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再生或记录再生为目的的。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利用信息设备、影像音响设备等各种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的信息记录介质,已知激光光盘(CD)、数字化多用途光盘(DVD)、蓝光光盘(BD)等。但是,近年来,由上述各种信息处理装置处理的信息量飞跃的发展,为了处理高容量的数据,寻求更高密度化的信息记录介质。作为实现信息记录介质的高密度化的方案,使记录信息的信息层在厚度方向多层化而扩大信息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开发不断获得进展。图2示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构成。图2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由具有形成有信息沟的信息面的第1信息基板301、形成在第1信息基板301的信息面上的第1薄膜层302、形成在薄膜层302上的具有第2信息面的第2信号层303、形成在第2信号层303的信息面上的第2薄膜层304、为了将透明基板306粘贴在第2薄膜层304上而设置的透明层305及透明基板306构成。这里,利用图3对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首先,第1信息基板301利用将金属压模装在模腔中的注射成型用模具,通过注射(压缩)成型而成形(未图示)。第1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工序,由第1薄膜层覆盖具有第1信息面的基板的信息面;第2工序,将光硬化性树脂薄膜放置在上述第1薄膜层上,再将透光性树脂压模放置在该薄膜上,然后进行按压;第3工序,使光经由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之后、透过上述光硬化性树脂薄膜以硬化该薄膜;第4工序,从上述硬化后的光硬化性树脂薄膜上剥离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以形成第2信息面;以及第5工序,由第2薄膜层覆盖通过上述第4工序所形成的第2信息面以形成信息层;其中,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具有用于形成第2信息面的转印面,在该转印面上形成有金属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3-15 072545/20041.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工序,由第1薄膜层覆盖具有第1信息面的基板的信息面;第2工序,将光硬化性树脂薄膜放置在上述第1薄膜层上,再将透光性树脂压模放置在该薄膜上,然后进行按压;第3工序,使光经由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之后、透过上述光硬化性树脂薄膜以硬化该薄膜;第4工序,从上述硬化后的光硬化性树脂薄膜上剥离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以形成第2信息面;以及第5工序,由第2薄膜层覆盖通过上述第4工序所形成的第2信息面以形成信息层;其中,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具有用于形成第2信息面的转印面,在该转印面上形成有金属薄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5工序中形成的第2薄膜层上,还多次重复上述第2~第5工序以在基板上形成多个信息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第5工序形成的最外层的薄膜层上形成透明层的工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工序中,将上述光硬化性树脂薄膜放置在上述薄膜层上,进行按压而粘贴在上述薄膜层上之后,再将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放置在上述薄膜上,然后按压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工序中,将上述光硬化性树脂薄膜以及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放置在上述薄膜层上后,按压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的紫外线透过率为5~8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在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上的金属薄膜的膜厚为5~50n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是在由聚碳酸酯系树脂形成的压模上形成金属薄膜而构成的透光性树脂压模,其中,该金属薄膜具有可透过紫外线的厚度。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在上述透光性树脂压模上的金属薄膜是以银(Ag)或铝(Al)为主成分的金属薄膜。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层包覆信息层而形成,该信息层形成在该透明层与上述具有第1信息面的基板之间。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山盛央,锦织圭史,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