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40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块和限位块,背门位于车身的后端且通过铰链铰接,缓冲块和限位块在车身或者背门上能进行换装,限位块的截面呈半圆形,缓冲块的截面呈矩形,缓冲块上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底面呈一定夹角的斜齿,且斜齿和缓冲块一体成型,当背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限位块被压入到缓冲块内,且与缓冲块上的斜齿始终处于直接接触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限位块被压入缓冲块内与斜齿接触,能避免由于限位块与缓冲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背门与其周围接触的零部件间产生的摩擦或者撞击异响。摩擦或者撞击异响。摩擦或者撞击异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背门一般都需要设置缓冲限位装置,用于防止车辆在关闭背门以及行驶过程中产生震动和摇摆引起背门与车辆后尾、侧围、后保和后尾灯的磕碰,出现异响、掉漆甚至损坏的现象。
[0003]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背门上设置有限位块2,与限位块2位置相对应的车身上设置有缓冲块1,且限位块2和缓冲块1能在车身或者背门之间进行换装,限位块1的截面呈半圆形,缓冲块2的截面呈矩形,且缓冲块2采用橡胶,当背门处于关闭状态受到振动时,限位块2与缓冲块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背门与其周围接触的零部件之间产生摩擦或者撞击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拟提供一种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在缓冲块上设置有凹槽,使限位块被压入凹槽内,能避免由于限位块与缓冲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背门与其周围接触的零部件间产生的摩擦或者撞击异响。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块和限位块,所述背门位于车身的后端,且背门与车身通过铰链铰接,当缓冲块固定设置在背门上时,限位块设置在车身上,当缓冲块固定设置在车身上时,限位块设置在背门上,且缓冲块与限位块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的截面呈半圆形,缓冲块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缓冲块上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底面呈一定夹角的斜齿,且斜齿和缓冲块一体成型,缓冲块的材料采用热塑性弹性体,当背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限位块被压入到缓冲块内,且与缓冲块上的斜齿始终处于直接接触状态。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斜齿与凹槽底面的夹角在30
°‑
60
°
之间。当斜齿与凹槽底面的夹角小于30
°
时,其恢复力小,当背门晃动时不能很好消除背门与车身之间的间隙;当斜齿与凹槽底面的夹角大于60
°
时,限位块不便于将斜齿压下去,使限位块不被压入凹槽内或者压入后被推出。
[000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缓冲块设置在车身上,限位块设置在背门上,斜齿朝向下设置。通常缓冲块设置在车身侧围上,限位块设置在背门内侧,当斜齿朝下设置便于在背门关闭时,限位块能顺利压入缓冲块内。
[000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缓冲块采用硬度不超过65HA的热塑性弹性体,其中“HA”是指用邵氏A硬度计测试得到的硬度。缓冲块的硬度不高,便于变形和恢复,同时也有利于限位块被压入缓冲块内。
[000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块安装的沉孔,使限位块安装之后,
安装螺栓不突出限位块。
[0010]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凹槽呈矩形,且凹槽的长度介于限位块的一半长度和整长之间。使限位块超过一半的部分被压入凹槽内,防止限位块被压入的部分不够,使凹槽对限位块的约束不够,无法防止限位块与缓冲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0011]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含上述中的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将传统的缓冲块与限位块之间的平面接触改为限位块被压入缓冲块内与斜齿接触,能避免由于限位块与缓冲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背门与其周围接触的零部件间产生的摩擦或者撞击异响;
[0014](2)相对于传统的橡胶材料,本技术中缓冲块的材料采用热塑性弹性体,由于热塑性弹性体具有高弹性、耐老化的优点,使缓冲块在设置有凹槽后还能充分吸收关闭背门以及行驶过程中背门产生震动和摇摆的多余能量;
[0015](3)斜齿的设置在背门左右晃动时,自动调整限位块与缓冲块之间的间隙,使限位块始终抵在斜齿上,便于缓冲块吸收背门晃动时产生的多余能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缓冲块和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缓冲块和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缓冲块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2

图3所示,一种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主要由缓冲块1和限位块2组成,背门位于车身的后端,且背门与车身通过铰链铰接,当缓冲块1固定设置在背门上时,限位块2设置在车身上,当缓冲块1固定设置在车身上时,限位块2设置在背门上,且缓冲块1与限位块2的位置对应设置,限位块2的截面呈半圆形,缓冲块1的截面呈矩形。
[0021]缓冲块1上设置有凹槽1a,在凹槽1a内设置有与凹槽1a底面呈一定夹角的斜齿1b,且斜齿1b和缓冲块1一体成型,缓冲块1的材料采用热塑性弹性体,当背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限位块2被压入到缓冲块内,且与缓冲块1上的斜齿1b始终处于直接接触状态。
[0022]最好是,斜齿1b与凹槽1a底面的夹角在30
°‑
60
°
之间,当斜齿1b与凹槽1a底面的夹角小于30
°
时,其恢复力小,当背门晃动时不能很好消除背门与车身之间的间隙;当斜齿1b与凹槽1a底面的夹角大于60
°
时,限位块2不便于将斜齿1b压下去,使限位块2不被压入凹槽1a内或者压入后被推出。
[0023]最好是,缓冲块1设置在车身上,限位块2设置在背门上,斜齿1b朝向下设置。通常缓冲块1设置在车身侧围上,限位块2设置在背门内侧,当斜齿1b朝下设置便于在背门关闭时,限位块2能顺利压入缓冲块内。
[0024]最好是,缓冲块1采用硬度不超过65HA的热塑性弹性体,其中“HA”是指用邵氏A硬
度计测试得到的硬度。缓冲块1的硬度不高,便于变形和恢复,同时也有利于限位块被压入缓冲块1内。
[0025]最好是,限位块2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块2安装的沉孔,使限位块2安装之后,安装螺栓不突出限位块2。
[0026]最好是,凹槽1a呈矩形,且凹槽1a的长度介于限位块2的一半长度和整长之间。使限位块2超过一半的部分被压入凹槽1a内,防止限位块2被压入的部分不够,使凹槽1a对限位块2的约束不够,无法防止限位块2与缓冲块1之间的相对运动。
[0027]一种车辆,包含上述中的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块(1)和限位块(2),所述背门位于车身的后端,且背门与车身通过铰链铰接,当缓冲块(1)固定设置在背门上时,限位块(2)设置在车身上,当缓冲块(1)固定设置在车身上时,限位块(2)设置在背门上,且缓冲块(1)与限位块(2)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2)的截面呈半圆形,缓冲块(1)的截面呈矩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1)上设置有凹槽(1a),在凹槽(1a)内设置有与凹槽(1a)底面呈一定夹角的斜齿(1b),且斜齿(1b)和缓冲块(1)一体成型,缓冲块(1)的材料采用热塑性弹性体,当背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限位块(2)被压入到缓冲块内,且与缓冲块(1)上的斜齿(1b)始终处于直接接触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车辆背门撞击或摩擦异响的限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1b)与凹槽(1a)底面的夹角在30
°‑
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峰李沛然谭成友梁天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