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及其使用的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823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里使用的测定装置包括:支持第2透镜,并将第2镜水平移动的第2水平移动装置;将第1透镜在第2透镜的上部水平移动的第1水平移动装置;照射激光光束的光源;将光源照射的光束转换成平行光束的准直透镜;将通过准直透镜的光照射到第1透镜及第2透镜的对物镜;上下移动对物镜的对物镜垂直移动装置;第1透镜和第2透镜反射的光通过对物镜和准直透镜,形成聚焦的位置,能够测定光聚焦的位置的光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供这样一种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通过设定收差实现最小化的间隔,能够有效防止第1透镜和第2透镜之间可能发生的倾斜和偏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具备2个透镜,对记录及播放光盘、光子磁盘和光卡等光学记录媒体信息信号的光学拾取器的2透镜进行组装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组装方法的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所谓的光盘、光子磁盘和光卡等光学记录媒体一直被认为是信息信号记录媒体。而光学拾取器是将光源的光照射(照射)到这些光学记录媒体上,记录或播放这些光学记录媒体信息信号的装置。光学拾取器通过将对物镜的数值孔径(NA)设置得很大,使在光学记录媒体上集光的光束聚光径(徑)变小,能够提高光学记录媒体信号记录的密度。例如,现存光学拾取器的数值孔径界限在0.6左右。如图1所示,2个透镜105由以下两部分构成入射快门部100聚集的光源光束(光束)101的第1透镜102;对第1透镜102出射,并在光学记录媒体103的信号记录面(103a)上反射的光束进行入射的第2透镜104。具体地说,2个透镜105由以下两部分构成由入射光源光束101的第1面106与入射第1面106的出射光束向第2透镜104出射的第2面107形成的第1透镜102;由入射第1透镜102第2面107的出射光束的第3面108与入射第3面108的出射光束向光学记录媒体103出射的第4面109形成的第2透镜104。具有上述结构的2个透镜105的数值孔径可在0.8以上。比如说,2个透镜105,第1透镜102厚度是第1面106和第2面107的间隔L1、第2透镜104的厚度是第3面108和第4面109的间隔L2,将它们分别设计成最符合要求的值。而且,第1透镜102及第2透镜104由使用了金模子的玻璃模具制作而成。而且,2个透镜105对物镜与由1个透镜构成的对物镜不同。例如,对于透镜的组装,需要精确地决定第1透镜102和第2透镜104位置。这是因为根据决定的位置,收差有可能超出容许范围。举例来说,可以通过选择第1面106,第2面107,第3面108,第4面109的任何2面,来决定位置。而且,一直以来,与透镜厚度误差无关,比如说,取间隔的装置以第1透镜102的第2面107和第2透镜104的第3面108的间隔L3为标准,决定位置。在光学拾取器内,内含这种取间隔的装置。并且,对于2个透镜105,收差的界限应该尽量小。第1透镜102的透镜厚度L1和第2透镜104的透镜厚度L2及第1透镜102与第2透镜104的间隔L3的误差要求在数μm之内。根据玻璃模具里使用的玻璃硝材(硝材)的重量对第1透镜102及第2透镜104的透镜厚度进行管理,其误差应该控制在数μm以下。但是,这对于现有的技术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通常,制造玻璃模具的透镜厚度误差一般在±10μm左右。而且,正如前面所论述的那样,如果第1透镜102和第2透镜104的透镜的厚度出现误差,如果以第2面107和第3面108的间隔L3为标准进行组装,2个透镜105的全长(全長),即,第1面106和第4面109的间隔会随着误差程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这样使用,2个透镜105的收差有可能超越容许范围。而且,如图2a和图2b所示,如果第2透镜104对第1透镜102发生倾斜θ及偏心d,很容易出现2个透镜105的收差超出容许范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一种与2个透镜自身的制造误差无关,通过设定收差实现最小化的间隔,能够有效防止第1透镜和第2透镜之间可能发生的倾斜和偏心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在媒体中设置的第2透镜和在第2透镜上部设置的第1透镜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并以此为特征使用包括向透镜发射光的光源、将光源发射光反射并测量反射光位置的光传感器在内的测定装置,为了使光源发射的光在第2透镜底面的反射光与在第2透镜上面的反射光在光传感器里聚焦的位置是同一位置,决定第2透镜的位置,并组装的第2透镜组装步骤;完成上述第2透镜组装步骤以后,将第1透镜放置于第2透镜上部位置,使用焦点调整装置,为了使第1透镜底面的反射光、第1透镜上面的反射光及第2透镜的反射光在光传感器里聚焦的位置是同一位置,决定第1透镜位置并组装的第1透镜组装步骤。这里,上述光传感器是由光电二极管排列形成的电荷耦合装置(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构成。另一方面,包括在媒体中设置的第2透镜和在第2透镜上部设置的第1透镜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里使用的测定装置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并以此为特征支持第2透镜,将第2透镜水平移动的第2水平移动装置;将第1透镜在第2透镜的上部水平移动的第1水平移动装置;照射激光光束的光源;将光源发射的光束转换成水平光束的准直透镜;将通过准直透镜的光照射到第1透镜及第2透镜的对物镜;上下移动对物镜的对物镜垂直移动装置;第1透镜和第2透镜反射的光通过对物镜和准直透镜,形成聚焦位置,能够测定光聚焦位置的光传感器。上述光传感器最好由光电二极管排列形成的电荷耦合装置构成。而且,上述测定装置还应该包括在光传感器和准直透镜之间设置的由贯通小孔形成的孔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与2个透镜自身的制造误差无关,通过设定实现收差最小化的间隔,能够有效防止第1透镜和第2透镜之间可能发生的倾斜和偏心的光拾取器器用2个对物镜组装方法。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显示的是使用一般2个透镜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结构示意图。图1显示的是对物镜的正面图。图2显示的是发生倾斜和偏心的对物镜的正面图。图3显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组装方法里使用的测定装置构成概念图。图4和图5显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组装方法各步骤的示意图。图4显示的是第2透镜组装步骤的概念图。图5显示的是第1透镜组装步骤的概念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为了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对于本专利技术中众所周知的性能及其构成的具体说明予以省略。而且,对于与前面所论述的构成相同或者存在相同的部分,都用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而且,关于这些的详细说明也省略。图3显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里使用的测定装置的构成概念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里使用的测定装置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支持第2透镜102,水平移动第2透镜102的第2水平移动装置240;将第1透镜104在第2透镜102的上部水平移动的第1水平移动装置230;照射激光光束的光源215;光源215发射光束的一部分折向第1透镜104及第2透镜102的方向,一部分通过光束分离器214,将光源215发射的光束转换成平行光束的准直透镜216;能够调整通过准直透镜216照射到第1透镜104及第2透镜102的光焦点位置的焦点调整装置220;能够测定第1透镜104和第2透镜102反射光形成聚焦位置的光传感器211。上述焦点调整装置220由以下两部分构成将光源发射的光束向第1透镜104及第2透镜102入射的对物镜221;上下移动对物镜221的对物镜垂直移动装置222。上述光传感器211由光电二极管排列形成的电荷耦合装置(CCDChargecoupled device)构成。而且,电荷耦合装置与画像显示装置212连接,能够看到光束聚焦的位置。下面将对测定装置的动作加以详细的说明。光源215发射的光束经过光束分离器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里使用的测定装置包括:支持第2透镜,并将第2透镜水平移动的第2水平移动装置;将第1透镜在第2透镜的上部水平移动的第1水平移动装置;照射激光光束的光源;将光源照射的光束转换成平行光束 的准直透镜;将通过准直透镜的光照射到第1透镜及第2透镜的对物镜;上下移动对物镜的对物镜垂直移动装置;第1透镜和第2透镜反射的光通过对物镜和准直透镜,形成聚焦的位置,能够测定光聚焦的位置的光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里使用的测定装置包括支持第2透镜,并将第2透镜水平移动的第2水平移动装置;将第1透镜在第2透镜的上部水平移动的第1水平移动装置;照射激光光束的光源;将光源照射的光束转换成平行光束的准直透镜;将通过准直透镜的光照射到第1透镜及第2透镜的对物镜;上下移动对物镜的对物镜垂直移动装置;第1透镜和第2透镜反射的光通过对物镜和准直透镜,形成聚焦的位置,能够测定光聚焦的位置的光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里使用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传感器由光电二极管排列形成的电荷耦合装置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用对物镜的组装方法里使用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光传感器和准直透镜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炯金相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