”字形。如图所示,所述前围板1一体冲压成型,整体成“L”形折弯,且在沿前围板长度方向的中间形成中通道,增强了前围板1整体的刚性,前围板1表面排布纵横交错的冲压筋,提升了局部刚强度和NVH性能;且整体呈L形内腔结合分设在前围板左右两侧的左侧板2和右侧板3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提升,且用料更少,既能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又能使得整体结构NVH性能提升。
[002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前围横梁,所述前围横梁连接在前围板1外壁上,且与所述前围板1形成沿纵向截形封闭的前围横梁加强腔室。本方案所述前围横梁连接在前围板“L”形折弯的外侧壁上,且位于“L”形折弯的折弯处,对前围板1进行结构加强,所述前围板横梁还起到提高整体结构NVH性能的作用,使得整体结构在各类情况的行车状态下均有着良好的动刚度特性。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围横梁包括相连通的左前围横梁4和右前围横梁5,所述左前围横梁4沿前围板长度方向延伸至左侧板2的外侧面上,所述右前围横梁5沿前围板长度方向延伸至右侧板3的外侧面上,所述左前围横梁4和右前围横梁5沿前围板1弯折面的边沿连
接在前围板1上。所述左前围横梁4为“U”形梁,且所述“U”形梁扣合在所述前围板1上;所述右前围横梁5为“U”形梁,且所述“U”形梁扣合在所述前围板1上,所述右前围横梁5和左前围横梁4二者横向贯通,增强了前围正面的刚强度。
[002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左前围加强件6和右前围加强件7,所述左前围加强件6为“U”形梁,所述右前围加强件7为“U”形梁,所述左前围加强件6扣合安装在所述左侧板2的内壁上,所述右前围加强件7扣合安装在所述右侧板3的内壁上,在空间位置上所述左前围加强件6与所述左前围横梁4相连通,所述右前围加强件7与所述右前围横梁5相连通,也就是沿着所述前围板的长度方向,左前围加强件6与所述左前围横梁4与右前围加强件7与所述右前围横梁5的连线呈不间断的起伏线。使得四者的联线在空间上构成折叠的形状,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且各构件均为“U”形梁的结构特点,更是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刚度的特性,尤其是在空间上相连通,更是使得的前围板的刚度特性被进一步加强,即减少了外侧加强件的布制,又能提高安装美观效果,还可进一步降低各加强构件的布制,提高轻量化的同时还保证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围板1沿横向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中通道,所述中通道的内壁上连接有前围加强板下板8,所述前围板1下加强板的第一端部抵于弯折面,可进一步提高中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围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围板沿纵向向内弯折;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沿横向分设在所述前围板的两侧,且所述左侧板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倾斜,所述右侧板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围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围横梁,所述前围横梁连接在前围板外壁上,且与所述前围板形成沿纵向截形封闭的前围横梁加强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横梁包括相连通的左前围横梁和右前围横梁,所述左前围横梁和右前围横梁沿前围板弯折面的边沿连接在前围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围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前围加强件和右前围加强件,所述左前围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左侧板的内壁上,所述右前围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右侧板的内壁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峰张安静邹缘良罗恒班山岭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