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声的激光驱动电路和可利用该电路的光拾取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10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低噪声化的激光驱动电路和可利用该电路的光拾取器电路,可解决为了减少EMI噪声的影响,在驱动电流的路径上设置铁氧体磁珠和电容器,使光拾取器的尺寸变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60)中,光检测元件PD检测包含在光拾取器电路(62)中的激光发光元件LD的激光,将检测信号送到主基板(61)。主基板(61)的APC电路(65)根据来自光检测元件PD的检测信号,输出用于控制固定的激光输出的控制信号。光拾取器电路(62)中包含的激光驱动电路(63)内置晶体管Tr和高频叠加电路(64)。晶体管Tr根据来自APC电路(65)的控制信号产生驱动电流,高频叠加电路(64)在该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激光发光元件LD由叠加了高频电流的驱动电流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放大电路。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改善差动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的技术。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降低在CD驱动装置和DVD驱动装置等的光拾取器(pick up)中发生的返回光噪声,已知利用高频叠加模块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一般来说,为了从CD和DVD等的光盘中读取信息,使用光拾取器用激光发光元件,而来自光盘的反射光产生的返回光噪声对光拾取器的再生信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频叠加模块在激光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使激光输出稳定。专利文献1特开平5-48184号公报这里,如果通过高频叠加模块在激光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则容易产生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噪声。以往,为了降低EMI噪声对主基板的影响,需要在驱动电流的路径上设置铁氧体磁珠和电容器。但是,设置铁氧体磁珠和电容器却成为光拾取器的尺寸增大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根据以上的认识提出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兼顾降低激光驱动电路中的EMI噪声和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是激光驱动电路。该激光驱动电路将驱动激光发光元件的驱动元件、以及在由所述驱动元件产生的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的高频叠加电路内置在同一封装中。在本方案中,将包含在光拾取器电路中的高频叠加电路构成在一个芯片中,同时使驱动激光发光元件的驱动元件内置在与该高频叠加电路相同的芯片内构成为激光驱动电路。这时,驱动电流的线路(line)不到达主基板,所以EMI噪声不到达主基板,不需要在驱动电流的线路中设置铁氧体磁珠和电容器。因此可以兼顾EMI噪声的降低和电路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案也是激光驱动电路,该激光驱动电路包括输入端子,从根据光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控制使得激光发光元件的激光输出一定的外部的自动输出控制电路输入控制信号;驱动元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外部的所述激光发光元件;输出端子,向所述激光发光元件输出由所述驱动元件产生的驱动电流;以及高频叠加电路,在向所述激光发光元件输出的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在本方案中,虽然通过在主基板等中设置的自动输出控制电路(以下表示为“APC”电路)来控制驱动元件的动作,但是因为在激光驱动电路中设置驱动元件,所以通过高频电流的叠加产生的EMI噪声不到达包含自动输出控制电路的主基板。因此,不需要在自动输出控制电路和驱动元件之间设置铁氧体磁珠和电容器,可以兼顾EMI噪声的降低和电路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仍是激光驱动电路。该激光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输入端子,从根据光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控制使得激光发光元件的激光输出一定的外部的自动输出控制电路分别输入对于波长不同的多个激光发光元件的控制信号;多个驱动元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分别驱动所述多个激光发光元件;多个输出端子,向所述多个激光发光元件分别输出由所述多个驱动元件产生的各个驱动电流;以及高频叠加电路,在向所述多个激光发光元件输出的各个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按照本方案,可以单独驱动和控制CD用激光发光元件和DVD用的激光发光元件,对于每一个,通过高频电流的叠加产生的EMI噪声都不到达主基板。因此,即使在对应CD和DVD双方的激光驱动电路中,也可以兼顾EMI噪声的降低和电路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案是光拾取器电路。该光拾取器电路包括激光驱动电路,以及连接到激光驱动电路的外部、由叠加了高频电流的驱动电流驱动的激光发光元件。按照本方案,与上述的其它方案相同,通过在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而产生的EMI噪声不到达主基板。因此,可以实现兼顾EMI噪声的降低和电路的小型化的光拾取器电路。而且,将以上结构元件的任意的组合,以及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元件和表现在方法、装置、电路等之间相互置换的情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也有效。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高频振荡电路。图2是表示可变电流源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用于比较图1的高频振荡电路和特性的高频振荡电路结构的图。图4(a)和图4(b)是分别表示基于实验结果的图1的高频振荡电路和图3的高频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高频振荡电路结构的图。图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的高频振荡电路的应用例中,光拾取器的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光盘装置结构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提供具有一对激光发光元件和光检测元件的光盘装置。这一对激光发光元件和光检测元件被设置在光拾取器电路中,同时为了在光拾取器电路中搭载驱动激光发光元件的驱动元件,使其内置于激光驱动电路中。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光盘装置60包括主基板61和光拾取器电路62。主基板61主要包括APC电路65。光拾取器电路62主要包括激光发光元件LD、光检测元件PD和激光驱动电路63。激光发光元件LD是施加电流时发光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激光发光元件LD连接到激光驱动电路63的输出端子68,输出由激光驱动电路63驱动的激光。光检测元件PD是如接收光时将光变换为电信号的光电二极管。光检测元件PD检测从激光发光元件LD输出一部分激光,从第一端子69输出光检测信号。从第一端子69输出的光检测信号经由第一连接器73输入到主基板61的第二端子70。APC电路65是根据光检测元件PD的激光检测结果,进行用于控制固定激光发光元件LD的激光输出的反馈控制的电路。APC电路65放大从第二端子70输入的光检测信号和参考电压的电位差,从第三端子71输出成为其输出的控制信号。从第三端子71输出的控制信号经由第二连接器74输入到光拾取器电路62的第四端子72。从光拾取器电路62的第四端子72输入的控制信号经由输入端子67输入到激光驱动电路63。激光驱动电路63是将作为驱动激光发光元件LD的驱动元件的晶体管Tr、以及在由晶体管Tr产生的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的高频叠加电路64内置在同一封装内的电路。晶体管Tr例如是p沟道MOS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到输入端子67,源极连接到电源端子66,漏极连接到输出端子68。电源端子66连接到电压源VDD。从输入端子67输入的控制信号的电压施加在晶体管Tr的栅极上,晶体管Tr根据施加的电压在源极-漏极之间产生驱动电流。如果由晶体管Tr产生的驱动电流通过高频叠加电路64被叠加高频电流,则从输出端子68输出到激光发光元件LD。由此,实现通过APC电路65到激光发光元件LD的反馈控制。这里,假设驱动激光发光元件LD的晶体管Tr不是内置在激光驱动电路63中,而是内置在主基板61中,则驱动电流的线路从主基板61经由连接器连接到光拾取器电路62内的激光发光元件LD来形成。这时,通过高频叠加电路64在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的结果是有产生的EMI噪声会通过驱动电流的线路波及到主基板61。因此,需要在驱动电流的线路中设置铁氧体磁珠和电容器来降低EMI噪声。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激光驱动电路63中内置晶体管Tr,可以截断对主基板61的EMI噪声的波及。因此,也不必在驱动电流的线路中设置铁氧体磁珠和电容器,可以实现光拾取器电路62的小型化。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在具有多个激光发光元件、光检测元件、APC电路和作为驱动元件的晶体管各个方面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将驱动激光发光元件的驱动元件、以及在由所述驱动元件产生的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的高频叠加电路内置在同一封装中。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7-1 189857/031.一种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将驱动激光发光元件的驱动元件、以及在由所述驱动元件产生的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的高频叠加电路内置在同一封装中。2.一种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子,从根据光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而控制固定激光发光元件的激光输出的外部的自动输出控制电路输入控制信号;驱动元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外部的所述激光发光元件;输出端子,向所述激光发光元件输出由所述驱动元件产生的驱动电流;以及高频叠加电路,在向所述激光发光元件输出的驱动电流中叠加高频电流。3.一种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输入端子,从根据光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而控制固定激光发光元件的激光输出的外部的自动输出控制电路,分别输入对于波长不同的多个激光发光元件的控制信号;多个驱动元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分别驱动所述多个激光发光元件;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山涉
申请(专利权)人: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