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及含该加强连接结构的尾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00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及含该加强连接结构的尾门,属于尾门加强结构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贯穿尾门安装孔的垫圈、螺母和内板加强板,其中,所述内板加强板设有与螺母中部的安装孔适配的通孔,所述垫圈的一端与门内板过盈配合,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尾门安装孔内,所述螺母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板加强板的一侧,安装孔与通孔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增加连接强度,降低了塑料内板应力集中导致安装区域破裂的风险。力集中导致安装区域破裂的风险。力集中导致安装区域破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及含该加强连接结构的尾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加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还涉及一种包含所述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的尾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塑料尾门和钣金尾门材料性能不同,塑料本身的刚度低于钣金,和门锁,铰链及气弹簧等附件连接时在连接区域需要进行局部加强,塑料尾门常用的铰链和门锁区域的加强结构采用注塑镶嵌结构,再采用拉铆螺母连接加强板,用于保证铰链和门锁与塑料内板的连接强度。
[0003]但是,注塑镶嵌加强板结构生产效率较低,且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拉铆螺母成本较高,切需增加拉铆工序,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料尾门和其他零件连接的强度问题、注塑镶嵌加强板结构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还提供一种包含所述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的尾门。
[0005]本技术包括贯穿尾门安装孔的垫圈、螺母和内板加强板,其中,所述内板加强板设有与螺母中部的安装孔适配的通孔,所述垫圈的一端与门内板过盈配合,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尾门安装孔内,所述螺母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板加强板的一侧,安装孔与通孔对应设置。
[0006]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母与内板加强板一体设置。
[0007]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垫圈为T型垫圈,包括承托部和贯穿所述尾门安装孔的加强部。
[0008]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承托部与尾门安装孔外围的门内板过盈配合。
[0009]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托部立面与门内板采用过0.3

0.7mm的过盈配合方式。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的尾门,包括门内板,所述门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铰链和门锁的尾门安装孔,所述内板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门内板内侧尾门安装孔外围,所述垫圈的一端穿过所述尾门安装孔,并与所述内板加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垫圈为T型垫圈,包括承托部和贯穿所述尾门安装孔的加强部,所述尾门安装孔的外围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与门内板外侧面之间设有连接面,所述承托部设置在限位台阶上,所述承托部的立面与连接面过盈配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打螺旋扭矩过程中零件对内板的压力,降低了塑料内板应力集中导致安装区域破裂的风险。同时连接结构减少了加强板注塑镶嵌工艺和螺母的拉铆工艺,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布置位置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外观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T型垫圈与门内板过盈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

图4所示,目前塑料尾门和钣金尾门材料性能不同,塑料本身的刚度低于钣金,和门锁,铰链及气弹簧等附件连接时在连接区域(图1中的A区域和B区域)需要进行局部加强。本技术在完全考虑塑料尾门的连接强度,生产效率,操作的安全性及生产工艺及连接件的成本集成了本技术设计。
[0019]本技术塑料尾门的门内板6采用T型垫圈连接加强板的结构加强连接铰链或门锁等功能件。具体的,本例的加强连接结构包括贯穿尾门安装孔的T型垫圈3、螺母5和内板加强板4,其中,所述内板加强板4设有与螺母5中部的安装孔适配的通孔,所述T型垫圈3的一端与门内板6过盈配合,另一端通过螺钉和螺母与内板加强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母5焊接在所述内板加强板4的另一侧。
[0020]通过对安装门锁,铰链及气弹簧等功能件的尾门安装孔附近进行局部加强,有效提供安装区域的连接强度。
[0021]优选的,所述螺母5与内板加强板4一体设置。从而有效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整体强度,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0022]本例的T型垫圈3,包括承托部和贯穿所述尾门安装孔的加强部。所述门内板6上设有用于安装铰链和门锁的尾门安装孔,所述内板加强板4设置在所述门内板内侧尾门安装孔外围,所述T型垫圈3的一端穿过所述尾门安装孔,并与所述内板加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0023]优选的,所述尾门安装孔的外围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与门内板外侧面之间设有连接面,所述承托部设置在限位台阶上,所述承托部的立面与连接面过盈配合,在所述连接面形成沿所述尾门安装孔横截面方向延伸的0.3

0.7mm的过盈配合区域,如图4所示的C部区域即为T型垫圈3和门内板6过盈配合区域(重叠区域),安装过程需要一定的力将T型垫圈3压入塑料内板中。
[0024]本例加强结构采用焊接螺母方式,安装门锁或铰链过程中先安装T型垫圈3,安装铰链或门锁过程中采用同时打螺旋连接T型垫圈3和内板加强板4。此种连接方式降低了打螺旋扭矩过程中零件对内板的压力,降低了塑料内板应力集中导致安装区域破裂的风险。同时连接结构减少了加强板注塑镶嵌工艺和螺母的拉铆工艺,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
[0025]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本技术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技术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尾门安装孔的垫圈、螺母和内板加强板,其中,所述内板加强板设有与螺母中部的安装孔适配的通孔,所述垫圈的一端与门内板过盈配合,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尾门安装孔内,所述螺母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板加强板的一侧,安装孔与通孔对应设置,当通过螺钉安装功能件时,所述螺钉通过螺母锁紧功能件,所述垫圈的另一端的底面通过螺钉和所述螺母与所述内板加强板接触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内板加强板一体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为T型垫圈,包括承托部和贯穿所述尾门安装孔的加强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尾门加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托部与尾门安装孔外围的门内板过盈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丹库才旗刘晶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