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桨叶片内滚针轴承拆卸用拔出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08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桨叶片内滚针轴承拆卸用拔出工装,包括拉杆以及连接所述拉杆、且能够伸入所述滚针轴承内的拉拔头,所述拉拔头主要由连接于所述拉杆底部的锥套、以及通过定型圈环抱在所述锥套环周的多块半环型楔块组成,各楔块的底部处具有外折成型的卡接凸台,且各楔块的内孔具有供所述锥套轴向位移的锥孔段,所述锥套在各楔块的内孔内轴向下移时各楔块的底部能够伸入所述滚针轴承的内部,所述锥套在各楔块的内孔内轴向上移时能够撑涨各楔块而发生增径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个拆卸过程无需清空滚针轴承内的滚针,操作方便、轻松、省力、高效,拆卸时的拉拔操作过程稳定、可靠、不易打滑,也不会对叶片根部结构造成损伤,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桨叶片内滚针轴承拆卸用拔出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内嵌滚针轴承拆卸用的作业工具,具体是一种螺旋桨叶片内装配的滚针轴承拆卸用的拔出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器的螺旋桨在维修时,通常会涉及叶片根部的轴承拆卸操作,以便实现维修、检查作业。参见图1所示,变距螺旋桨的叶片4根部所装配的轴承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套装于叶片4根部外周的滚珠轴承,另一种是嵌装于叶片4根部中心孔内的滚针轴承5。其中,滚针轴承5是以过盈装配方式全嵌装配在叶片4根部的中心孔内的,轴向无外露,其拆卸操作技术难度大。
[0003]对于上述螺旋桨叶片4根部的滚针轴承5拆卸,目前普遍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先破坏滚针轴承5内的滚针,并将轴承座的内部空间清空,使整个轴承座的环向内凹环槽全部外露;再采用杠杆工具嵌入轴承座的内凹环槽内,并卡接在内凹环槽的内缘环槽51(即内凹环槽的上端)处,以相对一侧的叶片根部端面处为支点撬动轴承座,如此环周操作而使轴承座逐步退出叶片根部的中心孔。此技术措施不仅操作麻烦、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而且,杠杆撬动的支点在叶片端部处,很容易因用力过大或用力不当而导致叶片根部结构损伤,严重时会造成叶片直接报废,很不实用。
[0004]目前,针对此种螺旋桨叶片内所装配的滚针轴承拆卸,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0005]通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几种对内嵌滚针轴承进行拉拔拆卸的技术,具体详见名称为“用于滚针轴承外壳的拆卸器”(公开号CN 201058423,公开日2008年05月14日)、以及“一种滚针轴承拆卸工具”(公开号CN 204686807,公开日2015年10月07日)的专利文献。
[0006]其中,公开号CN 201058423的技术与上述传统技术措施类似,先清空滚针轴承的轴承座内滚针,再拉拔轴承座以达到拆卸之技术目的。相较与上述传统技术措施,将杠杆撬动方式改为拉拔方式。
[0007]公开号CN 204686807的技术是以能够伸入滚针轴承内、且带外折凸台的实芯柱体作为拉拔头,并以限位块使伸入滚针轴承内的拉拔头与滚针轴承形成偏心配合,以滚针轴承环周与拉拔头环周的部分区域相啮合(即卡接)而实现拉拔操作。其相较于上述传统技术措施、以及公开号CN 201058423的技术而言,无需清空滚针轴承的滚针,操作较为方便、省力,效率亦较高。然而,此种偏心啮合方式使得拉拔时滚针轴承只有远离限位块的环周局部区域受力,限位块所在位置的环周区域未受力,滚针轴承的环周整体受力处于失衡状态,如此,拉拔头与滚针轴承之间的啮合稳定性差,随着拉拔力的增加而使得限位块容易蹿位,从而恶化拉拔头与滚针轴承之间的啮合稳定性,很容易发生拉拔打滑现象,不够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螺旋桨叶片内所装配滚针轴承的特殊性以
及现有滚针轴承拉拔拆卸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拉拔稳定、省力高效的螺旋桨叶片内滚针轴承拆卸用拔出工装。
[0009]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螺旋桨叶片内滚针轴承拆卸用拔出工装,包括拉杆以及连接所述拉杆、且能够伸入所述滚针轴承内的拉拔头,所述拉拔头主要由连接于所述拉杆底部的锥套、以及通过定型圈环抱在所述锥套环周的多块半环型楔块组成,各楔块的底部处具有外折成型的卡接凸台,且各楔块的内孔具有供所述锥套轴向位移的锥孔段,所述锥套在各楔块的内孔内轴向下移时各楔块的底部能够伸入所述滚针轴承的内部,所述锥套在各楔块的内孔内轴向上移时能够撑涨各楔块而发生增径变形。该技术措施针对于变距螺旋桨叶片根部所装配滚针轴承的特殊性,以锥套和环抱于锥套环周的多块楔块组成可增径变形的拉拔头,其在初始状态下能够有效地伸入滚针轴承的内部,在撑涨后增径变形时能够稳定地啮合滚针轴承的限位结构,从而通过轴向中心处的拉杆稳定地施力拉拔,整个过程无需清空滚针轴承内的滚针,操作方便、轻松、省力、高效,拉拔操作过程稳定、可靠、不易打滑,也不会对叶片根部结构造成损伤,实用性强。
[0010]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拉杆上连接有处在所述拉拔头上方处、且能够在所述拉杆上轴向位移的挤压套,所述挤压套配合所述锥套使各楔块产生增径变形。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套至少包括有挤压螺套,所述挤压螺套的内孔内设置有螺纹结构,与之对应的,所述拉拔头上方处的所述拉杆上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挤压螺套以螺纹结构套装于所述拉杆上。再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套还包括有挤压套筒,所述挤压套筒以间隙配合方式套装于所述挤压螺套与所述拉拔头之间的所述拉杆上,所述挤压螺套通过所述挤压套筒向下方的所述拉拔头传递轴向挤压力。该技术措施能够使拉拔头的各楔块底部快速、稳定、可靠、持久地产生增径变形,以保障各楔块底部与滚针轴承内限位结构啮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有利于拉杆在拉拔头的轴向中心保持居中。
[0011]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拉拔头还具有定型套筒,所述定型套筒的内径大于各楔块所组成圆筒的顶部外径、且外径大于滚针轴承的内径;在拆卸操作过程中,各楔块的底部伸入所述滚针轴承内,所述定型套筒以间隙配合方式套装于各楔块的顶部、并坐落于所述滚针轴承的外端部。该技术措施既能够使增径变形的各楔块保持环周的均匀增径凸起,又能够配合定型圈而对锥套环周的各增径变形楔块形成稳定地定型限位,以保障增径变形的拉拔头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2]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楔块的高度中部处沿着环向成型有定型环槽,各楔块环抱在所述锥套环周时的定型环槽高度位置相对应,且各楔块的定型环槽内共同穿装有弹性结构的定型圈,各楔块在所述锥套的环周由所述定型圈束紧定位。该技术措施既能够使各楔块在锥套的环周形成稳定地环抱排布,又能够配合锥套使各楔块在锥套的环周可靠地形成底部增径变形。
[0013]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楔块的内孔由上侧的直孔段和下侧的锥孔段以台阶配合结构构成。该技术措施能够确保各楔块在锥套的环周可靠地形成底部增径变形。
[0014]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锥套环周排布的楔块为2~4块。该技术措施既能够可靠地形成增径变形之技术效果,又能够提高拉拔头组装成型时便利性。
[0015]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拉杆的上端具有径向外凸成型的拉拔接头。该技术措施能够使拉杆与拉拔动力源以简单结构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防止拉拔过程中拉杆从拉拔
动力源上丢手、脱落。
[0016]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滚针轴承装配于变距螺旋桨的叶片根部中心孔内,所述滚针轴承的轴承座上端内侧处具有环向内凹成型的内缘环槽;在拆卸操作过程中,所述拉拔头的各楔块底部伸入所述滚针轴承的轴承座内,且增径变形的各楔块通过底部的卡接凸台与所述轴承座的内缘环槽形成啮合。该技术措施无需拉拔头过度伸入滚针轴承内部,这样既便于操作过程中的直观观察,亦能够使拉拔头稳定、可靠地发生增径变形。
[0017]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变距螺旋桨叶片根部所装配滚针轴承的特殊性,以锥套和环抱于锥套环周的多块楔块组成可增径变形的拉拔头,其在初始状态下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桨叶片内滚针轴承拆卸用拔出工装,包括拉杆(1)以及连接所述拉杆(1)、且能够伸入所述滚针轴承(5)内的拉拔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头(3)主要由连接于所述拉杆(1)底部的锥套(33)、以及通过定型圈(32)环抱在所述锥套(33)环周的多块半环型楔块(31)组成,各楔块(31)的底部处具有外折成型的卡接凸台(312),且各楔块(31)的内孔具有供所述锥套(33)轴向位移的锥孔段(314),所述锥套(33)在各楔块(31)的内孔内轴向下移时各楔块(31)的底部能够伸入所述滚针轴承(5)的内部,所述锥套(33)在各楔块(31)的内孔内轴向上移时能够撑涨各楔块(31)而发生增径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螺旋桨叶片内滚针轴承拆卸用拔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上连接有处在所述拉拔头(3)上方处、且能够在所述拉杆(1)上轴向位移的挤压套(2),所述挤压套(2)配合所述锥套(33)使各楔块(31)产生增径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螺旋桨叶片内滚针轴承拆卸用拔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套(2)至少包括有挤压螺套(21),所述挤压螺套(21)的内孔内设置有螺纹结构,与之对应的,所述拉拔头(3)上方处的所述拉杆(1)上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挤压螺套(21)以螺纹结构套装于所述拉杆(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螺旋桨叶片内滚针轴承拆卸用拔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套(2)还包括有挤压套筒(22),所述挤压套筒(22)以间隙配合方式套装于所述挤压螺套(21)与所述拉拔头(3)之间的所述拉杆(1)上,所述挤压螺套(21)通过所述挤压套筒(22)向下方的所述拉拔头(3)传递轴向挤压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螺旋桨叶片内滚针轴承拆卸用拔出工装,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海波孟健刘谦樊占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