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暖风系统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093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暖风系统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暖风系统包括暖风部件和热回收部件,热回收部件设置于暖风部件的上游,热回收部件的主体至少朝向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的一侧有导热性材料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暖风系统工作时,主体内部的介质可以与排气歧管内部高温废气进行换热,高温废气中的热量部分被主体内部的介质吸收,主体内部的介质被加热温度升高,主体内部温度升高后的介质再流入暖风部件,进而达到提升暖风性能的目的,该系统使用成本比较低且安全性能比较高;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热回收部件的主体可以形成发动机排气歧管的隔热罩。热罩。热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暖风系统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暖风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暖风系统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提升柴油车暖风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为PTC(一种陶瓷电热元件)方案,利用风机鼓动空气流经PTC电热元件强迫对流,以此为主要热交换方式,达到车辆暖风温度提升的目的。
[0003]另外一种为低温环境下提升柴油车暖风性能普遍加装驻车加热器,在车辆原有的暖风基础上,加装一套独立的燃油管路、电路、燃烧加热装置和控制装置等,实现对进入驾驶室空气的预热升温,同时可以实现低温环境下对发动机进气的加热。
[0004]上述两种方案主要有以下缺点:PTC功率有限,在环境温度低于-15℃时,其无法满足暖风的能量需求;驻车加热器成本高(单台整车的改造费用大约在5000元以上),由于额外增加一套燃油管路,安全性差。
[0005]因此,如何提高暖风性能且降低使用成本,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暖风性能高且使用成本低的车辆暖风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中的车辆暖风系统包括暖风部件,还包括热回收部件,所述热回收部件设置于所述暖风部件的上游,并且热回收部件和所述暖风部件串联于发动机冷却液回路的暖风支路;所述热回收部件包括具有腔体的主体,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腔体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出口管,所述主体设置于发动机排气歧管附近,并且所述主体至少朝向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的一侧表面由导热性材料形成。
[0008]本专利技术中的暖风系统工作时,自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液先进入热回收部件的腔体,因主体设置于发动机排气歧管附近,并且主体至少朝向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的一侧有导热性材料形成,这样主体内部的介质可以与排气歧管内部高温废气进行换热,高温废气中的热量部分被主体内部的介质吸收,主体内部的介质被加热温度升高,主体内部温度升高后的介质再流入暖风部件,进而达到提升暖风性能的目的,该系统使用成本比较低且安全性能比较高。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热回收部件的主体可以形成发动机排气歧管的隔热罩。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中发动机排气歧管周围无需安装现有技术中的隔热罩,本文所提供的热回收部件的主体可以相当于隔热罩的作用,并且还能实现排气歧管内部气体能量的回收。
[0010]可选的,所述主体形成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的隔热罩。
[0011]可选的,所述主体为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安装于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的上方。
[0012]可选的,所述主体设置有螺栓安装孔,所述螺栓安装孔与所述腔体相对独立设置,所述螺栓安装孔内部设置有螺栓,所述主体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
[0013]可选的,所述主体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四周。
[0014]可选的,所述主体为金属材料。
[0015]可选的,还包括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流过所述热回收部件的介质流量,以使发动机冷却液流过所述腔体后温度处于预定温度范围。
[0016]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暖风系统,还包括与暖风支路并联的小循环支路,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同时流过所述车辆暖风系统和所述小循环支路;
[0017]还包括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流过所述热回收部件的介质流量,以使发动机冷却液流过所述腔体后温度处于预定温度范围。
[0018]可选的,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小循环支路;
[0019]或者,所述暖风支路和所述小循环支路均设置有所述流量控制阀。
[0020]可选的,还包括散热器支路,与所述车辆暖风系统所处的暖风支路、所述小循环支路同时并联,所述暖风支路的管径和所述小循环支路的管径均小于所述散热器支路的管径所述散热器支路设置有散热器和节温器,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节温器处于连通状态,否则,所述节温器处于关闭状态。
[0021]因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暖风系统,故该发动机冷却系统也具备车辆暖风系统的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车辆暖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车辆暖风系统的另一角度的三维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0025]其中,图1-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0026]1-发动机,2-散热器,3-流量控制阀,4-热回收部件,4a-螺栓,41-主体;42-进口;43-出口;5-排气歧管,6-暖风部件,7-节温器,8-水泵;
[0027]9-增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PTC使用性能比较差,驻车加热器使用成本高且存在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案。
[00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车辆暖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车辆暖风系统的另一角度的三维视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动机1、暖风支路、小循环支路和散热器支路,三者并联于发动机冷却液出口主管和冷却液进口主管之间。
[0033]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小循环支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3。散热器支路上设置有散热器2,车辆暖风支路上设置有暖风部件6。其中散热器支路的管径通常大于小循环支路和
车辆暖风支路二者的管径,相应地,散热器支路的阻力比较小,当散热器支路连通时,大多数冷却液将通过散热器支路。
[0034]散热器支路上可以安装有节温器7,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节温器7的开启温度),节温器7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发动机冷却液不流经散热器2,经过流量控制阀3流向水泵8,此时冷却液循环方式为小循环;与之对应,当水温高于设定值时,节温器7处于打开状态,冷却液大部分经过散热器2流向水泵。
[0035]本专利技术中的车辆暖风系统还包括暖风部件6和热回收部件4,热回收部件4设置于暖风部件6的上游,并且二者串联于发动机冷却液回路的暖风支路。也就是说,发动机冷却液先流过热回收部件4,然后再流入暖风部件6。
[0036]本专利技术中的热回收部件4包括具有腔体的主体41,主体41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连通腔体的进口42和出口43,进口42连通发动机冷却液的出口管,主体41设置于发动机排气歧管5附近,主体41至少朝向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5的一侧表面由导热性材料形成。
[0037]本专利技术中的暖风系统工作时,自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液先进入热回收部件4的腔体,因主体41设置于发动机排气歧管5附近,并且主体41至少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暖风系统,包括暖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回收部件(4),所述热回收部件(4)设置于所述暖风部件的上游,并且所述热回收部件(4)和所述暖风部件串联于发动机冷却液回路的暖风支路;所述热回收部件(4)包括具有腔体的主体(41),所述主体(41)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腔体的进口(42)和出口(43),所述进口(42)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出口管,所述主体(41)设置于发动机排气歧管(5)附近,并且所述主体(41)至少朝向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5)的一侧表面由导热性材料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暖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1)形成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5)的隔热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暖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1)为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安装于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5)的上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暖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1)设置有螺栓安装孔,所述螺栓安装孔与所述腔体相对独立设置,所述螺栓安装孔内部设置有螺栓(4a),所述主体通过螺栓(4a)固定于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暖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1)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5)的四周。6.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德财沈峰刘斐李栋姜健强邹世琛张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