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光驱外盖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26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光驱外盖结构,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承载一光驱,当光驱上的一开关被触发时光驱进行一位移运动。光驱外盖结构包括一盖体与一动作部,盖体通过一弹性组件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相连接,以形成一盖体。盖体可位于一第一位置以开放容置空间,以及以弹性组件的弹力位于一第二位置以封闭容置空间。动作部位于盖体上,且与开关的位置相对应,当动作部受一施力而触发开关时,将令光驱进行位移运动而使盖体位于第一位置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光驱外盖结构,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 子装置的光驱外盖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A至图1C所示,是分别显示现有笔记型计算机的光驱立体结构分 解图,以及光驱使用、收合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A中,笔记型计算机l具有一 底座13、 一容置空间14、 一光驱11与一盖体12。容置空间14为位于底座13用 以容纳一光驱11。光驱11具有至少一嵌卡孔113与一开关114,所述的嵌卡孔 113与所述的开关114位于光驱11的侧面112上。盖体12具有至少一嵌卡勾121 与一按钮122,且分别对应嵌卡孔113与开关114。盖体12通过嵌卡勾121连接 嵌卡孔113,用以卡固在光驱11的侧面112上。其中,而按钮122与开关114的位置相对应,所以当按钮122被按压时,开 关114也被触发进而驱动光驱11的一置放部lll(显示在图1B)移出,以进行承载 一光盘片(图中未示出)。当置放部111受到一向内推的施力而收纳在光驱11中, 则盖体12封闭容置空间14,且与底座13约略形成近似一体,以达到美观效果, 如图1C所示。由于笔记型计算机的价格与功能已为大众所接受,所以笔记型计算机已经十 分普遍。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笔记型计算机的外型与尺寸也越来越多样化, 而不同尺寸或外型的笔记型计算机所使用的光驱与容置空间的尺寸也略有不同, 所以制造商必须准备许多种盖体来应付多种笔记型计算机,使得成本增加。此外, 盖体12的嵌卡勾121在制造时难免会产生公差,导致无法顺利卡固在光驱11或 是卡固位置偏移掉,无形中也增加制造商的成本。请参阅图1D,其是显示现有光驱外盖与可携式电子装置发生不匹配的示意 图。当盖体12的嵌卡勾121在制造时产生公差,或盖体12使用在不同大小容置 空间14的笔记型计算机1上时,会使得盖体12偏离预定位置,即当光驱11收纳在笔记型计算机1中时,盖体12无法完全封闭容置空间14而形成一缝隙d,使 灰尘或水气容易进入容置空间14中,不仅破坏了笔记型计算机l的美观,还严重也会损害光驱11的操控。如上述所言,当嵌卡勾121在制造时产生公差便无法使用,无形中增加制造 商的成本。且如欲消除缝隙d,必须要还换不同尺寸的盖体12,此举需考虑盖体 12与光驱11之间的兼容性,并做出适当的盖体12以搭配笔记型计算机1。如此 一来,用在制造盖体12与开模等所耗费的成本就会增加。为满足上述所提出,希望能以一盖体12结合笔记型计算机1,使得还换光驱 11时,不需置换盖体12,以降低用在制造盖体12与开模等所耗费的成本的需求。 本技术设计人基于多年从事研究与诸多实务经验,经多方研究设计与专题探 讨,遂在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光驱外盖结构以作为前述期望一 实现方式与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光驱 外盖结构,用以克服上述缺陷。缘是,为达上述目的,依本技术提供的一种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光驱外盖结构,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承载一光 驱,光驱具有一开关,当此开关被触发时光驱进行位移运动,光驱外盖结构包括 一盖体与一动作部。盖体以一弹性组件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相连接,盖体可位于一 第 一位置以开放容置空间,以及以弹性组件的弹力位于一第二位置以封闭容置空 间。动作部位于盖体上,且与开关的位置相对应,当动作部受一施力而触发开关 时,将令光驱进行一位移运动使盖体位于第 一位置上。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盖体配合可携式电子装置 制作,以达到减少制作不同规格盖体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笔记型计算机的光驱及其外盖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1B为现有笔记型计算机的光驱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C为现有笔记型计算机的光驱收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D为现有光驱外盖与笔记型计算机发生不匹配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光驱外盖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B为本技术的盖体位于第二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C为置放部顶开盖体并沿第一方向位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D为本技术的盖体位于第一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E为置放部沿第二方向位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盖体的实施例的正^L图;图3B为沿着图3A所示的剖面线A-A,的剖面图;图3C为本技术的盖体结合光驱的结构剖面图;图4A为本技术的光驱外盖结构的另 一 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B为沿着图4A所示的剖面线B-B'的结构剖面图;图5A为本技术的盖体的另一实施例的正^L图;图5B为沿着图5A所示的剖面线C-C,的剖面图;图5C为本技术的盖体结合饰面的结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 2-可携式电子装置;11、 21-光驱;111、 212-置放部; 112、 213-侧面;113-嵌卡孔;114、 211-开关;12、 22 -盖体;121-嵌卡勾; 122、 32-按4丑;d-缝隙;13-底座;14、 24-容置空间;221 -弹性组件;23 -动作部;231-凸端;232, 233 -凹槽;234-凸柱;xl、 x2-方向;31-饰面; 311-孔洞;321-按钮端;322:凸点;4-第一位置;以及5-第二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还明显易懂,下文依本实用新 型的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光驱外盖结构特举一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相关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阅图2A至图2C所示,其是分别显示本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光 驱外盖结构的立体分解图,与本技术盖体的动作示意图。本技术可携式 电子装置2具有一光驱21、 一容置空间24与一光驱外盖结构,光驱21位于容置 空间24内且具有一开关211与一置放部212。光驱外盖结构包含一盖体22、 一弹 性组件221与一动作部23。动作部23位于盖体22上且其位置与开关211的位置相对应。弹性组件221 位于容置空间24的开口侧,用以连接盖体22与可携式电子装置2。当置放部212收纳在光驱21中,则盖体22位于一第二位置5且封闭容置空间24,如图2B所 示,且盖体22与可携式电子装置2的外壳约略形成近似一体,具有美观效果。当动作部23被按压进而触发开关211时,将令置放部212被驱动沿一第一方 向xl进行位移运动以顶开盖体22,使盖体22离开第二位置5,如图2C所示。 接着,当大部分的置放部212移出光驱21后,盖体22便位于一第一位置4,如 图2D所示。接着,当置放部212被施力以沿一第二方向x2进行位移运动以置入光驱21 内时,盖体22通过弹性组件221的弹力离开第一位置4,如图2E所示。当置放 部212完全置入光驱21后,盖体22通过弹性组件221的弹力回复到第二位置5 而封闭容置空间24,如图2B所示。请参阅图3A与图3B,其是分別显示本技术的盖体的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以及沿着图3A所示的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A中,动作部23设置在盖 体22上,以提供使用者按压来开启光驱。在图3B中,动作部23具有一凸端231、 一凹槽232与一凸柱234。凸柱234是位于凸端231的后方,且凹槽232是位于 凸端2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光驱外盖结构,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的容置空间承载一光驱,所述的光驱具有一开关,当所述的开关被触发时所述的光驱进行位移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驱外盖结构包括:    一盖体,是以一弹性组件与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相连接,所述的盖体位于一第一位置以开放所述的容置空间,以及所述的弹性组件位于一第二位置以封闭所述的容置空间;以及    一动作部,是设置在所述的盖体上,且与所述的开关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动作部受一施力而触发所述的开关,所述的光驱进行位移运动致使所述的盖体位于所述的第一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昭铭张弘霖
申请(专利权)人:精英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