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71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包括:C柱加强板总成、下车体结构、D柱加强板、后轮罩外板、上侧梁总成、C柱内板、C柱连接横梁、后顶横梁总成和后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C柱加强板总成、C柱内板、下车体结构和后顶横梁总成固定连接构成C环,D柱加强板、后轮罩外板、后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和下车体结构固定连接构成D环,C环和D环的上端通过上侧梁总成相连,下端通过C柱连接横梁相连,构成两个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有效解决了或者改善了传统溜背车型为满足顶压、侧碰等结构设计前提下如何增大后三角窗视野的技术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行业发展迅速,顾客在考虑外观、性价比的同时,对性能、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刚度、模态是性能要求中重要的两个指标,提高刚度、模态指标,对提高整车舒适性,操控性以及可靠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汽车中,尤其是采用溜背式车型的纯电动车,为保证续航里程,电池占用空间过大,受车身结构布局的限制,其弯曲、扭转刚度、强度及减震性能往往相对较差。以及目前提升模态和刚度的性能方法主要是加强A柱、B柱附近位置的强度,A柱和B柱对应相应的侧碰和偏置碰,往往忽略车身后部的C柱和D柱区域的作用,从而导致车身前部是笼型结构,后部结构强度偏弱,对于有些纯电动汽车,其动力电池较大,因此对于C柱和D柱的强度和耐久性提出了要求。同时,为了实现车辆一定的造型,例如:增大后三角窗的视野,也需要对C柱进行细化,需要一种技术方案来满足以上两方面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或者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如何优化车身后部结构,以在兼顾结构轻量化的同时,提升整车弯曲、扭转刚度、模态和为满足顶压、侧碰等结构设计前提下如何增大后三角窗视野的技术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C柱加强板总成、下车体结构、D柱加强板、后轮罩外板、上侧梁总成、C柱内板、C柱连接横梁、后顶横梁总成和后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br/>[0007]所述C柱加强板总成、C柱内板、下车体结构和后顶横梁总成固定连接构成C环;
[0008]所述D柱加强板、后轮罩外板、后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和下车体结构固定连接构成D环;
[0009]所述C环和D环在上端通过所述上侧梁总成相连,以及在下端通过所述C柱连接横梁相连,构成整体的环状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上侧梁总成包括:上侧梁外板和上侧梁内板;
[0011]所述上侧梁外板和上侧梁内板固定连接,且相对设置,与所述C柱内板构成上侧梁空腔。
[0012]优选的,所述D柱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上测梁外板后端,与所述上测梁外板和C柱内板固定连接,构成D柱空腔。
[0013]优选的,所述C柱加强板总成包括:C柱加强板上和C柱加强板下;
[0014]所述C柱加强板上和C柱加强板下固定连接,相对设置,与所述C柱内板和后轮罩外板构成C柱空腔。
[0015]优选的,所述后轮罩外板设置于所述C柱连接横梁的下端,并且与所述C柱内板、C
柱加强板总成和C柱连接横梁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C柱连接横梁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外板和C柱内板的上端,并且与所述后轮罩外板、C柱内板、C柱加强板总成和D柱加强板固定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C柱内板设置于车身结构后端,并且与所述后轮罩外板、上侧梁外板、C柱加强板总成、D柱加强板和C柱连接横梁固定连接来串联C环和D环。
[0018]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包括:焊接点焊和/或铆接。
[0019]优选的,所述两个环状结构之间采用焊接、铆接和/或胶接。
[0020]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
[0021]优选的,所述汽车为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电池组件、用于给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充电的充电结构以及按照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所述充电结构的充电口设置在所述车身后部结构的D环上。
[0022]有益效果为通过本技术所限定的车身后部结构能够通过将C柱和D柱进行连接,在满足细化C柱来实现后三角窗的视野的情况下同时保证了C柱的承载强度和耐久性,从而有效解决了或者改善了传统溜背车型为满足顶压、侧碰等结构设计前提下如何增大后三角窗视野的技术问题,这样的技术方案特别适合用于需要较大功率动力电池的电动车。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C柱D柱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车身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6]图3为本技术的传力路径示意图。
[0027]其中:1

上侧梁外板,2

C柱加强板上,3

C柱加强板下,4

后轮罩外板,5

C柱连接横梁,6

D柱加强板,7

C柱内板,8

上侧梁内板,9

后顶横梁总成,10

后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图1为本技术的C柱D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身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的传力路径示意图。
[0031]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C柱加强板总成、下车体结构、D柱加强板6、后轮罩外板4、C柱内板7、上侧梁总成、C柱连接横梁5、后顶横梁总成9和后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10;
[0032]所述C柱加强板总成、C柱内板7、下车体结构和后顶横梁总成9固定连接构成C环;
[0033]所述D柱加强板6、后轮罩外板4、后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10和下车体结构固定连接构成D环;
[0034]所述C环和D环在上端通过所述上侧梁总成相连,以及在下端通过所述C柱连接横梁5相连,构成整体的环状结构。有效解决了或者改善了传统溜背车型为满足顶压、侧碰等结构设计前提下如何增大后三角窗视野的技术问题,并且将C柱和D柱连接成整体的环状结构还可以增强C柱的承载性和耐久性,在此条件下对C柱进行细化,来改善后三角窗的视野。
[0035]另外,C柱D柱区域属于汽车身后端区域,和下车体主体结构相连,通过和下车体的纵梁横梁等连接形成了C环和D环,承担了后副车架和后悬挂的传力路径,对后端区域的整车模态以及后副车架和后悬挂安装区域的耐久属性有较大贡献,同时也满足了上车体顶压及侧碰的结构需求。
[0036]C柱和D柱区域不仅需要满足车身结构需求,还和造型及人机有较大关联,尽可能细化C柱,扩大后三角窗,保证透光率,优化后侧门进出方便性和后排乘客视野,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C柱加强板总成、下车体结构、D柱加强板(6)、后轮罩外板(4)、上侧梁总成、C柱内板(7)、C柱连接横梁(5)、后顶横梁总成(9)和后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10);所述C柱加强板总成、C柱内板(7)、下车体结构和后顶横梁总成(9)固定连接构成C环;所述D柱加强板(6)、后轮罩外板(4)、后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10)和下车体结构固定连接构成D环;所述C环和D环在上端通过所述上侧梁总成相连,以及在下端通过所述C柱连接横梁(5)相连,构成整体的环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梁总成包括:上侧梁外板(1)和上侧梁内板(8);所述上侧梁外板(1)和上侧梁内板(8)固定连接,且相对设置,与所述C柱内板(7)构成上侧梁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加强板(6)设置于所述上侧梁外板(1)后端,与所述上侧梁外板(1)和C柱内板(7)固定连接,构成D柱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加强板总成包括:C柱加强板上(2)和C柱加强板下(3);所述C柱加强板上(2)和C柱加强板下(3)固定连接,相对设置,与所述C柱内板(7)和后轮罩外板(4)构成C柱空腔。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轩王洪利王娟蓝一洋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