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车体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52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车体及汽车,包括前车体本体,前车体本体的底部设有纵梁中段,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前车体本体的底部的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朝向远离所述前车体本体的方向凸出,所述稳定机构构造为三角形面,至少部分所述纵梁中段构成了所述稳定机构的一边,其余两边均为前车体本体本身具有,所述纵梁中段的端部与前纵梁连接,所述三角形面与前车体本体的底面平行或者趋近于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前车体本体的底部设置三角形的稳定机构,提高了前车体整体的抗扭性能,同时在不增加加强件的前提下,将传递至稳定机构的正碰力一分为二,避免了应力集中导致的材料损坏,进而提高了整体的正碰性能。体的正碰性能。体的正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车体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车体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的前车体为了具有良好的碰撞性能,在纵梁中段以及前纵梁上均设有较多的加强件,使得整体的重量增加,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虽然重量增加,但是并不增加整车的抗弯扭强度,因此单位质量的性能贡献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针对目前汽车在纵梁中段以及前纵梁上设置加强件不增加汽车的抗扭强度,单位质量的性能贡献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前车体;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汽车,配置有上述前车体。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前车体,包括前地板,所述前地板的底部设有纵梁中段,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前车体本体的底部的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构造为三角形,所述纵梁中段构成了、前纵梁和第一连接件构成了所述稳定机构的三边,所述纵梁中段的端部与前纵梁连接,所述稳定机构与前车体本体的底面平行或者趋近于平行。
[0006]前地板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三角形的稳定机构,提供了三个方向的支撑,进而提高了前车体整体的抗扭性能,
[0007]进一步,所述前纵梁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着远离所述纵梁中段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避免了截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导致材料发生破坏,有利于力的传导,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系数。
[0008]进一步,所述纵梁中段的某一段凹陷形成吸能结构。可以为正碰力提供一个缓冲,进而提高了整体的正碰性能
[0009]进一步,所述吸能结构朝向靠近所述前地板的方向凹陷。避免了前地板的高度过小。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1]上述方案在前地板的底部设置三角形的稳定机构,纵梁中段、第一连接件和前纵梁构成为稳定机构的三边,且纵梁中段的端部与前纵梁连接,使得前车体本体增加了三个方向的支撑,提高了前车体整体的抗扭性能,同时在不增加加强件的前提下,将传递至稳定机构的正碰力一分为二,避免了应力集中导致的材料损坏,进而提高了整体的正碰性能。
[0012]一种前车体,包括前车体本体,所述前车体本体的底部设有车架横梁连接板和座椅横梁所述前车体本体的底部设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构造为三角形,所述前车体本体的底部设有纵梁中段,所述车架横梁连接板、座椅横梁和纵梁中段构成了所述稳定机构的三边,所述稳定机构平行或者趋近平行于所述前车体本体的底面。
[0013]进一步,所述纵梁中段(10)的端部与前纵梁(6)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前纵梁(6)与第二连接件(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7) 的另一端与门槛梁(8)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件(7)构造为“人”型。可提供缓冲,进一步提高了正碰性能。
[0016]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件(7)的数量为2个,两者之间连接有加强横梁(13)。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0017]一种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上述前车体。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9]上述方案在前车体本体的底部设置三角形的稳定机构,其中包括前车体本体本身就设有的纵梁中段、车架横梁连接板和座椅横梁,另三者为稳定机构的三边,使得前车体本体增加了三个方向的支撑,提高了前车体整体的抗扭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仰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吸能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的仰视图。
[0026]图中标记:1

纵梁中段,2

前纵梁,21

前段,22

后段,3

第一连接件, 4

吸能结构,5

门槛梁,6

前纵梁,7

第二连接件,8

门槛梁,9

座椅横梁, 10

纵梁中段,11

车架横梁连接板,12

前地板,13

加强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前车体,如图1

3所示,包括门槛梁5和前地板12,门槛梁5的前端连接有前纵梁2,前纵梁2从远离门槛梁5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的截面积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逐渐增加了前纵梁2径向向下的长度,形成前窄后宽(前是相对于汽车的行进方向所参照的)的结构形式,从前到后的截面是流畅连续的,避免了截面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提高了前车体的防碰撞的能力。后端较宽,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驾驶员的生存。前纵梁2延伸至门槛梁5 处,可将部分前纵梁2收到的力传至门槛梁5,进而传递至车身后部。
[0030]前纵梁2包括相连接的前段21和后段22,前段21的轴线方向为直线方向,后段22与前端21之间与门槛梁5连接,且后段22与纵梁中段1之间带有夹角。
[0031]前地板12的底部固定有稳定机构,稳定机构构造为三角形面,本实施例中,稳定机构包括后段22、纵梁中段1和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相对于前地板12朝下凸出,在第一连接件3上设有两个安装孔,通过销固定在前地板12 上。稳定机构的数量为两个,相对于门槛梁5的中垂线轴对称。
[0032]稳定机构在减少前纵梁2内部的多余的加强件的前提下,增加了前地板的结构稳定性,当前车体收到弯扭力时,稳定机构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支撑,进而提高了前车体的抗扭性能,由于纵梁中段1与前纵梁2连接,因此前纵梁2 受到的部分碰撞力可从前纵梁2传递至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将碰撞力一分为二,传递至车身后部,避免了应力集中带来的车体材料的损坏,同时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前车体的正碰性能。
[0033]纵梁中段1设有吸能结构4,吸能结构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吸能结构4朝向靠近前地板12的方向凸出,当前纵梁2受力时,将部分正碰力传递至纵梁中段1,吸能结构4的折弯处可以提供缓冲,进而提升了前车体的正碰性能。
[0034]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设有上述前车体。
[0035]实施例2
[0036]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前车体,如图5和6所示,包括纵梁中段10、门槛梁 5、座椅横梁9、车架横梁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件7。
[0037]其中门槛梁5延伸至第二连接件7的正下方,端部与纵梁中段10的端部连接,纵梁中段10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车体,包括前地板(12),所述前地板(12)的底部设有纵梁中段(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前车体本体的底部的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构造为三角形,所述纵梁中段(1)、前纵梁(2)和第一连接件(3)构成了所述稳定机构的三边,所述纵梁中段(1)的端部与前纵梁(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的一端与前纵梁(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梁中段(1)连接,所述稳定机构与前车体本体的底面平行或者趋近于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2)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着远离所述纵梁中段(1)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中段(1)的某一段凹陷形成吸能结构(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4)朝向靠近所述前地板(12)的方向凹陷。5.一种前车体,包括前车体本体,所述前车体本体的底部设有车架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正学王小青董立强王猛赵健程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