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介质和光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71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和一种光盘设备。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使得H1(nm)为其上形成有第一记录层(19)的第一基片(11)的沟槽深度,H2(nm)为其上形成有第二记录层(20)的第二基片(18)的沟槽深度,H11(nm)为槽岸区上的第一染料层(12)的厚度,H12(nm)为沟槽底区上的第一染料层的厚度,H21(nm)为槽岸区上的第二染料层(15)的厚度,H22(nm)为沟槽底区上的第二染料层的厚度,α为H11-H12的绝对值,并且β为H21-H22的绝对值,第一基片的沟槽深度H1和第二基片的沟槽深度H2满足|H11-H12|=α,|H21-H22|=β,λ/8n≤H1-α≤λ/3n,和≤H2-β≤λ/3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信息记录介质,例如能够从光入 射面侧在多个记录膜上记录/重放信息的多层光盘。
技术介绍
作为实现视频和音乐内容记录的DVD标准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光 盘被广泛使用,并且只读光盘、能只记录一次信息的一次写入型光盘、 以及由计算机外部存储器、记录/重放视频等表示的可重写光盘等也 是可用的。就能够进行记录的光盘来说,由于其低的制造成本,在其记 录层中使用有机染料的一次写入型光盘最流行。在其记录层中使用有 机染料的一次写入型光盘中,以激光束照射由沟槽定义的记录区(轨 道)来加热树脂基片至其玻璃转化点Tg或更高的温度,从而引起该沟 槽中的有机染料膜的热分解并产生负压。结果是,沟槽中的树脂基片 变形来形成记录标记。与现有光盘相比,实现高密度、高性能记录/重放的下一代光盘 使用具有大约405nm波长的蓝激光束作为记录/重放激光束。使用红 外激光束或红激光束执行记录/重放的现有光盘利用在比记录/重放 激光束的波长(780和650mn)更短的波长处具有吸收峰值的有机染料 材料。因此,现有光盘实现所谓的H(高)到L(低)特性,借助这一特性, 由激光束照射形成的记录标记的光反射率比在该激光束照射之前要 低。相反,当利用激光束执行记录/重放时,在比记录/重放激光束的波 长(405nm)更短的波长处具有吸收峰值的有机染料材料不仅在对于紫 外线的稳定性等方面而且在对于热的稳定性上都差。这将造成记录标 记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低的问题。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297407披露 了一种有机染料材料,该有机染料材料在比写入光束波长要长的波长 处具有包含在记录层中的有机染料化合物的吸收峰值。在使用这种材料时,光盘具有所谓L(低)到H(高)特性。该特性使得记录标记的光反 射率变得高于激光束照射之前的光反射率。已研究了信息记录介质的多层结构来进一步增加记录容量。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322770公开了多层结构。在DVD和HD DVD 中,具有两层或多层的多层盘都遭受由于球面象差和来自非重放层的 信号泄露所引起的重放信号质量劣变的影响。 以下将说明劣化因素。首先,以下将说明球面象差的影响。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2005-267849、 2005-100647、 2004-355785、和2004-87043所述,上 述DVD和HD_DVD的记录/重放光盘系统最好被设计用来通过 0.6mm厚的基片记录和重放信息记录层上的信息。通过该结构,已知 当距信息记录层的值从最佳值移位时,射束点由于球面象差的影响而 变形并且变大,因此使得记录/重放信号质量下降。而且,在重放信息记录层上的信息的同时会出现来自非重放层 的信号泄漏(层间串扰),因此使得记录/重放信号质量下降。为了 抑制该泄漏,中间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然而,当中间层具有足够 的厚度时,距信息记录层的值从最佳值移位很大,从而提高了球面象 差的影响。因此,只读型DVD (DVD-ROM)被设计用来降低在从 激光束入射面看去布置在正面和背面的层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的球面 象差的影响。有机染料材料为液体,并且通过涂覆处理形成了信息记录层。 在传统DVD中,沟槽中的信息记录层的厚度等于槽岸的厚度。然而, 为了实现较高密度记录,由于轨道间距下降并且沟槽宽度变小,所以 沟槽中的信息记录层的厚度和沟槽外的厚度具有差值。因此,即使如 同传统作法那样使用具有设计沟槽宽度的基片,也不能获得稳定信 号,并且信号质量趋向恶化,这就导致了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高记录/重放信号质量,并且实现使用有 机染料材料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进行高密度记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数据导入区、数据区、和数据导出区从内圆周侧开始依次分配, 记录了记录管理数据的记录管理带形成在数据导入区中,并且记录管理带的扩展区形成在数据区中,用于管理记录管理带的扩展区的位置的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带形成在数据导入区中,用于信息的记录/重放的激光束具有落入从3卯nm至420nm (包 含这两个值)的范围内的波长,该介质从光入射面开始依次具有第一基片、第一记录层、第二 记录层、和第二基片,在其中每一个上形成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状的沟 槽和槽岸,第一记录层从光入射侧开始具有第一染料层和第一反射层,并 且第二记录层从光入射侧开始具有第二染料层和第二反射层,并且第一染料层和第二染料层对波长范围内的激光束具有吸光性,其中,使H1 (nm)为其上形成有第一记录层的第一基片的沟槽 深度,使H2 (nm)为其上形成有第二记录层的第二基片的沟槽深度, 使Hll (nm)为槽岸区上的第一染料层的厚度,使H12 (rim)为沟 槽底区上的第一染料层的厚度,使H21 (rnn)为槽岸区上的第二染 料层的厚度,使H22 (nm)为沟槽底区上的第二染料层的厚度,使a 为Hll -H12的绝对值,并且使|3为H21 -H22的绝对值,第一基片的沟槽深度Hl和第二基片的沟槽深度H2满足|H11-H12| = a …(l)|H21-H22| = p …(2)X/8n《HI - a《X/3n ...(3)X/8n《H2 —p《X/3n …(4)(h激光束波长,n:基片的折射率)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具有两个或更多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优 化沟槽深度以避免由于来自非重放层的信号泄漏导致的记录/重放信 号质量恶化,改善记录/重放信号质量,并且实现高密度记录。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以下说明书中被阐述,并且将从 说明书中部分地变得清楚,或者可通过实践本专利技术而被理解。可通过 以下特别指出的装置和组合来实现并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附图说明结合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示了本专利技术 的实施例,并且连同以上给出的一般描述和以下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 描述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双层光盘的结构的示 例的示意截面图2是用于说明可应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双层光盘 的结构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双层光盘的结构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4是表示重放信号的轨道上电平(on-track level)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5是表示推挽信号幅度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6是表示SbER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7是表示重放信号的轨道上电平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8是表示推挽信号幅度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9是表示SbER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IO是表示重放信号的轨道上电平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11是表示推挽信号幅度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12是表示SbER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13示出了一次写入型信息存储介质中的RMD复制带RDZ和记录位置管理带RMZ中的数据结构;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信息记录/重放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框图15示出了一次写入型信息存储介质中的有界区的结构;图16示出了一次写入型信息存储介质中的有界区的另一结构;图17示出了控制数据带CDZ和R纹理信息带RIZ中的数据结构;图18是摆动调制中的180°相位调制和NRZ方法的说明示图; 图19A、19B、和19C是记录薄膜的形状和尺寸的特征说明示图; 图20是一次写入型信息存储介质中的摆动地址格式的说明性示图21A、 21B、 21C、和21D是摆动数据单元中的摆动同步图案 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从内圆周侧开始依次分配数据导入区、数据区、和数据导出区,记录了记录管理数据的记录管理带形成在数据导入区中,并且记录管理带的扩展区形成在数据区中,用于管理记录管理带的扩展区的位置的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带形成在数据导入区中,用于信息的记录/重放的激光束具有落入从390nm至420nm(包含这两个值)的范围内的波长,该介质从光入射面开始依次具有第一基片、第一记录层、第二记录层、和第二基片,在其中每一个上形成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状的沟槽和槽岸,第一记录层从光入射侧开始具有第一染料层和第一反射层,并且第二记录层从光入射侧开始具有第二染料层和第二反射层,并且第一染料层和第二染料层对波长范围内的激光束具有吸光性,其中,使H1(nm)为其上形成有第一记录层的第一基片的沟槽深度,使H2(nm)为其上形成有第二记录层的第二基片的沟槽深度,使H11(nm)为槽岸区上的第一染料层的厚度,使H12(nm)为沟槽底区上的第一染料层的厚度,使H21(nm)为槽岸区上的第二染料层的厚度,使H22(nm)为沟槽底区上的第二染料层的厚度,使α为H11-H12的绝对值,并且使β为H21-H22的绝对值,第一基片的沟槽深度H1和第二基片的沟槽深度H2满足:|H11-H12|=α…(1)|H21-H22|=β…(2)λ/8n≤H1-α≤λ/3n…(3)λ/8n≤H2-β≤λ/3n…(4)(λ:激光束波长,n:基片的折射率)。...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6-30 2006-1824601.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从内圆周侧开始依次分配数据导入区、数据区、和数据导出区,记录了记录管理数据的记录管理带形成在数据导入区中,并且记录管理带的扩展区形成在数据区中,用于管理记录管理带的扩展区的位置的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带形成在数据导入区中,用于信息的记录/重放的激光束具有落入从390nm至420nm(包含这两个值)的范围内的波长,该介质从光入射面开始依次具有第一基片、第一记录层、第二记录层、和第二基片,在其中每一个上形成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状的沟槽和槽岸,第一记录层从光入射侧开始具有第一染料层和第一反射层,并且第二记录层从光入射侧开始具有第二染料层和第二反射层,并且第一染料层和第二染料层对波长范围内的激光束具有吸光性,其中,使H1(nm)为其上形成有第一记录层的第一基片的沟槽深度,使H2(nm)为其上形成有第二记录层的第二基片的沟槽深度,使H11(nm)为槽岸区上的第一染料层的厚度,使H12(nm)为沟槽底区上的第一染料层的厚度,使H21(nm)为槽岸区上的第二染料层的厚度,使H22(nm)为沟槽底区上的第二染料层的厚度,使α为H11-H12的绝对值,并且使β为H21-H22的绝对值,第一基片的沟槽深度H1和第二基片的沟槽深度H2满足|H11-H12|=α...(1)|H21-H22|=β...(2)λ/8n≤H1-α≤λ/3n ...(3)λ/8n≤H2-β≤λ/3n ...(4)(λ激光束波长,n基片的折射率)。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片具有 落在从580pm至600pm (包含这两个值)的范围内的厚度。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记录层和 第二记录层之间的粘合层,并且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粘合层具有落在从 20^im至35pm (包含这两个值)的范围内的厚度。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第一记录层 和第二记录层使得沟槽的最大值一半处的全部宽度落在从O.l)nm至 0.3pm (包含这两个值)的范围内。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就具有所述范围的 波长的激光束而言,第一记录层的反射率和第二记录层的反射率落在 从3%至10% (包含这两个值)的范围内。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第二记录层的反射 率为第一记录层的反射率的0.8倍到1.2倍。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仅仅在第一记录层 和第二记录层上的槽岸区上进行记录。8. —种用于重放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信息记录介质中,从内圆周侧开始依次分配数据导入区、数据区、和数据导出区,记录了记录管理数据的记录管理带形成在数据导入区中,并且 记录管理带的扩展区形成在数据区中,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丸祐晃山本亮介安东秀夫中村直正高泽孝次梅泽和代森田成二大间知范威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