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85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用以降低光驱与电脑机箱配合使用时的电磁干扰之结构,该结构在电脑机箱设有一前板,所述的前板包括框口、从框口一侧边缘向内延伸设置的档板,而档板上远离框口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开孔,且该档板上夹置有防护夹,该防护夹与档板上的开孔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该防护夹之第一夹紧边沿开口方向延伸之弹片,该弹片紧密贴附件于光驱本体上,使光驱的本体与档板之间形成良好的电性传输通路,故光驱的本体吸收辐射于其上的电磁波能量后能够迅速经由弹片而导入大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光驱使用于电脑系统中时对电磁干扰的防护能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电脑机箱中的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脑主机中,各带电工作的组件均会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而电磁波不仅可能干扰主机中各组件的工作,并且,电磁波还可能从电脑机箱外泄而对电脑使用者造成伤害,因此,我们需要对电脑机箱中的电子组件采取防止电磁辐射措施,以减小机箱中的电磁泄露而对电脑使用者造成伤害。通常,电磁屏蔽是降低电磁辐射的最普遍方法;另外,令对电磁波起屏蔽作用的外壳被设置为具有良好的接地以提高外壳导电的连续性,也是降低电磁辐射的有效方法之一。电脑机箱(图中未绘示)为一近似封闭的金属壳体,且该金属壳体与大地连接,以屏蔽机箱中电子组件所辐射的电磁波,减少电磁波外泄出机箱。但是,由于光驱等设备用于电脑中时,光驱供用户操作的界面必须外露出电脑机箱,电脑机箱中的电磁波就可能从光驱与机箱之间存在的间隙中外泄而对电脑使用者造成伤害。如图1所示为已知技术的光驱应用于电脑主机中时的组装分解示意图。其中,光驱20的本体210外侧包覆有金属的外壳220,该外壳220可以保护本体210,并可以适当屏蔽光驱20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而前板10是组成电脑机箱的一部分,该前板10的四周边缘凸出设置有侧壁130,藉该侧壁130而将该前板10固定于电脑机箱上的相应部位;且该前板10具有一框口120,令光驱20组装于前板10中时,光驱20的盖板211从框口120外露,以方便电脑使用者操作该光驱20;该前板10还设置有档板110,光驱20的本体210置于前板10的侧壁130与档板110之间的空间,且光驱20的盖板211外露出框口120,并藉螺钉等将外壳220上设置的固定片222固定于机箱中预留的光驱固定架(图中未示)而使光驱20得以固定。在上述光驱20与前板10配合使用的结构中,前板10为电脑的机箱的一部分,且机箱上设置大地电性连接,以利于机箱上吸收、传导的电磁波能量和静电及时导入大地。在已知技术中,为了考虑光驱20与前板10搭配使用的便利性,故将档板110与侧壁130之间的高度设置成略大于光驱20的本体210的厚度,当光驱20与前板10配合使用时,档板110与本体21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故该间隙因不能保证该档板110与本体210之间完全电性接触,即在光驱20的本体210与档板110之间较难形成良好的连续电性传输通路,故当光驱20的本体210以及外壳220吸收辐射到其上电磁波后,电磁波能量不能迅速经档板110将电磁波传入大地,因此降低了对电磁波的屏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而该屏蔽结构用以降低光驱与电脑机箱配合使用时的电磁干扰。本技术的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该光驱组装于电脑机箱的前板上,所述的前板包括框口、从框口一侧边缘延伸设置的档板,而档板上远离框口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方形开孔,该屏蔽结构包括一防护夹,其具有内折的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夹紧边,分别包覆设置于前板的档板的两侧面,且该防护夹与档板上的开孔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而其中第一夹紧边顺延开口延伸出弹片;所述的弹片为一长条形金属片,该弹片的一端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夹紧边的开孔处,而另一端设置为具有”V”形的下凹部;当防护夹包覆设置于档板时,防护夹的开口与档板的开孔重叠设置,并且所述的弹片延伸设置于档板的开孔处;当光驱与前板配合使用时,所述的弹片紧密与光驱的本体紧密贴附。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包覆设置于档片上的防护夹上的弹片紧密贴附于光驱本体上,档片与光驱的本体之间经由弹片形成了良好的电性传输通路,避免了以往档片与本体之间存在间隙而不能形成电性传输通路的缺陷。故,光驱的外壳以及本体吸收辐射于其上的电磁波后,电磁波的能量能够迅速经由弹片而导入大地,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光驱使用于电脑系统中对电磁干扰的防护能力,降低了电磁波外泄出机箱而对用户健康造成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的光驱应用于电脑主机中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中的防护夹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的部分组装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与已知的光驱20与电脑机箱的前板10相配合使用的结构相比,本技术更从防止机箱中电磁波外泄和对电磁屏蔽的角度出发,藉改善光驱20与电脑机箱的前板10相配合使用的结构,使电脑机箱的前板10与光驱20之间具有更好接地功能,以达到良好的电磁屏蔽作用,并有效的减小电磁从光驱20与前板10配合使用时存在的间隙外泄。该电磁屏蔽结构为光驱20与前板10配合使用于电脑主机中时,用以提高电脑机箱对电磁辐射的屏蔽能力;其中,前板10组装于电脑机箱中,属于机箱的一部分。前板10上设置有一框口120,从框口120的一侧边缘延伸设置有档板110,该档板110的一侧边设置有按照一定间隔并形成波状的若干个方形开孔111,以及檔板110上设置若干个扣孔112;该前板10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凸出延伸的侧壁130,且其中一侧壁130与档板110分别设置与框口120的两相对侧边,以利于光驱20与前板10配合使用,光驱20具有盖板211的一端能更方便的从侧壁130与档板110之间的空间推动,而使光驱20的盖板211外露出前板10的框口120。与已知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磁屏蔽结构还包括一防护夹30,该防护夹30具有内折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夹紧边310和320,且该第一、第二夹紧边310和320与档板110上的开孔111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330,同时,从第一夹紧边310设有沿开口330的方向延伸之弹片340,该弹片340整体设置为一长条形金属片,该弹片340的一端连接设置于第一夹紧边310的开口330处,而另一端设置为具有”V”形的下凹部,如图3所示。同时,参照图2和图4,上述檔板110上设置若干个扣孔112,而在第一、第二夹紧边310和320的其中之一上对应于扣孔112的位置设置有朝扣孔112凸出的扣合部(图中未示),该扣合部可与对应的扣孔112相扣合。将防护夹30的第一、第二夹紧边310、320分别置于档板110的两侧面,并使扣合部与扣孔112大致位置对齐后,推动防护夹30使之朝包覆档板110的方向运动,此时,扣合部与对应位置的扣孔112相扣合而将防护夹30固定包覆于檔板110,如图4所示。此时,防护夹30上设置的开口330与档板110上设置的开孔111的位置一一对应重合,且弹片340恰好位于档板110上的开孔111的位置。同时,由于弹片340的一端连接设置于防护夹30上的开口330处,而另一端形成”V”形下凹部,即弹片的下凹部的末端部分相对上翘,便利于将光驱20组装于前板10之中,如图5所示的光驱20组装于前板10中的立体示意图。同时如图6所示及图5中A-B为中心线的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弹片340的下凹部紧密的贴附于光驱20的本体210上,而光驱20的盖板211外露出前板10的框口120。本技术的光驱20的电磁屏蔽结构中,由于设置有包覆档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驱的电磁屏蔽结构,该光驱应用于电脑中,与电脑机箱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该屏蔽结构包括:一前板,为电脑机箱的一部分,且该前板具有一框口,以供光驱的一端侧面外露,以及从该框口一侧边缘延伸设置的档板,而该档板上远离框口的一端设置有若干 个方形开孔;一防护夹,其具有内折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夹紧边,该第一、第二夹紧边分别包覆设置于前板的档板的两侧面,且该防护夹与档板上的开孔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该防护夹之第一夹紧边设有沿开口延伸之弹片;使上述光驱的一端侧面从前 板的框口外露,此时,防护夹的弹片紧密贴附于光驱的本体上,使本体与前板之间通过弹片而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通路,使光驱上所吸收的电磁波能量能够迅速经由防护夹的弹片而导入与大地相连接的电脑的机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佳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