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221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盘片装置,包含在盘片被驱动时可避免操作者不慎将盘片插入的一遮挡机构。此一遮挡机构除机构的刚性提高之外,并可达成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稳定动作而具有高度可靠性。而且,藉由缩小驱动遮挡构件的行程,使构成遮挡构件的底板的前方凸缘的纵向宽度缩小,可达成装置整体的薄型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盘片装置,以可支持着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盘片的运送的复数的臂部,将被插入的盘片藉由自动装载送入到装置内部,或是将收纳于装置内部的盘片送出到装置外部。并且在位于用以插入盘片的前边框的开槽的中央部保持特定的间隔配置有一对遮挡片。此一对遮挡片藉由以其一端为中心的转动动作可使其另一端直立或倾倒。当盘片被容纳在装置内部时,原本倾倒的该遮挡片成为直立状态;另一方面,当容纳在装置内部的盘片被送出到装置外部时,该遮挡片成为倾倒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盘片装置,用以在各种计算机系统等的信息设备中,驱动作为记录大量信息的记录媒体的光盘(例如CD-R/RW、DVD-R/-RW/RAM/+R/+RW等)。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内建于个人计算机等的盘片装置,通常都具备用以装填盘片的盘片托盘。此盘片托盘以可前进后退的型态构成。而且,装填于盘片托盘的盘片,是在盘片装置的本体内被驱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另一方面,在未使用盘片托盘的方式中,有大量使用所谓的吸入式(slot-in)的盘片装置的倾向。因此,更适于目前计算机日渐轻薄短小的趋势。采用此种吸入式盘片装置,在将盘片朝装置本体送入(装载)/送出(卸载)时并未使用盘片托盘,因此,当操作者将盘片插入开槽(slot)过半之后,在装置本体的装载机构就会开始作动,而可自动地将盘片送入(装载)。图51及图52显示在习知的吸入式盘片装置中,装载机构的结构与动作态样。在该图所示的结构中,当操作者将盘片D插入之后,盘片D受到第1摆动体100的前端的销100a;左右的引导体101、102;以及从途中开始受到第2摆动体103的前端的销103a,一边在高度方向以及左右位置被限制,一边抵达如图51所示的位置。此时,就第1摆动体100而言,因为盘片D的插入而使其前端的销100a被挤压,遂朝向箭头100A所示的方向转动。又,就第2摆动体103而言,也因为盘片D的插入而使其前端的销103a被挤压,遂朝向箭头103A所示的方向转动。然后,开关操纵杆104被第2摆动体103的端部推压,而向箭头104A所示的方向转动,使检测开关105作动。当该检测开关105开始作动之后,驱动装置106也会开始启动,第1滑动构件107也开始朝箭头107A的方向移动。此第1滑动构件107与第2滑动构件108两者的前端,以滑动连结构件109连接。因为此滑动连结构件109是用销110,以可摆动的方式被枢支,因此在第1滑动构件107后退的时候,第2滑动构件108也会同时向箭头108A的方向前进。在这种状态下,当第1滑动构件107开始后退时,因为第1滑动构件107的凸轮槽107a的导引,因此被此第1滑动构件107以单边固定的状态下被支持的第1摆动体100的从动销100b会被导引。第1摆动体100以支点100c为中心,向箭头100B的方向转动。于是,第1摆动体100前端的销100a,会将盘片D往箭头107A的方向搬运,直到盘片D抵接盘片定位构件111的销111a、111b为止。此时,因为第2摆动体103的销103a向箭头103A的方向转动,因此,第2摆动体103的销103a,就会与第1摆动体100前端的销100a同步,在支持着盘片D的状态下,向箭头103A的方向移动。而在盘片D抵接盘片定位构件111的销111a、111b之后,该第2摆动体103的销103a即转动到与盘片D稍微分离的位置。以上是说明将盘片D送入盘片装置内部时,装载机构的动作态样,而在将盘片D从盘片装置向外部送出的情形时,装载机构的动作态样与前述的动作态度相反。也就是说,如图52所示,当盘片D位于装置内部的固定位置时,驱动装置106依据送出的指令向反转方向移动,于是使第1滑动构件107向箭头107B的方向开始前进,而连结到滑动连结构件109的第2滑动构件108,也会同步向箭头108B的方向开始后退。藉由这样的方式,第1摆动体100即朝向箭头100A的方向转动;而第2摆动体103则朝向箭头103B的方向转动。然后,盘片D被第1摆动体100与第2摆动体103前段的销100a与销103a所支持,并被送出到装置外部。另外,被送入装置内部的盘片D于固定位置,被上下移动的夹头(clamp head)112所夹持。此夹头112与固定在主轴马达114的驱动轴的转盘(Turn table)113一体化;而且,该主轴马达114配置于框构件(省略图式),并使此框构件藉由升降机构而上下移动(例如请参照专利文件1)。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2-117604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在如前所述的吸入式盘片装置中,藉由将盘片从前边框(front bezel)的开槽插入,藉由自动装载而使盘片被收纳到装置内部,此时,即无法从外部辨认此盘片。尤其是当前边框的开槽只有最低限度的大小,甚至,为了避免灰尘进入盘片装置内部而设置有遮蔽材料时,即成为完全无法辨认装置内有无盘片的状态。然而,在采用此种结构的吸入式盘片装置中,假如在装置内部所收纳的盘片正在驱动(转动)中,而操作者又误将其它盘片从开槽插入的话,则两个盘片的外缘即会碰触,导致正在驱动中的盘片的旋转速度降低,从而对驱动中的盘片其数据的读取及写入带来重大损害的危险。因此,为了要解决此种问题,在本申请人的其它既有产品中,是在前边框的开槽的中央部,设置可上下移动的遮挡构件(shutter),以此遮挡构件阻止其它盘片的进入。图53显示用以将此遮挡构件上下移动的结构。将端部有垂直槽201a形成,且在水平方向滑动的滑动构件201,配置在形成有一对倾斜槽202a、202b的底板(base panel)202的前方凸缘(flange)202c。然后,将设置于遮挡构件203下端的销203a同时插入该垂直槽201a与倾斜槽202a内,将他方的销203b插入该倾斜槽202b内进行组装。因此,当滑动构件201朝向如同图(B)中的箭头所示,向箭头方向滑动的时候,垂直槽201a会牵引遮挡构件203的销203a。藉由这种方式,销203a即沿着倾斜槽202a上升;遮挡构件203则如同图(C)所示,上升到填塞前边框的开槽的中央部的位置为止。也就是说,在此采用的结构是藉由倾斜槽202a,将滑动构件201的横向力强制转换成纵向力。经由此种结构,用以使遮挡构件203上下移动的垂直槽201a与倾斜槽202a、202b的纵向的宽度,即相当于遮挡构件203上下移动的行程(stroke)的宽度,并不能够使此纵向的宽度较其更小。也就是说,底板202的前方凸缘202c的纵向宽度,会因为垂直槽201a与倾斜槽202a、202b而完全确定,因此无法将此部分的宽度设计成更小。因而盘片装置的薄型化,也不得不受到此一限制。另外,由于销203a的上升下降,是利用垂直槽201a与倾斜槽202a彼此间相互的位置变化,因此,销203a与各槽之间会产生滑接阻力,因此就必须要较大的驱动扭矩。因此之故,如果想要不会经常性的变化,而追求稳定的动作的话,并不能算是一种较佳的结构型态。而且,因为当遮挡构件203位于升到顶端的状态时,其下端部在遮挡护盖(shuttercover)204的前端,是由两根销203a、203b的部分予以支持的单边固定状态,因此无法提高构造刚性。如图54所示,如果盘片D抵接到的话就容易倾倒,因此可说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会产生使盘片D的周缘部分受损的瑕疵。然而,如图55所示,即使在采用上述构成的遮挡构件203的情况,即可阻挡一般被称为12cm盘片的大直径盘片D1的进入,从而避免与收纳在装置内且正在驱动的大直径盘片D1的碰触。然而,如果操作者不小心将一般被称为8cm盘片的小直径盘片D2插入的话,则小直径盘片D2的一部分会进入前边框的开槽一侧的开口端,与遮挡构件203的侧端之间,而与大直径盘片D1产生碰触。如果将上述的样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片装置,藉由可支持着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盘片的运送的复数的臂部,将从设置于前边框的开槽被插入的盘片自动送入装置内部,或是将被送入到装置内部的盘片自动送出到装置外部,其特征在于:在位于该前边框的开槽的中央部配置遮挡片,藉由以其一端 为中心的转动动作,可使其另一端直立或倾倒;当该盘片被送入到装置内部时,该遮挡片从倾倒状态成为直立状态;而当该盘片被送出到装置外部时,该遮挡片从直立状态成为倾倒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4-24 2006-1193941.一种盘片装置,藉由可支持着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盘片的运送的复数的臂部,将从设置于前边框的开槽被插入的盘片自动送入装置内部,或是将被送入到装置内部的盘片自动送出到装置外部,其特征在于在位于该前边框的开槽的中央部配置遮挡片,藉由以其一端为中心的转动动作,可使其另一端直立或倾倒;当该盘片被送入到装置内部时,该遮挡片从倾倒状态成为直立状态;而当该盘片被送出到装置外部时,该遮挡片从直立状态成为倾倒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备可前进/后退的装载滑件,用以将该盘片送入/送出;且该遮挡片与该装载滑件的前进/后退连动而直立或倾倒。3.一种盘片装置,藉由可支持着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盘片的运送的复数的臂部,将从设置于前边框的开槽被插入的盘片自动送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泽辰一横田和夫
申请(专利权)人: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