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扣接光驱外壳的扣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91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以扣接光驱外壳的扣接结构,利用光驱外壳后端第一侧板的扣接部件扣接第二侧板的扣接孔,配合光驱外壳左右侧边互相搭接,使该外壳的第一壳盖以及第二壳盖方便且稳固的结合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扣接结构,尤指利用于光驱中用以扣接光驱上、下壳盖以形成外壳的扣接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技术光驱外壳2组合的示意图。光驱外壳2的组合精巧,特别是薄形光驱,受限于外形大小,若外壳2的组合不恰当,往往会因为震动使外壳2的上、下壳盖4、6分离,而使产品发生损坏。图中为一款公知薄形光驱的外壳2,其是由一第一壳盖4、一第二壳盖6以上、下结合而成。外壳2前端是为供托盘(图中未示)进出的开孔10,第一壳盖4与第二壳盖6的上、下结合是由左、右两侧相对延伸的侧板8a、8b相互搭接而成(即侧板8a的部份与侧板8b的部份互相迭合),而后端会保留一连接器开孔(图中未示)。一般来说,搭接的可靠度不佳,但易于组装、拆解,搭接仅借由迭合部份的单一横向干涉来作定位限制,请参阅图2,图2是现有技术结合结构的示意图。有些现有技术会辅以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设置扣接方式(即以相对应二部件以多向性干涉互相结合)结合的结合结构12,而另一侧仍以搭接配合。虽然对第一壳盖4与第二壳盖6的上、下结合不良有些改善,但仍存在其它相当程度结合不良的问题。经掉落测试研究所发现其它结合不良的原因,是由于光驱前端开孔10无法作有强度的连接,相对称的后端因此易受震动而发生分离。若以其它如螺丝等组件强化结合光驱的后端侧边,则会因此增加成本且浪费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于光驱中用以扣接光驱上、下壳盖以形成外壳的扣接结构,利用改良的扣接结合方式,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借由一种利用于光驱中用以扣接光驱上、下壳盖以形成外壳的扣接结构,除了利于快速结合上、下的第一、第二壳盖外,更会使结合后的外壳更为稳固,特别适用于薄形光驱外壳的制造。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以扣接如薄形光驱的光驱外壳的扣接结构,该外壳是由一第一壳盖以及一第二壳盖以上、下结合而成。自该第一壳盖的后端边缘向下延伸一第一侧板,对应该第一侧板自该第二壳盖的后端边缘向上延伸一第二侧板,该第二侧板具有一扣接孔。其中,于该光驱外壳的左、右二侧中的至少一侧边,自该第一壳盖向下延伸一第三侧板,与自该第二壳盖向上延伸一第四侧板互相搭接(即如前述,部份互相迭合而连接)。该扣接结构是包含一扣接部件,该扣接部件是自该第一侧板折弯而成,该扣接部件对应该扣接孔,并且该扣接部件的弯折方向配合该扣接孔,借此该扣接部件与该扣接孔互相配合而发生的干涉,即产生所述的扣接。其中,该扣接部件是经由该第一壳盖与该第二壳盖前后相对平移的方式,以扣接于该扣接孔内,使该第一壳盖与该第二壳盖结合。补充说明,其中所述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互相搭接,是借由一搭接结构以搭接定位,该搭接结构是包含一定位凸件、一导入槽、以及一定位槽。该定位凸件设置于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其中一侧板上并于与另一侧板相邻的内侧,该定位凸件是向另一侧板凸出。该导入槽是横向设置于所述另一侧板上并于相邻的内侧。该定位槽是设置于所述另一侧板上并于相邻的内侧,且位于该导入槽临近该光驱外壳前端的末端。其中,当该第一壳盖与该第二壳盖组合时,是以该定位凸件对应配合该导入槽以上、下组合第一、第二壳盖,后续将该第一壳盖与该第二壳盖相对横向位移,以使该扣接部件扣接该扣接孔,同时并使该定位凸件自该导入槽移动至该定位槽以配合该定位槽,如此,导入槽即为第一、第二侧板结合且平移时所需的间隙。因此,借由本专利技术利用于光驱中用以扣接光驱上、下壳盖以形成外壳的扣接结构,利用第一侧板的扣接部件结合第二侧板的扣接孔,再配合光驱侧面预留组合过程所需间隙的搭接结构,除了利于快速结合上、下的第一、第二壳盖外,更使结合后的外壳更为稳固,特别适用于薄形光驱外壳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光驱外壳组合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结合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扣接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扣接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搭接结构第一例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搭接结构第二例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扣接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扣接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扣接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扣接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借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图3以及图4,图3是本专利技术扣接结构36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扣接结构36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以扣接如薄形光驱的光驱外壳30的扣接结构36,外壳30是由一第一壳盖32以及一第二壳盖34以上、下结合而成。自第一壳盖32的后端边缘向下延伸一第一侧板3202,对应第一侧板3202自第二壳盖34的后端边缘向上延伸一第二侧板3402,第二侧板3402并具有一扣接孔42。其中,于光驱外壳30的左、右二侧中的至少一侧边,自第一壳盖32向下延伸一第三侧板3204,与自第二壳盖34向上延伸一第四侧板3404互相搭接(即如前述,部份互相迭合而连接)。扣接结构36是包含一扣接部件40。扣接部件40是自第一侧板3202折弯而成,扣接部件40对应扣接孔42,并且扣接部件40的弯折方向配合扣接孔42,借此扣接部件40与扣接孔42互相配合而发生的干涉,即产生所述的扣接。于第一例中,当第一壳盖32与第二壳盖34组合后,第一侧板3202是于第二侧板3402的外侧,扣接部件40是向内折弯。借由扣接部件40扣接扣接孔42,以使第一壳盖32与第二壳盖34结合,因为扣接方式除了使第一侧板3202与第二侧板3402间的横向发生干涉外,也使第一侧板3202与第二侧板3402间的纵向,因扣接部件40与扣接孔42的边缘接触而发生干涉。且扣接部件40与扣接孔42的配合所产生的横向干涉,是于每一个横向方向皆发生干涉,相较公知仅为搭接的单一向横向干涉而言,更为稳固。其中,扣接部件40是自第一侧板3202一体冲压成形。补充说明的是,借由本专利技术于外壳30后端的扣接结构36,即使外壳30左、右两侧皆以搭接结合,皆不易因震动而使第一、第二壳盖32、34脱落。进一步于图中所示,扣接结构36第一例的是扣接孔42是自第二侧板3402的连接器开孔50边缘横向开口而成,配合此扣接孔42,扣接部件40是横向弯折以形成。当第一壳盖32与第二壳盖34结合的后,扣接部件40即横向勾住扣接孔42,配合前述搭接的第三侧板3204与第四侧板3404,则可稳固结合。此外,扣接部件40是经由第一壳盖32与第二壳盖34前后相对平移的方式,扣接于扣接孔42内,其中,第一壳盖32与第二壳盖34前后相对平移的间隙是由第三侧板3204与第四侧板3404相互搭接的结构所提供。请参阅图5,图5是本专利技术搭接结构51第一例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三侧板3204与第四侧板3404互相搭接,是借由一搭接结构51以搭接定位,甚至外壳30相对第三、第四侧板3204、3404的另一侧也可以以搭接结构51来搭接。搭接结构51是包含一定位凸件52、一导入槽54、以及一定位槽56。定位凸件52设置于第三侧板3204与第四侧板3404其中一侧板上并于与另一侧板相邻的内侧,定位凸件52是向另一侧板凸出。如图中,定位凸件52是设置于第三侧板3204内侧,并向第四侧板3404延伸。导入槽54是横向设置于所述另一侧板上并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以扣接光驱外壳的扣接结构,该外壳是由一第一壳盖以及一第二壳盖以上、下结合而成,自该第一壳盖的后端边缘向下延伸一第一侧板,对应该第一侧板自该第二壳盖的后端边缘向上延伸一第二侧板,该第二侧板具有一扣接孔,其中于该光驱外壳的左、右二侧中的至少一侧边,该第一壳盖向下延伸一第三侧板与该第二壳盖向上延伸一第四侧板互相搭接,其特征在于,该扣接结构是包含:一扣接部件,是自该第一侧板折弯而成,该扣接部件对应该扣接孔,并且该扣接部件的弯折方向配合该扣接孔;其中,该扣接部件是经由该第一壳盖与该第二壳盖前后相对平移的方式,以扣接于该扣接孔内,使该第一壳盖与该第二壳盖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舜谢志忠曾俊仁黄琤雯陈荣福
申请(专利权)人: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