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门门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701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门框,包括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安装有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所述加强内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加强外板与所述尾门外板连接;所述加强内板与所述加强外板之间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加强外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设置有膨胀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汽车尾门门框,通过在安装腔中布置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并使得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之间形成中空腔体,一方面提高了汽车尾门门框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碰撞吸能效果。通过膨胀胶将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连接,可以提高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的连接稳定性,可以有效防止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之间产生异响。生异响。生异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门门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尾门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门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尾门总成通过铰链将尾门与汽车车体连接起来,尾门门框包括有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安装一块加强板来增强结构强度。
[0003]现阶段流线型造型及大尺寸的SUV、MPV等车型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汽车尾门的尺寸越做越大,尾门结构也越做越复杂,在汽车满足正常的性能前提下,还要满足尾门的结构强度或刚度的需求,使得整个尾门系统都要有足够的抗弯曲、扭转能力。现有技术中仅布置一块加强板的增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尾门门框的要求。
[0004]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安全性能好的汽车尾门门框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安全性能好的汽车尾门门框。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门框,包括尾门外板和与所述尾门外板连接的尾门内板,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形成有安装腔;
[0007]所述安装腔中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所述加强内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加强外板与所述尾门外板连接;
[0008]所述加强内板与所述加强外板之间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加强外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设置有膨胀胶层。
[0009]通过在安装腔中布置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连接,加强内板与尾门内板连接,加强内板和加强外板连接,并使得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之间形成中空腔体,一方面提高了汽车尾门门框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碰撞吸能效果。通过膨胀胶将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连接,可以提高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的连接稳定性,可以有效防止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之间产生异响。
[001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在沿着所述汽车尾门门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强内板具有依次连接呈U形的内板第一端、内板主体和内板第二端;
[0011]U形的所述加强内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加强外板,所述内板主体朝向所述尾门内板凸起;
[0012]在沿着所述汽车尾门门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强外板具有依次连接呈U形的外板第一端、外板主体和外板第二端;
[0013]U形的所述加强外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加强内板,所述外板主体朝向所述尾门外板凸起;
[0014]所述内板第一端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外板第一端与所述内板第一端连接;
[0015]所述内板第二端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外板第二端与所述内板第二端连接,
所述尾门外板与所述外板第二端连接;
[0016]所述膨胀胶层连接在所述外板主体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
[0017]通过将内板第一端与外板第一端连接,将内板第二端与外板第二端连接,在内板主体与外板主体之间形成了中空腔体,然后将内板第一端与尾门内板连接,将内板第二端和外板第二端连接在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通过膨胀胶层将外板主体与尾门外板连接,使得加强内板和加强外板牢固地安装在安装腔中。
[0018]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板第一端、所述内板主体和所述内板第二端一体成型,提高了加强内板的结构强度。
[0019]所述外板第一端、所述外板主体和所述外板第二端一体成型,提高了加强外板的结构强度。
[002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外板包括外板上部,所述外板上部包括上部横板和上部竖板,所述上部竖板与所述上部横板连接呈L形;
[0021]所述上部横板上安装有铰链加强板,所述上部竖板上安装有上部加强支架,所述上部加强支架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粘接有至少一层所述膨胀胶层。
[0022]通过在上部横板上安装铰链加强板,以提升尾门铰链安装点的刚度。通过在上部竖板上安装有上部加强支架,并通过膨胀胶层将上部加强支架与尾门外板连接,使得尾门外板与涂胶支撑面的之间的距离增大,防止尾门外板与加强外板接触产生异响,提高汽车的NVH性能。
[002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加强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上部容胶槽,所述膨胀胶层至少部分处于所述上部容胶槽中,方便膨胀胶层的布置形成,并提高了膨胀胶层的稳定性。
[002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横板和所述上部竖板上连接有上部加强凸筋,提升了外板上部的结构强度。
[002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横板上设置有上部减重孔,有利于减轻结构重量。
[002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外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外板上部的下方的外板中部和连接在所述外板中部的下方的外板下部;
[0027]所述外板中部包括中部竖板和朝向所述中部竖板的内侧延伸的中部横板;
[0028]所述外板下部包括下部竖板;
[0029]所述中部竖板与所述上部竖板焊接,所述下部竖板与中部竖板焊接;
[0030]所述中部竖板上设置有中部加强支架和撑杆加强部,所述撑杆加强部处于所述中部加强支架的下方;
[0031]所述中部加强支架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粘接有至少一层所述膨胀胶层。
[0032]通过在中部竖板上设置有撑杆加强部,以提升尾门撑杆安装点的刚度。通过在中部竖板上安装有中部加强支架,并通过膨胀胶层将中部加强支架与尾门外板连接,使得尾门外板与涂胶支撑面的之间的距离增大,防止尾门外板与加强外板接触产生异响,提高汽车的NVH性能。
[003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部加强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部容胶槽,所述膨胀胶层至少部分处于所述中部容胶槽中,方便膨胀胶层的布置形成,并提高了膨胀
胶层的稳定性。
[003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部横板和所述中部竖板上分别设置有中部减重孔,所述下部竖板上设置有下部减重孔,有利于减轻结构重量。
[00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6]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尾门门框,通过在安装腔中布置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连接,加强内板与尾门内板连接,加强内板和加强外板连接,并使得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之间形成中空腔体,一方面提高了汽车尾门门框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碰撞吸能效果。通过膨胀胶将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连接,可以提高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的连接稳定性,可以有效防止加强外板与尾门外板之间产生异响。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门门框的断面图;
[0038]图2为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连接的示意图;
[0039]图3为加强外板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加强外板以中心线O

O对称布置;
[0040]图4为外板上部的放大示意图;
[0041]图5为外板中部和外板下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门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门外板和与所述尾门外板连接的尾门内板,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所述加强内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加强外板与所述尾门外板连接;所述加强内板与所述加强外板之间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加强外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设置有膨胀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门框,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汽车尾门门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强内板具有依次连接呈U形的内板第一端、内板主体和内板第二端;U形的所述加强内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加强外板,所述内板主体朝向所述尾门内板凸起;在沿着所述汽车尾门门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强外板具有依次连接呈U形的外板第一端、外板主体和外板第二端;U形的所述加强外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加强内板,所述外板主体朝向所述尾门外板凸起;所述内板第一端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外板第一端与所述内板第一端连接;所述内板第二端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外板第二端与所述内板第二端连接,所述尾门外板与所述外板第二端连接;所述膨胀胶层连接在所述外板主体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门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第一端、所述内板主体和所述内板第二端一体成型;所述外板第一端、所述外板主体和所述外板第二端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尾门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外板包括外板上部,所述外板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朝辉杜强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