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管成形辊组及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636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8
本申请涉及一种方管成形辊组及成形装置,涉及轧制变形的技术领域,其中方管成形辊组包括导向辊对、过变形辊对、终定形辊对以及N对轧辊对;导向辊对、轧辊对、过变形辊对、终定形辊对依次设置;方管成形装置包括机架、驱动机构以及上述成形辊组,其中导向辊对、轧辊对、过变形辊对、终定形辊对均设置在机架上,驱动机构与轧辊对传动连接。本申请在轧制方管时,能够对圆管的四个方向同时挤压,使圆管不易发生多余变形,增大了方管抗疲劳强度。增大了方管抗疲劳强度。增大了方管抗疲劳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管成形辊组及成形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轧制变形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管成形辊组及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方管是指横截面为正方形或者矩形的中空形材,主要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造船、五金、钢结构工程等行业。按照生产工艺的进行划分,方管大致可分为冷轧方管、热轧方管、挤压方管等。冷轧方管与热轧方管均有横截面为圆形的中空形材挤压而成,在挤压成方管是需使用方管成形辊组及成形装置。
[0003]目前,公告日为2009年09月16日,公告号为CN100540170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方管成形用轧辊、方管的轧辊成形方法及成形装置,其中方管成形用轧辊包括多组上下成形轧辊对和多组左右成形轧辊对,一个上下成形轧辊对与左右成形轧辊对之间呈间隔设置。上下成形轧辊对、左右成形轧辊对的外周面上均开设有弧形槽,且该弧形槽的直径沿圆管的运行方向逐渐增大。
[0004]在加工圆管时先将圆管插入最前端的上下成形轧辊对之间,上下成形轧辊对便对圆管进行挤压,使圆管径向的上下两端直径变大,之后将圆管插入最前端的左右成形轧辊对之间,左右成形轧辊对便对圆管进行挤压,使圆管径向的左右两端直径变大,经过多个上下成形轧辊对与多个左右成形轧辊对的挤压后,圆管逐渐变成方管。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使用上下成形轧辊对压迫圆管时,圆管径向的左右两端处于自由状态,圆管容易在自身径向的左右两端产生形变,在使用左右成形轧辊对压迫圆管时,圆管径向的上下两端处于自由状态,圆管容易在自身径向的上下两端产生形变,如此增大了圆管的变形量,圆管在轧制成方管后,减小了方管抗疲劳强度。
[0006]实用新形内容
[0007]为了在圆管轧制成方管后,增大方管的抗疲劳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方管成形辊组及成形装置。
[0008]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方管成形辊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方管成形辊组,包括N对轧辊对,所述轧辊对包括两个外周面相切的轧辊,所述轧辊的外周面上沿所述轧辊的周向开设有定形槽,所述定形槽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第一定形面与第二定形面,所述第一定形面与第二定形面均呈弧形设置;
[0010]所述第一定形面在所述轧辊径向的剖面上的投影形成第一弧线,所述第二定形面在所述轧辊径向的剖面上的投影形成第二弧线,所述第一弧线与第二弧线的弧心均设置在所述轧辊的外周面远离轧辊的轴心的一侧,所述第一弧线与所述第二弧线的中垂线互相垂直;
[0011]第n对所述轧辊对上的所述第一弧线的半径大于所述第n

1对所述轧辊对上的所述第一弧线的半径,第n对所述轧辊对上的所述第二弧线的半径大于所述第n

1对所述轧辊对上的所述第二弧线的半径。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圆管放置在第一对轧辊对之间,圆管在第一对轧辊
对上的第一定形面与第二定形面的压迫作用下开始变形,之后在第二对轧辊对、
……
、第N对轧辊对的第一形面与第二定形面的压迫作用下,圆管逐渐变形成为方管;由于轧辊对上的两个轧辊之间互相相切,在轧制方管时圆管的四个方向同时受到挤压,圆管不易发生多余变形,增大了方管抗疲劳强度。
[0013]可选的,第一对所述轧辊对、第三对所述轧辊对、
……
、第2n

1对所述轧辊对上的所述轧辊的轴心互相平行,第二对所述轧辊对、第四对所述轧辊对、
……
、第2n对所述轧辊对上的所述轧辊的轴心互相平行,第一对所述轧辊对上的所述轧辊的轴心垂直于第二对所述轧辊对上的所述轧辊的轴心。
[0014]第一对轧辊对、在第二对轧辊对、
……
、第N对轧辊对在压迫圆管时,圆管容易沿轧辊的周向发生弯曲变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对轧辊与第二对轧辊的周向不平齐,圆管在被压迫后逐渐被调直,降低了方管成形后弯曲的概率,提高了成品率。
[0015]可选的,第一对所述轧辊对远离所述第二对所述轧辊对一侧设置有导向辊对,所述导向辊对包括两个外周面相切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的外周面上沿所述导向辊的周向开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导向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管先卡入导向槽中,之后圆管再放置在第一对轧辊对之间进行挤压变形,由于圆管在被挤压变形时受导向辊的导向,降低了圆管异常变形的概率,提高了成品率。
[0017]可选的,第N对所述轧辊对远离第N

1对所述轧辊对的一侧设置有过变形辊对,所述过变形辊对包括两个外周面相切的过变形辊,所述过变形辊的外周面上沿所述过变形辊的周向开设有过变形槽,所述过变形槽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第三定形面与第四定形面,所述第三定形面与第四定形面均呈弧形设置;
[0018]所述第三定形面在所述过变形辊径向的剖面上的投影形成第三弧线,所述第四定形面在所述过变形辊径向的剖面上的投影形成第四弧线,所述第三弧线与第四弧线的弧心均设置在所述过变形辊的轴心远离外周面的一侧,所述第三弧线与所述第四弧线的中垂线互相垂直。
[0019]圆管在轧制成方管后,方管内具有较大的残余应力,使得方管的四个侧壁具有向外侧突出趋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定形面与第四定形面将方管的四个侧壁向内侧挤压,使方管的四个侧壁产生过变形,方管在释放内部的残余应力后,方管的四个侧壁不易形成弧形,提高了方管成形后的精度。
[0020]可选的,所述过变形辊对远离第N对所述轧辊对的一侧设置有终定形辊对,所述终定形辊对包括两个外周面相切的终定形辊,所述终定形辊的外周面上沿所述终定形辊的周向开设有终定形槽,所述终定形槽的两个侧壁互相垂直。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变形辊对对方管进行最后一步挤压调整,进而提高方管四个表面的平整度,进一步提高方管成形后的精度。
[00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方管成形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3]一种方管成形装置,包括机架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管成形辊组,所述轧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圆管移动的驱动机构。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轧制方管时将圆管放置在定形槽中,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圆管沿自身的轴向与机架发生相对移动,此时轧辊转动并挤压圆管,在轧制方管时
圆管的四个方向同时受到挤压,圆管不易发生多余变形,增大了方管抗疲劳强度。
[0025]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轧辊传动连接。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轧辊转动,由于圆管放置在定形槽中,在轧辊转动时便可以带动圆管转动,由于轧辊具有动力,在挤压圆管的过程中,圆管不易受到沿自身轴向的阻力,进而降低了方管成品出现弯曲变形的概率。
[0027]可选的,在后的所述轧辊的轧制速度大于在前的所述轧辊的轧制速度。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后的轧辊的轧制速度大于在前的轧辊的轧制速度,使得圆管在被轧制的过程中受到拉伸力,轧辊对圆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管成形辊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对轧辊对(300),所述轧辊对(300)包括两个外周面相切的轧辊(310),所述轧辊(310)的外周面上沿所述轧辊(310)的周向开设有定形槽(311),所述定形槽(311)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第一定形面(312)与第二定形面(313),所述第一定形面(312)与第二定形面(313)均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定形面(312)在所述轧辊(310)径向的剖面上的投影形成第一弧线(314),所述第二定形面(313)在所述轧辊(310)径向的剖面上的投影形成第二弧线(315),所述第一弧线(314)与第二弧线(315)的弧心均设置在所述轧辊(310)的外周面远离轧辊(310)的轴心的一侧,所述第一弧线(314)与所述第二弧线(315)的中垂线互相垂直;第n对所述轧辊对(300)上的所述第一弧线(314)的半径大于所述第n

1对所述轧辊对(300)上的所述第一弧线(314)的半径,第n对所述轧辊对(300)上的所述第二弧线(315)的半径大于所述第n

1对所述轧辊对(300)上的所述第二弧线(315)的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管成形辊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对所述轧辊对(300)、第三对所述轧辊对(300)、
……
、第2n

1对所述轧辊对(300)上的所述轧辊(310)的轴心互相平行,第二对所述轧辊对(300)、第四对所述轧辊对(300)、
……
、第2n对所述轧辊对(300)上的所述轧辊(310)的轴心互相平行,第一对所述轧辊对(300)上的所述轧辊(310)的轴心垂直于第二对所述轧辊对(300)上的所述轧辊(310)的轴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方管成形辊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对所述轧辊对(300)远离所述第二对所述轧辊对(300)一侧设置有导向辊对(200),所述导向辊对(200)包括两个外周面相切的导向辊(210),所述导向辊(210)的外周面上沿所述导向辊(210)的周向开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导向槽(21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方管成形辊组,其特征在于:第N对所述轧辊对(300)远离第N

1对所述轧辊对(300)的一侧设置有过变形辊对(400),所述过变形辊对(400)包括两个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西孟陈云瑞周毅刘莹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品轧辊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