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轨喷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44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轨喷油器,涉及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技术领域。该共轨喷油器包括阀壳、衔铁、衔铁杆、衔铁复位弹簧、滑动套和针阀,衔铁与衔铁杆连接且两者可上下移动地设于阀壳内,衔铁复位弹簧抵接设置于阀壳的内壁和衔铁之间,滑动套设于衔铁杆的下端,针阀一端可上下移动地插接于滑动套内,共轨喷油器还包括控制阀上座和控制阀下座,衔铁杆插接于控制阀上座,滑动套位于控制阀下座,滑动套与控制阀下座和针阀形成第一控制腔;第二控制腔与第一控制腔和第一油道均连通,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在衔铁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逐渐与过油通道断开或连通;泄油孔在衔铁杆上下运动时与第二控制腔连通或断开。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布置安装。便于布置安装。便于布置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轨喷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共轨喷油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可变喷油速率共轨喷油器主要有增压式、喷孔可变式、高低压油路切换式三种。
[0003]增压式喷油器设置有两个执行器(通常为电磁阀),一个执行器负责增压,另一个执行器负责控制油嘴端的喷射。其缺点为:体积较大,不方便布置,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
[0004]喷孔可变式喷油器设有内外两个针阀,通过可选择性地开启两个针阀即可实现对喷油量的调节,但使得喷油器的加工精度要求更高,且整体强度较差,不能满足较高压力的喷射要求;喷孔可变式喷油器控制部分完全是由电磁阀的直接作用来控制喷油量,对电磁阀的控制要求进一步提高。
[0005]高低压油路切换式喷油器在系统中具有两个蓄压腔,并且由一个压力切换阀控制通到喷油器中的工作压力。该类型方案的缺点两个蓄压腔在发动机上布置比较困难,切换阀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0006]基于此,亟需一种共轨喷油器,用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轨喷油器,能够实现对针阀所受液压力的调节,进而实现对针阀运动的控制,实现喷油器的喷油工作,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布置安装,成本低,保证了整体结构强度,能适应高压的喷射要求。
[0008]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共轨喷油器,包括阀壳、衔铁、衔铁杆、衔铁复位弹簧、滑动套和针阀,所述阀壳上设有喷油孔和第一进油孔,所述衔铁与所述衔铁杆固定连接且两者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阀壳内,所述衔铁复位弹簧抵接设置于所述阀壳的内壁和所述衔铁之间,所述滑动套设于所述衔铁杆的下端,所述针阀一端可上下移动地插接于所述滑动套内以对所述喷油孔进行遮挡或避让,所述共轨喷油器还包括控制阀上座和设于所述控制阀上座下方的控制阀下座,所述衔铁杆的外周设有过油通道,所述衔铁杆插接于所述控制阀上座,所述滑动套固定于所述控制阀下座,且所述滑动套与所述控制阀下座和所述针阀之间形成第一控制腔,所述滑动套上设有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第一进油孔和所述第一控制腔均连通;
[0010]所述控制阀上座设有第二控制腔、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控制腔与所述第一控制腔和所述第一油道均连通,所述第一油道和所述第二油道能在所述衔铁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逐渐与所述过油通道断开,能在所述衔铁杆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逐渐与所述过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一进油孔连通;
[0011]所述控制阀下座设有第三油道、第四油道和泄油孔,所述第三油道与所述第一控
制腔和所述第二控制腔均连通,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一进油孔均连通,所述泄油孔与所述衔铁杆的底部相对设置,所述泄油孔能在所述衔铁杆向上运动时与所述第二控制腔连通,能在所述衔铁杆向下运动后与所述第二控制腔断开。
[0012]可选地,所述共轨喷油器还包括针阀弹性复位件,所述针阀弹性复位件包括卡片和针阀复位弹簧,所述卡片卡接于所述针阀的外周,所述针阀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针阀上,且所述针阀复位弹簧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套和所述卡片固定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针阀弹性复位件还包括多个弹簧调整垫片,多个所述弹簧调整垫片的厚度均不同,所述针阀复位弹簧套和所述卡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簧调整垫片。
[0014]可选地,所述阀壳和所述针阀与所述滑动套之间形成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与所述第一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所述第四油道和所述喷油孔均连通。
[0015]可选地,所述进液腔的下端设有沉槽,所述沉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进液腔上端的直径,所述共轨喷油器还包括节流套和抵接弹簧,所述节流套套设于所述针阀上且所述节流套与所述针阀之间形成节流间隙,所述抵接弹簧弹性抵接于所述节流套和所述沉槽的顶壁之间,以将所述节流套抵接于所述沉槽的底壁上。
[0016]可选地,所述针阀的外周还设有腰型圈槽,所述腰型圈槽与所述阀壳的内壁配合形成压力腔,所述压力腔能在所述针阀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与所述沉槽联通或断开。
[0017]可选地,所述共轨喷油器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阀壳内,所述衔铁复位弹簧抵接设置于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衔铁之间,所述电磁阀的通电电流被配置为可调节。
[0018]可选地,所述阀壳包括针阀紧帽、针阀体、喷油器体和电磁阀紧帽,所述喷油孔设于所述针阀体上,所述针阀体穿装于所述针阀紧帽内,所述针阀紧帽与所述喷油器体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针阀体抵接于所述针阀紧帽和所述喷油器体之间,所述第一进油孔设于所述喷油器体上,所述喷油器体与所述电磁阀紧帽螺纹固定以将所述电磁阀固定于所述阀壳的阀腔内。
[0019]可选地,所述共轨喷油器还包括阀紧座和调整环,所述阀紧座固定设于所述阀腔内以将所述控制阀上座和所述控制阀下座均抵紧于所述喷油器体和所述阀紧座之间,所述调整环抵接设置于所述电磁阀和所述阀紧座之间,所述衔铁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阀紧座和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衔铁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衔铁与所述电磁阀之间。
[0020]可选地,所述共轨喷油器还包括多个衔铁调整垫片,多个所述衔铁调整垫片的厚度均不同,所述电磁阀和所述衔铁复位弹簧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衔铁调整垫片。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共轨喷油器,通电时,衔铁和衔铁杆抬起向上压缩衔铁复位弹簧运动,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逐渐与过油油道断开,泄油孔与第二控制腔连通,第一控制腔、第二控制腔的燃油均流向泄油孔排出实现泄压,继而使得针阀向上运动,喷油孔开启实现喷油;断电时,衔铁和衔铁杆在衔铁复位弹簧的复位力下向下运动,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逐渐与过油油道连通,泄油孔与第二控制腔断开,燃油经第二进油孔、第二控制腔均流向第一控制腔实现增压,使得针阀向下运动,以将喷油孔逐渐关闭。
[0023]整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共轨喷油器设置一个执行器对衔铁和衔铁杆进行控制,设置两个控制腔(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实现对针阀所受液压力的调节,进而实现对针阀运动的控制,实现喷油器的喷油工作,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布置安装,成本低,保证了
整体结构强度,能适应高压的喷射要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轨喷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轨喷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轨喷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轨喷油器中针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轨喷油器中针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轨喷油器处于工作方式一时的电压、电流、衔铁行程、针阀行程及喷油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线性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轨喷油器处于工作方式二时的电压、电流、衔铁行程、针阀行程及喷油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线性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轨喷油器,包括阀壳(1)、衔铁(3)、衔铁杆(4)、衔铁复位弹簧(5)、滑动套(7)和针阀(8),所述阀壳(1)上设有喷油孔(121)和第一进油孔(131),所述衔铁(3)与所述衔铁杆(4)固定连接且两者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阀壳(1)内,所述衔铁复位弹簧(5)抵接设置于所述阀壳(1)的内壁和所述衔铁(3)之间,所述滑动套(7)设于所述衔铁杆(4)的下端,所述针阀(8)一端可上下移动地插接于所述滑动套(7)内以对所述喷油孔(121)进行遮挡或避让,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轨喷油器还包括控制阀上座(9)和设于所述控制阀上座(9)下方的控制阀下座(10),所述衔铁杆(4)的外周设有过油油道(41),所述衔铁杆(4)插接于所述控制阀上座(9),所述滑动套(7)固定于所述控制阀下座(10),且所述滑动套(7)与所述控制阀下座(10)和所述针阀(8)之间形成第一控制腔(72),所述滑动套(7)上设有第二进油孔(71),所述第二进油孔(71)与所述第一进油孔(131)和所述第一控制腔(72)均连通;所述控制阀上座(9)设有第二控制腔(91)、第一油道(92)和第二油道(93),所述第二控制腔(91)与所述第一控制腔(72)和所述第一油道(92)均连通,所述第一油道(92)和所述第二油道(93)能在所述衔铁杆(4)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逐渐与所述过油油道(41)断开,能在所述衔铁杆(4)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逐渐与所述过油油道(41)连通,所述第二油道(93)与所述第一进油孔(131)连通;所述控制阀下座(10)设有第三油道(101)、第四油道(102)和泄油孔(103),所述第三油道(101)与所述第一控制腔(72)和所述第二控制腔(91)均连通,所述第四油道(102)与所述第二油道(93)和所述第一进油孔(131)均连通,所述泄油孔(103)与所述衔铁杆(4)的底部相对设置,所述泄油孔(103)能在所述衔铁杆(4)向上运动时与所述第二控制腔(91)连通,能在所述衔铁杆(4)向下运动后与所述第二控制腔(91)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轨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轨喷油器还包括针阀弹性复位件(50),所述针阀弹性复位件(50)包括卡片(501)和针阀复位弹簧(502),所述卡片(501)卡接于所述针阀(8)的外周,所述针阀复位弹簧(502)套设于所述针阀(8)上,且所述针阀复位弹簧(5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套(7)和所述卡片(50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轨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阀弹性复位件(50)还包括多个弹簧调整垫片(503),多个所述弹簧调整垫片(503)的厚度均不同,所述针阀复位弹簧(502)和所述卡片(50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簧调整垫片(503)。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凌云顾小磊张涛吕宏美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