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背门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07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包括部分重叠搭接的流水槽和顶盖后横梁支撑板,所述流水槽和顶盖后横梁支撑板的搭接位置固定连接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径向截面呈U型,外壁与流水槽内壁贴合固定连接,流水槽外壁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上的安装槽槽壁贴合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至少设有一个背门撑杆安装孔,加强板突出于流水槽端部的第一边缘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固定连接。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升背门撑杆安装点刚度。还公开了包括上述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的背门总成及车辆。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的背门总成及车辆。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的背门总成及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背门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部件,具体涉及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背门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背门撑杆安装点受车体结构及布置的影响,在背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候,背门撑杆安装点会受到较大瞬时外力作用,因此对撑杆安装点刚度有较高要求,如刚度不足会造成背门开启异常,严重影响客户使用体验。
[0003]现有的背门撑杆安装点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0004]类型一,参见图1,现有第一背门撑杆加强件4呈L型,现有第一背门撑杆加强件4的两个侧板分别与流水槽1侧壁和底部通过点焊连接,背门撑杆安装点布置在与流水槽1槽底固定的连接板上。
[0005]类型二,参见图2,现有第二背门撑杆加强件5呈L型,现有第二背门撑杆加强件5的两个侧板分别与流水槽1侧壁和底部通过点焊连接,背门撑杆安装点布置在与流水槽1槽壁固定的连接板上。
[0006]现有设计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现有背门撑杆加强件采用L型,与流水槽只在底部和其中一个侧面进行点焊连接,加强作用有限,安装点刚度难以达标。特别对于背门撑杆安装点布置在流水槽侧壁且含有电动撑杆配置的车型,为了达成刚度目标,需要增加流水槽的料厚,相应地增加了车身零部件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背门总成及车辆,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升背门撑杆安装点刚度。
[0008]本技术所述的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包括部分重叠搭接的流水槽和顶盖后横梁支撑板,所述流水槽和顶盖后横梁支撑板的搭接位置固定连接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径向截面呈U型,外壁与流水槽内壁贴合固定连接,流水槽外壁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上的安装槽槽壁贴合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至少设有一个背门撑杆安装孔,加强板突出于流水槽端部的第一边缘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加强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与流水槽槽底贴合焊接固定,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流水槽的两个槽壁贴合焊接固定;所述背门撑杆安装孔设于第一侧板上。
[0010]进一步,所述加强板上设有贯穿底板和第一侧板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宽度为5~8mm。
[0011]进一步,所述加强板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设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高度为2.5~4mm。
[0012]一种背门总成,包括上述的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
[0013]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背门总成。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所述加强板呈U型,外壁与流水槽内壁贴合,流水槽外壁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上的安装槽槽壁贴合,因整车扭转及背门框扭转性能要求,顶盖后横梁支撑板本身具备较强刚性,U型加强板既与流水槽贴合焊接,突出于流水槽端部的第一边缘又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固定连接,显著提高了设于加强板上的背门撑杆安装点位置的刚度。相应地,由于加强板具有足够刚度,不需要将流水槽料厚设得过大,降低了车身零部件的制造成本。
[0016]2、本技术所述加强板上设有贯穿底板和侧板的加强筋,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设有加强翻边,有效提升了加强板自身结构刚度,保证了背门撑杆安装点位置的刚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第一背门撑杆加强件的装配示意图;
[0018]图2是现有第二背门撑杆加强件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所述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流水槽,2—顶盖后横梁支撑板,3—加强板,31—底板,32—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背门撑杆安装孔,35—第一边缘,36—第二边缘,37—加强筋,38—加强翻边,4—现有第一背门撑杆加强件,5—现有第二背门撑杆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23]参见图3,所示的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包括部分重叠搭接的流水槽1和顶盖后横梁支撑板2,所述流水槽1和顶盖后横梁支撑板2的搭接位置固定连接加强板3。参见图4,所述加强板3径向截面呈U型,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31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所述底板31与流水槽1槽底贴合焊接固定,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分别与流水槽1的两个槽壁贴合焊接固定,流水槽1外壁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2上的安装槽槽壁贴合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侧板32上设有两个背门撑杆安装孔34,为背门撑杆提供了安装位置。
[0024]为了提升加强件的连接强度,加强板3突出于流水槽1端部的第一边缘35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2固定连接。因整车扭转及背门框扭转性能要求,顶盖后横梁支撑板2本身具备较强刚性,U型加强板3既与流水槽1贴合焊接,突出于流水槽1端部的第一边缘35又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2固定连接,显著提高了设于加强板3上的背门撑杆安装点位置的刚度。
[0025]为了提升加强板3自身结构刚度,所述加强板3上设有贯穿底板31和第一侧板32的加强筋37,所述加强筋37宽度为6.5mm,转角位置设有半径为3~6mm的倒角。所述加强板3与第一边缘35相对的第二边缘36设有加强翻边38,所述加强翻边38高度为3mm,转角位置设有半径为3~6mm的倒角。加强筋37和加强翻边38的设置有效提升了加强板3自身结构刚度,保证了背门撑杆安装点位置的刚度。
[0026]一种背门总成,包括上述的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
[0027]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背门总成。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包括部分重叠搭接的流水槽(1)和顶盖后横梁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1)和顶盖后横梁支撑板(2)的搭接位置固定连接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径向截面呈U型,外壁与流水槽(1)内壁贴合固定连接,流水槽(1)外壁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2)上的安装槽槽壁贴合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3)至少设有一个背门撑杆安装孔(34),加强板(3)突出于流水槽(1)端部的第一边缘(35)与顶盖后横梁支撑板(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31)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所述底板(31)与流水槽(1)槽底贴合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念王爽张成勇张严东陈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