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素英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生物菌肥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88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菌肥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生物菌肥及其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动植物残体进行研磨粉碎,制得动植物残体粉末;步骤二:将微生物和营养液添加到动植物残体粉末当中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原料;步骤三:将原料压制成圆柱状肥料芯,并且使用食用明胶制成的防护膜包裹住圆柱状料芯;步骤四:将防护膜包裹后的圆柱状料芯裁切成颗粒状,获得所述高效生物菌肥;避免颗粒状的高效生物菌肥相互之间因为摩擦和碰撞导致颗粒状的高效生物菌肥碎成粉末。撞导致颗粒状的高效生物菌肥碎成粉末。撞导致颗粒状的高效生物菌肥碎成粉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生物菌肥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菌肥生产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生物菌肥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菌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但是现有的生物菌肥在制成颗粒之后,在灌装和运输的过程中,因为颗粒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容易导致颗粒破碎,进而会造成使用者得到肥料后一部分为残缺的颗粒,一部分为粉末,使用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生物菌肥及其制备工艺,避免颗粒状的高效生物菌肥相互之间因为摩擦和碰撞导致颗粒状的高效生物菌肥碎成粉末。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高效生物菌肥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将动植物残体进行研磨粉碎,制得动植物残体粉末;
[0007]步骤二:将微生物和营养液添加到动植物残体粉末当中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原料;
[0008]步骤三:将原料压制成圆柱状肥料芯,并且使用食用明胶制成的防护膜包裹住圆柱状料芯;
[0009]步骤四:将防护膜包裹后的圆柱状料芯裁切成颗粒状,获得所述高效生物菌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料芯内部设置有多个氧气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高效生物菌肥制备工艺还使用一种高效生物菌肥制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承重板,承重板上设置有多个圆棒,承重板上还设置有两个模具,两个模具能够实现扣合形成圆柱状内腔。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高效生物菌肥制备工艺的流程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颗粒状高效生物菌肥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承重板和两个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多个圆棒和推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齿轮Ⅰ和齿轮Ⅱ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压板和堵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外壳和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龙门架和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架和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高效生物菌肥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看图1和图2,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得到制得高效生物菌肥的一个示例性工作过程是:
[0024]现有的高效生物菌肥压制成颗粒之后,在灌装和运输的过程中,颗粒之间相互摩擦和碰撞容易导致颗粒碎裂,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中首先将动植物残体收集起来,然后再将动植物残体进行研磨,使动植物残体被研磨成粉末状,便于压制,随后将微生物和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液一同添加到动植物残体粉末当中,并混合成“糊状”原料,随后将原料进行压制,将原料被压制成圆柱状料芯001,然后将熔融状态下的食用明胶包裹在圆柱状料芯001的侧壁上,并在食用明胶冷却后形成防护膜003,随后将防护膜003包裹后的圆柱状料芯001裁切成颗粒状,即可获得所述高效生物菌肥,通过防护膜003的包裹保护,可以使颗粒状的高效生物菌肥在进行灌装以及运输的时候,避免颗粒状的高效生物菌肥相互之间因为摩擦和碰撞导致颗粒状的高效生物菌肥碎成粉末。
[0025]参看图2,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得到提高微生物存活率的一个示例性工作过程是:
[0026]微生物包含厌氧和好养微生物,本专利技术中需要好氧微生物作为生物菌,而现有的高效生物菌肥压制成颗粒之后,内部没有空隙,处于内部的好氧微生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容易死亡,从而导致现有的高效生物菌肥颗粒表面微生物存活使用时候的效果好,而内部效果差,同时好氧微生物可能会移动到高效生物菌肥颗粒表面来,从而导致高效生物菌肥颗粒内部没有好氧微生物存在,这样的话使用效果不理想;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料芯001内部设置有多个氧气孔002,多个氧气孔002能够提供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流通和存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高效生物菌肥内部的好氧微生物能够拥有足够的氧气得以存活,从而提高所述的高效生物菌肥的使用效果,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所述的高效生物菌肥颗粒当中。
[0027]参看图3,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得到制作圆柱状料芯001的一个示例性工作过程是:
[0028]所述高效生物菌肥制备工艺还使用一种高效生物菌肥制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承重板010,承重板010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圆棒012,承重板010上还设置有两个模具013,使用两个模具013能够扣合形成圆柱状内腔,制作圆柱状料芯001的时候,将原料装填到两个模具013所形成的圆柱状内腔当中,然后在原料凝固之后,便可以得到圆柱状的料芯001,并且多个圆棒012能够在原料当中加工出多个氧气孔002。
[0029]参看图3、图4和图7,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得到将圆柱状料芯001取出的一个示例性工作过程是:
[0030]在将圆柱状料芯001制作好之后,需要将圆柱状料芯001从两个模具013所形成的圆柱状内腔当中取出,所以所述承重板010上还设置有推料板011,推料板011滑动在多个圆棒012上,推料板011固定连接在杆020上,气缸Ⅰ021驱动杆020在承重板010上滑动,气缸Ⅰ021固接在转架019上,承重板010固接在转架019上,两个模具013的下端面接触在推料板011的上端面上,在圆柱状料芯001成型之后,打开两个模具013,然后使用气缸Ⅰ021带动杆
020在承重板010上滑动,使杆020带动推料板011在多个圆棒012上滑动,将圆柱状料芯001从多个圆棒012上推出来,从而实现自动将圆柱状料芯001取下的效果。
[0031]参看图4和图7,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得到制作防护膜003的一个示例性工作过程是:
[0032]在将圆柱状料芯001制作好之后,需要将熔融状态下的食用明胶包裹在料芯001上,所以所述承重板010上还设置有两个外壳015,两个外壳015能够相互扣合形成一个容腔,两个外壳015均与承重板010上表面进行面接触,在料芯001成型之后,取走两个模具013,然后使两个外壳015相互扣合,此时两个外壳015能够相互扣合形成一个容腔,并且将推料板011的侧面接触在两个外壳015的内壁上,此时因为两个模具013取走,所以料芯001与两个外壳015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随后将熔融状态下的食用明胶浇注到该空隙当中,使食用明胶将料芯001的侧面包裹住,形成防护膜003,待防护膜003也凝固之后,便可以使用推料板011将包裹着防护膜003的料芯001从两个外壳015当中取出。
[0033]参看图5、图7和图10,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得到组合两个外壳015和两个模具013的一个示例性工作过程是:
[0034]为了节省人工,实现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生物菌肥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动植物残体进行研磨粉碎,制得动植物残体粉末;步骤二:将微生物和营养物添加到动植物残体粉末当中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原料;步骤三:将原料压制成圆柱状肥料芯(001),并且使用食用明胶制成的防护膜(003)包裹住圆柱状料芯(001);步骤四:将防护膜(003)包裹后的圆柱状料芯(001)裁切成颗粒状,获得所述高效生物菌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菌肥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芯(001)内部设置有多个氧气孔(0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菌肥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高效生物菌肥制备工艺还使用一种高效生物菌肥制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承重板(010),承重板(010)上设置有多个圆棒(012),承重板(010)上还设置有两个模具(013),两个模具(013)能够实现扣合形成圆柱状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生物菌肥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010)上还设置有推料板(011),推料板(011)滑动在多个圆棒(012)上,推料板(011)固接在杆(020)上,气缸Ⅰ(021)驱动杆(020)在承重板(010)上滑动,气缸Ⅰ(021)固接在转架(019)上,承重板(010)固接在转架(019)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生物菌肥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010)上还设置有两个外壳(015),两个外壳(015)能够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素英
申请(专利权)人:杨素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