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680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低成本制造的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所述结构设有:从光盘从底盘8内运送至底盘外的盘片送出装置6;支承盘片送出装置使其可自由滑动的导向部9;对盘片送出装置附加弹性力的施力部10。施力部10一体成形设于导向部9的防止偏移部11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设于CD播放机及DVD播放机的光盘转换器及录音机的卡盒装置等上的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
技术介绍
CD及DVD等的播放机一般可放置多个光盘,并从中选出一张进行播放。此类播放机设有可同时放置多个光盘的光盘转换器。该光盘转换器设有多个承载光盘的托盘,在播放光盘时,将放有欲播放光盘的托盘从存放位置转至播放机设有播放装置的光盘播放位置。又,在更换光盘时,托盘从存放位置被运送至播放机前方的弹出位置。在存放位置与弹出位置间往返运动的盘片送出装置内,装有可在移动方向滑动、且在上下方向重叠放置的托盘。在更换已放入的光盘时,盘片送出装置移动至弹出位置,使放在盘片送出装置内的托盘上的光盘露出。盘片送出装置在设于光盘转换器底盘上的导轨的导向下移动。底盘上装有施力构件,可将盘片送出装置压在导轨部的一侧面,防止盘片送出装置晃动。施力构件可为金属制板簧,用螺钉固定在底盘上,或将爪嵌入底盘的孔内加以固定。但是,由于施力构件是作为另外的零部件固定在底盘上的,所以,增加了构成部件的数目,并且,还须要进行组装工序,这样,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无法满足削减成本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廉价供应的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系这样一种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设有将光盘从底盘内运送至底盘外的盘片送出装置;可自由滑动地支承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部;对盘片送出装置施以弹性力的施力部。在所述结构中,所述施力部一体成形地形成于导向部的防止偏离部上。这样,便减少了另部件数目,也节省了组装工时。盘片送出装置在导向部的导向下移动。由施力部压在底盘的一侧,不会晃动。又,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系这样一种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设有将光盘从底盘内运送至底盘外的盘片送出装置;可自由滑动地支承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部;对盘片送出装置施以弹性力的施力部。在所述结构中,所述施力部一体成形地形成于导向部的导轨部上。这样,便减少了部件数目及组装工时。盘片送出装置在导向部的导向下移动。由施力部压在底盘的一侧,不会晃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所述专利技术的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系这样一种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设有将光盘从底盘内运送至底盘外的盘片送出装置;可自由滑动地支承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部;对盘片送出装置施以弹性力的施力部。在所述结构中,所述施力部一体成形地形成于底盘上。这样,便减少了部件数目及组装工时。盘片送出装置在导向部的导向下移动。由施力部压在底盘的一侧,不会晃动。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所述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系在防止偏离部上设有挂合部。因此,在盘片送出装置受到撞击而上浮时,在挂合部的牵拉下,可防止盘片送出装置偏移。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所述的盘片送出装置导向结构系将施力部的按压部作成为倾斜面。因此,可斜向按压拔压器,同时对盘片送出装置施加上下方向力和横向力,防止其在上下方向和横向的松动。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适用本专利技术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的光盘转换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盘片送出装置导向结构的第1实施形态的剖视图;图3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盘片送出装置导向结构的斜视图;图4为一体成形设有施力部的防止偏移部的本专利技术盘片送出装置导向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未一体成形设置施力部的防止偏移部的本专利技术盘片送出装置导向结构的剖视图;图6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盘片送出装置导向结构第2实施形态的斜视图;图7为盘片送出装置置于底盘上状态下的、沿图6的VII-VII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8为盘片送出装置置于底盘上状态下的、沿图6的VIII-VIII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9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的第3实施形态的斜视图;图10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的第4实施形态的斜视图。图11为盘片送出装置置于底盘上状态下、沿图10的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的第5实施形态;图13是盘片送出装置在底盘上状态下、沿图12的XIII-XIII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中,6为盘片送出装置;8为底盘;9为导向部;10为施力部;10a为施力部的按压部的倾斜面;11为防止偏移部;12为导轨部。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示的最佳形态,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图1至图5为适用本专利技术的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构造的一种实施形态。在该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设有装在光盘转换器5上,将放置光盘的托盘2从底盘8内运送至底盘8外的盘片送出装置6;可自由滑动地支承盘片送出装置6的导向部9;对盘片送出装置6附加弹性力的施力部10。施力部10与导向部9的防止偏移部11一体成形。光盘转换器5在盘片送出装置6内设有多个托盘2,在各托盘2上各放置1张光盘,藉此可存放多张光盘。各光盘放置于存放位置3。并且,在播放光盘时,将放有欲播放光盘的托盘2从存放位置3运送至播放位置4。欲弹出光盘时,按盘片送出装置6,将托盘2运送至弹出位置7。在本实施形态中,托盘2数目为3个,但不言而喻,所述托盘并不仅限于3个。导向部9由导轨部12与防止偏移部11构成。导轨部12在底盘8的底板8a一侧边附近,沿长度方向,即移动盘片送出装置6的方向一体成形。因此,盘片送出装置6可沿导轨部12移动。防止偏移部11由从底盘8的侧边开始垂直延伸的上坡部11d,和从上坡部11d的上端向内侧突出的横板11e一体成形而成。又,防止偏移部11与底盘8一体成形。在横板11e的下面设有向下方突出的挂合部11f。挂合部11f的上坡板11d的侧面与横板11e几乎垂直。通过将挂合部11f设于防止偏移部11上,防止偏移部11的一部分(前端)成几近垂直突出的钥匙形状。防止偏移部11在例如底盘8的两侧,分别设有3个。施力部10与6个防止偏移部11中、设有导轨部12侧一列最前侧(靠近弹出位置7侧)所设的防止偏移部11一体成形,而其他防止偏移部11上没有设置所述施力部。设有施力部10的防止偏移部11(以下称第1防止偏移部11A)如图4所示,未设有施力部10的防止偏移部11(以下称第2防止偏移部11B)如图5所示。施力部10设于由上坡板11d与横板11e所形成的拐角部的内侧。施力部10的按压部为斜下倾斜的倾斜面10a。在盘片送出装置6的两侧壁的上端面,沿长度方向设有槽6c。在盘片送出装置6的侧壁上设有凹部13。该凹部13设于盘片送出装置6的侧壁中的、设有第1防止偏移部11A一侧的侧壁上端面的近跟前侧附近。在盘片送出装置6位于底盘8内状态(图1实线所示状态)下,第1防止偏移部11A与凹部13相对而置,设于第1防止偏移部11A上的施力部10离开盘片送出装置6(图2)。这样,施力部10便不会按压盘片送出装置6,也不会因其反作用力而导致第1防止偏移部11A的上坡部11d的弹性变形。如果在此状态下拉出盘片送出装置6,第1防止偏移部11A的施力部10会离开盘片送出装置6的凹部13,接触到盘片送出装置6的侧壁。这样,施力部10便会按在盘片送出装置6的侧壁上,上坡板11d发生弹性变形,在其弹性力作用下,施力部10按压盘片送出装置6的侧壁。由于施力部10的按压部为倾斜面10a,所以,施力部10向斜下方向按压盘片送出装置6。这样,便会对盘片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所述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包括:将光盘从底盘内运至底盘外的盘片送出装置,可自由滑动地支承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部,对盘片送出装置附加弹性力的施力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中,使所述施力部成一体地成形于所述导向部的防止偏移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5-22 2001-1530201.一种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所述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包括将光盘从底盘内运至底盘外的盘片送出装置,可自由滑动地支承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部,对盘片送出装置附加弹性力的施力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中,使所述施力部成一体地成形于所述导向部的防止偏移部上。2.一种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所述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结构包括将光盘从底盘内运至底盘外的盘片送出装置,可自由滑动地支承盘片送出装置的导向部,对盘片送出装置附加弹性力的施力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城户国男大岛敬三
申请(专利权)人:东京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