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小惯量进油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722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24
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小惯量进油控制结构,包括电磁铁部件、电磁铁弹簧、衔铁杆、喷油器体和弹簧垫片,电磁铁弹簧放置于电磁铁部件顶端中孔、衔铁杆和弹簧垫片之间,弹簧垫片底部放有衔铁片,在衔铁片内部开设有环形均布的减重孔和油槽,衔铁片底端安装有上阀座,衔铁杆下段套装有双锥阀套,在上阀座底端连接有分流板,在分流板底端连接有下阀座。通过双锥阀套承受的液压力大大减小,减小电磁铁弹簧的预紧力,进而可以减小电磁铁的吸力要求,减小电磁铁的制造成本,可以减小电磁铁工作过程中的发热,提高电磁铁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高电磁铁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高电磁铁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小惯量进油控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喷油器
,具体是一种锥阀高压共轨喷油器的进油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共轨喷油器总成中,如图1所示,高压油输入喷油器体8内后,必须通过进油控制结构才能输入喷油嘴偶件,现有的进油控制结构包括电磁铁部件1,电磁铁弹簧2,衔铁杆3,衔铁片4,上阀座5,上衔铁座6A,下阀座7和喷油器体8,衔铁杆3始终承受方向向上的高压油液力作用,当电磁铁部件1断电时,电磁铁弹簧2的预紧力大于衔铁杆3承受的高压油液作用力,进油通路处于关闭状态。当喷油器要工作时,给电磁铁部件1送电,此时电磁铁部件1的吸力大于电磁铁弹簧2的预紧力,衔铁杆3上行,高压进油通路处于开状态。进油通路是否打开取决于电磁铁部件1对衔铁杆3控制。
[0003]在现有结构的喷油器中,衔铁片4是实芯结构,重量大;衔铁杆3为整体结构,在其下端设有双锥面结构,衔铁杆3与上衔铁座6A和下阀座7都要偶件配合,长度较大,自重量大,电磁铁部件1必须具有较大的吸力才能实现对大惯量的衔铁杆3和衔铁片4的升降控制,因此,电磁铁部件1的工作电流大,这就造成了以下缺点:
[0004]电磁铁部件的工作电流大,能耗高;电磁铁部件的工作温度高,增加电磁铁部件的使用故障率,降低了电磁铁部件的使用寿命;电磁铁弹簧2的预紧力太大会增加衔铁杆、上衔铁座和下阀座运动过程中的磨损,会造成启闭性能和可靠性的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小惯量进油控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小惯量进油控制结构,包括电磁铁部件、电磁铁弹簧、衔铁杆、喷油器体和弹簧垫片,所述电磁铁弹簧设置在电磁铁部件内凹孔端面和弹簧垫片之间,并套装在衔铁杆的上段,在弹簧垫片底部放置有衔铁片,其特征在于,在衔铁片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中孔,在衔铁片的顶面开设有减重孔和油槽,在衔铁片底端安装有上阀座,在衔铁杆的下段套装有双锥阀套,在上阀座底端连接有分流板,在分流板底端连接有下阀座,在上阀座的中心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顶端中孔、上导向孔、存油腔、下导向孔和上锥面孔,存油腔设置在上导向孔和下导向孔之间,上锥面孔设置在下导向孔的下端口处,在存油腔与上阀座的底面之间设有回油斜孔,在下阀座中心顶端设有下内凹槽和下锥面孔,下锥面孔设置在下内凹槽的上端口处,在下内凹槽与下阀座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下油道,在下阀座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还设有油道一和油道二。
[0008]进一步,所述双锥阀套包括同轴设置的导向孔、上导柱、下导柱、上锥面和下锥面,上锥面设置在下导柱的两端,导向孔与衔铁杆偶件配合,上导柱与上导向孔和下导向孔偶
件配合,下导柱的外径大于上导柱的外径,上锥面与上阀座的存油腔密封对应,下锥面与下阀座的下锥面孔密封对接。
[0009]进一步,所述衔铁片的下端面与所述双锥阀套的上端面之间为端面机械密封配合,所述衔铁片、双锥阀套和顶端中孔围合成一个阻尼腔。
[0010]进一步,所述顶杆的下端与油嘴针阀杆的上端接触。
[0011]进一步,在衔铁片的顶面沿周向均匀地设有三个以上减重孔和三条以上油槽,且减重孔和油槽间隔分布。
[0012]更进一步,所述减重孔为盲孔。
[0013]进一步,在导向孔中沿轴间隔地设有避让槽,以减少与衔铁杆的实际接触面积。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由于将现有的整体式的衔铁杆改进成分体式套装结构,这样共轨喷油器的进油端的控制只要上下移动双锥阀套即可,推动双锥阀套移动的力比推动衔铁杆和双锥阀套组合体的作用力要小得多,双锥阀套承受下阀座下内凹槽的高压油液压力的实际受力面积减小,双锥阀套承受的液压力就减小,可以减小电磁铁弹簧的预紧力,进而可以减小电磁铁的吸力要求,减小电磁铁的制造成本,电磁铁吸力要求的减小,可以减小电磁铁工作过程中的发热,提高电磁铁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下阀座承受的电磁铁弹簧预紧力可以减小,能够降低下阀座工作时的冲击力和磨损情况,提高喷油器的进油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延长了喷油器总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高压共轨喷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使用本技术的高压共轨喷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喷油器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衔铁杆、衔铁片和双锥阀套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双锥阀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衔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图7的俯视图;
[0024]图9为上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下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电磁铁部件;2

电磁铁弹簧;3

衔铁杆;4

衔铁片;5

上阀座;6

双锥阀套;6A

上衔铁座;7

下阀座;8

喷油器体;9

顶杆;10

油嘴弹簧;11

过渡块;12

油嘴针阀体;13

油嘴针阀杆;14

分流板;15

油嘴垫片;16

弹簧垫片;17

阻尼腔;18

高压腔;41

中心中孔;42

减重孔;43

油槽;51

顶端中孔;52

上导向孔;53

存油腔;54

下导向孔;55

上锥面孔;56

回油斜孔;61

导向孔;62

上导柱;63

下导柱;64

上锥面;65

下锥面;71

下内凹槽;72

下锥面孔;73

下油道;74

油道二;75

油道一;81

进油道;82

主油道;83

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使用本技术结构的小惯量高可靠锥阀高压共轨喷油器,如
图2

10所示,包括电磁铁部件1、电磁铁弹簧2、衔铁杆3、喷油器体8和弹簧垫片16,所述电磁铁弹簧2设置在电磁铁部件1内凹孔端面和弹簧垫片16之间,并套装在衔铁杆3的上段,在弹簧垫片16底部放置有衔铁片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小惯量进油控制结构,包括电磁铁部件(1)、电磁铁弹簧(2)、衔铁杆(3)、喷油器体(8)和弹簧垫片(16),所述电磁铁弹簧(2)设置在电磁铁部件(1)内凹孔端面和弹簧垫片(16)之间,并套装在衔铁杆(3)的上段,在弹簧垫片(16)底部放置有衔铁片(4),其特征在于,在衔铁片(4)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中孔(41),在衔铁片(4)的顶面开设有减重孔(42)和油槽(43),在衔铁片(4)底端安装有上阀座(5),在衔铁杆(3)的下段套装有双锥阀套(6),在上阀座(5)底端连接有分流板(14),在分流板(14)底端连接有下阀座(7),在上阀座(5)的中心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顶端中孔(51)、上导向孔(52)、存油腔(53)、下导向孔(54)和上锥面孔(55),存油腔(53)设置在上导向孔(52)和下导向孔(54)之间,上锥面孔(55)设置在下导向孔(54)的下端口处,在存油腔(53)与上阀座(5)的底面之间设有回油斜孔(56),在下阀座(7)中心顶端设有下内凹槽(71)和下锥面孔(72),下锥面孔(72)设置在下内凹槽(71)的上端口处,在下内凹槽(71)与下阀座(7)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下油道(73),在下阀座(7)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还设有油道一(75)和油道二(7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勇刘义亭庄福如沙有胜鞠得雨王进钱音瑶赵波李明聂增奎肖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亚格林鲍尔燃油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