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以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752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1
本申请涉及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以及汽车,涉及汽车领域。本C、D柱区域加强结构的C柱的一端用于与地板边纵梁相连,另一端用于与顶盖边纵梁相连,D柱的一端用于与后地板边纵梁相连,另一端用于与顶盖边纵梁相连,第一连接单元设于所述C柱和D柱之间,并用于连接C柱和D柱,第二连接单元设于C柱和D柱之间且位于第一连接单元的上方,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杆用于连接C柱和D柱,第二连接组件设于第二连接杆的上方且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相连,一端与D柱相连,剩余一端用于与顶盖边纵梁相连。本申请提供的C、D柱区域加强结构,较好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铝型材件的车身后部骨架整体强度和刚度较弱的问题。车身后部骨架整体强度和刚度较弱的问题。车身后部骨架整体强度和刚度较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性是人们购买车辆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车身刚度对于车辆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其中,C柱和D柱结构对于车身后部刚度影响重大,为保证提供所需的刚度,现有的C柱和D柱结构通常采用钣金冲压件,零件沉重,不符合低油耗发展理念。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车身的轻量化,铝合金车身成为车企提升轻量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是小型车,还有微型客车,甚至是大客车,也都有采用铝合金车身的。为降低成本,铝合金车身主要骨架结构多采用铝型材件,但是相比钢制车身骨架,采用铝型材件的车身骨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都较弱,尤其是接头连接处比较薄弱,影响了载荷传递的连续性,也同时影响了对外覆盖件的支撑效果和指压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以及汽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铝型材件的车身后部骨架整体强度和刚度较弱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其包括:
[0006]C柱,其一端用于与地板边纵梁相连,另一端用于与顶盖边纵梁相连;
[0007]D柱,其一端用于与后地板边纵梁相连,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顶盖边纵梁相连;
[0008]第一连接单元,其设于所述C柱和D柱之间,并用于连接所述C柱和D柱;
[0009]第二连接单元,其设于所述C柱和D柱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杆用于连接所述C柱和D柱,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一端与所述D柱相连,剩余一端用于与顶盖边纵梁相连。
[0010]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纵梁,所述辅助纵梁用于架设于所述C柱和B柱上,且靠近所述C柱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靠近所述C柱的一端相连。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0012]辅助立柱,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辅助纵梁靠近所述C柱的一端相连;
[0013]第二连接梁,其一端与所述辅助立柱相连,另一端与所述D柱相连。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杆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之间的距离沿靠近所述D柱的方向逐渐变大。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
[0016]第一连接杆,其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C柱和D柱相连;
[0017]两根第一连接梁,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梁对称倾斜设置,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梁的
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C柱相连,另一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D柱相连。
[00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柱的一侧上设有第三连接梁,所述第三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D柱相连,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后地板边纵梁相连。
[00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纵梁靠近所述C柱的一端上设有第四连接梁,所述第四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辅助纵梁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靠近所述C柱的一端相连,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顶盖边纵梁相连。
[00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柱沿其长度方向还间隔设有第五连接梁和第六连接梁,所述第五连接梁和第六连接梁的一端均与所述D柱相连,另一端分别用于与固定后挡风玻璃的矩形框架的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对应端相连。
[00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接梁与D柱的连接处同所述第二连接梁与D柱的连接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六连接梁与D柱的连接处同所述第一连接杆与D柱的连接处的位置对应。
[002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
[0023]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C、D柱区域加强结构。
[0024]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在C柱和D柱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其中,第一连接单元主要用于连接C柱和D柱,第二连接单元则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杆用于连接C柱和D柱,第二连接组件设于第二连接杆的上方且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相连,一端与D柱相连,剩余一端用于与顶盖边纵梁相连。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共同用于在C柱和D柱之间形成稳定的骨架梁结构,相比于采用钢质材料,本结构整体重量轻很多,能有效的车身的重量,同时,通过在C柱和D柱之间设置合理的结构,弥补了相关技术中采用铝型材件的车身后部骨架整体强度和刚度较弱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D柱区域加强结构的侧视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D柱区域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车身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

C柱,2

D柱,20

第三连接梁,21

第五连接梁,22

第六连接梁,23

第七连接梁,3

地板边纵梁,4

顶盖边纵梁,5

后地板边纵梁,6

第一连接单元,60

第一连接杆,61

第一连接梁,7

第二连接单元,70

第二连接杆,71

第二连接组件,710

辅助立柱,711

第二连接梁,8

辅助纵梁,80

第四连接梁,90

上横梁,91

下横梁,92

顶盖,93

左侧围,94

右侧围,95

后挡风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铝型材件的车身后部骨架整体强度和刚度较弱的问题。
[0034]参见图3所示,本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C柱(1),其一端用于与地板边纵梁(3)相连,另一端用于与顶盖边纵梁(4)相连;D柱(2),其一端用于与后地板边纵梁(5)相连,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顶盖边纵梁(4)相连;第一连接单元(6),其设于所述C柱(1)和D柱(2)之间,并用于连接所述C柱(1)和D柱(2);第二连接单元(7),其设于所述C柱(1)和D柱(2)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6)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单元(7)包括第二连接杆(70)和第二连接组件(71),所述第二连接杆(70)用于连接所述C柱(1)和D柱(2),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1)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70)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70)相连,一端与所述D柱(2)相连,剩余一端用于与顶盖边纵梁(4)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纵梁(8),所述辅助纵梁(8)用于架设于所述C柱(1)和B柱上,且靠近所述C柱(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1)靠近所述C柱(1)的一端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1)包括:辅助立柱(710),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7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辅助纵梁(8)靠近所述C柱(1)的一端相连;第二连接梁(711),其一端与所述辅助立柱(71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D柱(2)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70)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6)之间的距离沿靠近所述D柱(2)的方向逐渐变大。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C、D柱区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6)包括:第一连接杆(60),其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奎李豫陈孟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