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驱中的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36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光驱中的定位结构,光驱具有外壳以及活动于外壳中的托盘,一卡制部件固定于外壳内侧,其末端较中段膨大,一定位勾是可移动地设置于托盘上,当托盘进入外壳后,定位勾是扣合于卡制部件的中段,以限制托盘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定位结构,尤指利用于光驱中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薄型光驱(slim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apparatus)常用于便携式的计算机装置中,例如笔记型计算机,已成为光驱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薄型光驱的发展以薄型为主要诉求,在此前提下,结构将随之简化,以节省空间而达到薄型化的目的。请参阅图1,图1是已知薄型光驱10的示意图。薄型光驱10是于外壳5中具有可前、后活动的托盘12,托盘12用以承载光盘片,以送入、送出光盘片于薄型光驱10的前端。光盘片于薄型光驱10中时,薄型光驱10可读取光盘片上所预储的资料。托盘12上沿前、后活动方向设有一沟槽13。为使托盘12能固定于薄型光驱10中,一般会设置一锁附机构。锁附机构包含一定位结构2以及致动机构(图中未示)。定位结构2包含枢接设置在托盘12上、具勾状末端且可受驱动而活动于沟槽13前端的定位勾202,以及包含以铆钉固定于外壳5所形成如铆钉的定位梢204。致动机构是用以提供动力使定位勾202活动于沟槽13前端,使定位勾202与定位梢204扣合,或使定位勾202释放定位梢204。当托盘12沿前、后方向活动时,定位结构2的定位梢204是相对地容纳于沟槽13中移动,而不会与托盘12干涉。当托盘12完全进入外壳5后,定位梢204会滑入定位勾202的勾状内侧,并且定位勾202会扣住定位梢204以使托盘12定位于薄型光驱10中。待托盘12需送出薄型光驱10的外壳5时,再以致动机构驱动定位勾202,以使定位勾202脱离定位梢204,以免除限制托盘12,使托盘12可退出光驱10外。请参阅图2,图2是已知技术定位结构2的侧面剖示图。如图2,托盘12完全进入外壳5后,定位梢204会滑入定位勾202的勾状内侧,并且定位勾202会扣住定位梢204,使托盘12定位于薄型光驱10中,以限制托盘12的移动。然而,当薄型光驱10受到落下测试时,定位勾202会与定位梢204产生碰撞。然而,由于定位勾202碰撞定位梢204的位置并无固定,若定位勾202于下落测试时,碰撞到定位梢204靠近顶端的位置,则因力臂较大,而使定位梢204相对地需承受较大的扭力,进而易使定位梢204产生歪斜,更甚者会造成定位勾202与定位梢204之间无法卡扣,使整个定位结构2失效,而无法达到限制托盘12移动的功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于光驱中的定位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由一种利用于光驱中的定位结构,使定位勾不会碰撞接近卡制部件顶端的位置,使卡制部件遭受过大的扭力,造成卡制部件歪斜。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于光驱中的定位结构,该光驱具有一外壳以及一托盘,该托盘是设置并活动于该外壳中,于该托盘上且沿该托盘移动方向是延伸设置一沟槽,该定位结构用以固定该托盘于该外壳中,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是包含一卡制部件,该卡制部件的一端是固定于该外壳的内侧,另一端是较中段膨大,所述另一端与该中段皆延伸进入该托盘的沟槽中;以及一定位勾,该定位勾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托盘上,且邻近该光驱前端,当该托盘进入该外壳后,该定位勾是扣合于该卡制部件的中段,以限制该托盘的移动。其中该光驱是为一薄型光驱。其中该卡制部件是为一定位梢。其中该定位梢是与该外壳一体成型以制成。其中该定位梢的中段是与该外壳一体成型以制成,所述较膨大的末端是以一铆钉铆入该中段以形成。其中该定位梢的中段是与该外壳一体成型以制成,所述较膨大的末端是以一螺丝旋入该中段以形成。其中所述该卡制部件膨大的末端是与该中段以至少一斜率不连续之处交接。因此,由本专利技术利用于光驱的定位结构,利用卡制部件较中段膨大的末端,使定位勾扣合于卡制部件的中段时,受膨大末端的限制,使定位勾不会滑至卡制部件的顶端并与其产生碰撞,而造成卡制部件歪斜而故障。附图说明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其中图1是已知薄型光驱的示意图;图2是已知技术定位结构的侧面剖示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光驱侧视及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卡制部件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卡制部件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图6是本专利技术卡制部件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3,图3是本专利技术光驱30侧视及定位结构41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于如薄型光驱的光驱30中的定位结构41,光驱30具有一外壳32以及一托盘34。托盘34是设置并活动于外壳32中,于托盘34上且沿托盘34移动方向是延伸设置一沟槽42,定位结构41用以固定托盘34于外壳32中。定位结构41是包含一卡制部件40、以及一定位勾44。卡制部件40的一端是固定于外壳32的内侧,另一端4002是较中段4004膨大,所述膨大的另一端4002与中段4004皆延伸进入托盘34的沟槽42中,随着托盘34移动,卡制部件40的膨大末端4002及中段4004皆相对移动于沟槽42中。定位勾44是可移动地设置于托盘34上,且邻近光驱30前端,当托盘34进入外壳32后,卡制部件40的膨大末端4002及中段4004皆滑入定位勾44的干涉范围中,接续,定位勾44是扣住卡制部件40的中段4004,以限制托盘34的移动。特别是,卡制部件40膨大的末端4002会纵向固定定位勾44的勾状末端,而使定位勾44扣住卡制部件40的位置是固定于靠近卡制部件40底端的位置,以避免定位勾44碰撞接近卡制部件40顶端的位置,使卡制部件40遭受过大的扭力,造成卡制部件40弯曲而失效。请参阅图4,图4是本专利技术卡制部件40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卡制部件40是可以为一定位梢(pin)。整个定位梢可以与外壳32一体成型以制成,或者整颗定位梢可以一体成型,而后续如图3再固定于外壳32上。于图4中的实施例,是先行将定位梢的中段4004固定设置于外壳32,但也可以将定位梢中段4004与外壳32一体成型以制成,后续,自中段4004的上方再铆入一个铆钉,由此铆钉的末端以形成所述较膨大的末端4002。请参阅图5,图5是本专利技术卡制部件40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的定位梢中段4004,不论此定位梢中段4004固定设置于外壳32或是与外壳32一体成型制成皆可,进一步,可以将一螺丝自中段4004的上方旋入中段4004中,由此螺丝的末端以形成所述较膨大的末端4002。请参阅图6,图6是本专利技术卡制部件40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此外,卡制部件40未必是前述的定位梢,或可以是末端4002膨大的部件,其中段4004较凹陷或较细,也可达成一样理想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前述何种实施例,所述卡制部件40膨大的末端4002是与中段4004之间,最好以至少一斜率不连续之处交接。换句话说,卡制部件40膨大的末端4002不能平滑的延伸至较细的中段4004,需要有具转折的凹陷角度,如此,以膨大末端4002限制定位勾44滑走的效果会较为理想。因此,由本专利技术利用于光驱30中的定位结构41,利用卡制部件40较中段4004膨大的末端4002,使定位勾44受膨大末端4002的限制而固定扣于卡制部件40的中段4004,使定位勾44不会碰撞接近卡制部件40顶端的位置,使卡制部件40遭受过大的扭力,造成卡制部件40弯曲而失效。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光驱中的定位结构,该光驱具有一外壳以及一托盘,该托盘是设置并活动于该外壳中,于该托盘上且沿该托盘移动方向是延伸设置一沟槽,该定位结构用以固定该托盘于该外壳中,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是包含:一卡制部件,该卡制部件的一端是固定于 该外壳的内侧,另一端是较中段膨大,所述另一端与该中段皆延伸进入该托盘的沟槽中;以及一定位勾,该定位勾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托盘上,且邻近该光驱前端,当该托盘进入该外壳后,该定位勾是扣合于该卡制部件的中段,以限制该托盘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驱中的定位结构,该光驱具有一外壳以及一托盘,该托盘是设置并活动于该外壳中,于该托盘上且沿该托盘移动方向是延伸设置一沟槽,该定位结构用以固定该托盘于该外壳中,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是包含一卡制部件,该卡制部件的一端是固定于该外壳的内侧,另一端是较中段膨大,所述另一端与该中段皆延伸进入该托盘的沟槽中;以及一定位勾,该定位勾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托盘上,且邻近该光驱前端,当该托盘进入该外壳后,该定位勾是扣合于该卡制部件的中段,以限制该托盘的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驱中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驱是为一薄型光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政
申请(专利权)人: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